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7個多月,烏克蘭反攻9月接連告捷,頭號功臣、烏軍總司令扎盧日內登上《時代》雜誌封面,透露了首都「基輔保衛戰」秘辛。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指出,俄軍首要目標是烏東頓巴斯,普京發佈動員令只是為拖延戰敗時間提供「砲灰」。此外,莫斯科在烏克蘭4州舉行的槍口下「入俄公投」被聲稱通過,傳俄羅斯擬為此成立「新聯邦區」,克宮表示,將產生國防安全影響。基輔當局警告,協助該虛假「入俄公投」者將以叛國罪起訴,連俄國親密盟友哈薩克也表示不承認該公投。
俄國動員令發出後,逃難潮持續加劇,傳莫斯科打算關閉邊界,克里姆林宮稱尚未決定;而俄國反戰聲浪激化,過去5天已有17起攻擊徵兵辦事件,有影片曝光徵兵辦整棟樓陷入火海。
烏軍總司令登《時代》封面 揭「基輔保衛戰」秘辛
最新一期《時代》雜誌10月號封面刊登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扎盧日內(Valerii Zaluzhnyi),扎盧日內未著軍服時更喜歡穿上T恤和短褲,他隨和的個性與幽默感,讓人一不小心就會低估他的實力。然而當烏克蘭戰爭要被載入史冊時,扎盧日內可能成為要角,戰前他是烏克蘭耗費多年、想把軍隊從舊蘇聯模式轉為現代化戰鬥力量的軍方高層一員。
《時代》指出,在東部戰線與俄羅斯的多年鬥爭中,扎盧日內屬於新一代的烏克蘭領導人,他們學會了靈活變通,並將決策權下放給當地區指揮官。報導寫道,扎盧日內在入侵前的勤奮準備和戰爭初期巧妙的戰略,幫助該國擊退了俄羅斯人的猛攻。
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不同,澤連斯基起初對俄羅斯即將大規模入侵的情報,持懷疑態度,扎盧日內認為只是時間早晚問題,所以當他2021年7月上任時,開始作出改變,允許軍官在沒有上級指揮部許可情況下還擊。
「我們需要打敗他們的進攻慾望,我們還需要展現魄力」,扎盧日內說。他透露了首都基輔保衛戰的秘辛,直指俄羅斯將自己的士兵趕到「屠宰場」。
2月初,扎盧日內要求指揮官認真對待軍事演習,當俄軍於2月24日上午進攻時,這位將軍有兩個防禦烏克蘭的戰略目標。他說,「我們不能讓基輔倒下。反而要盡其所能讓敵人流血,即使在某方面意味我們得失去領土。」
也就是說,他的目的是讓俄軍前進,然後在正面給敵人迎頭痛擊、在後方打擊俄軍補給線。開戰第6天,扎盧日內就覺得戰略奏效,俄軍沒能奪下基輔周邊的機場,補給線也拉得太長成為易受打擊目標。
扎盧日內感到驚訝的是,面對抵抗和補給問題,敵人沒有撤退,也沒有轉向另一種方法。他說,「他們只是把士兵趕到屠宰場,他們選擇了最適合我的場景。」
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Mark Milley)某種程度對烏克蘭人能挺住感到震驚。他問扎盧日內是否打算撤離到更安全的地方。扎盧日內說:「對我來說,這場戰爭始於2014年…我那時沒逃跑,現在也不會。」
隨著冬天臨近,《時代》雜誌文末指出,對扎盧日內而言,他正準備展開一場漫長而血腥的艱苦戰鬥。他說:「就我對俄羅斯人的第一手了解,我們的勝利不會是最終點,而是讓我們喘口氣,並為下一場戰鬥做準備的機會。」
俄軍首要目標是烏東頓巴斯 澤連斯基:動員令只為拖延戰敗時間提供「砲灰」
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21日宣布「局部動員」令,對外聲稱將徵召30萬後備軍人,但有俄媒報導,普京實際上想徵兵100萬人投入烏克蘭戰場。
澤連斯基26日在每日例行談話中提到目前位於烏東的頓巴斯(Donbass)地區是俄軍的第一目標,烏軍正在盡一切努力阻止俄軍進攻。澤連斯基強調,頓內茨克(Donetsk)地區的狀況尤其嚴峻。
澤連斯基指出,俄軍已失去主動權,想拖延戰敗時間點,確保前線保持活動,俄軍指揮官持續把士兵推向死亡,當我們看到俄軍不斷進攻頓內茨克時,已確信俄羅斯的動員令是向俄軍地面部隊指揮官提供源源不絕的「砲灰」,除此之外俄羅斯的動員根本沒有其他意義。
澤連斯基認為,俄羅斯社會還沒有意識到俄羅斯政府對本國人民的暴行,烏克蘭必須盡一切努力讓每個俄羅斯公民都了解,他自己的國家正在剝奪他最重要的東西,也就是「生命權」。
美國政府26日宣布,再援助烏克蘭4億5750萬美元,用於執法事務。這是華府繼提供基輔數以十億計美元軍事援助來協助對抗俄國侵略後,又再給予新金援。
這筆最新援助資金,將用於支持烏克蘭全國警察與邊境防衛人員,以及針對俄軍在烏克蘭境內曾經佔領地區犯下的暴行,支援相關調查工作。
而澤連斯基在25日播出的CBS專訪中表示,烏克蘭得到了美援的「國家先進防空系統」(NASAMS)一事,被誤解為「澤連斯基證實烏克蘭已首度獲得NASAMS」,總統發言人尼基福羅夫(Serhiy Nikiforov)26日澄清,「我們已經收到了(交付)決定,我們已經獲得了同意,但NASAMS本身還沒有實際到達。」
槍口下的「入俄公投」被通過 傳俄擬成立「新聯邦區」 克宮:將產生國防安全影響
除了動員令,莫斯科在俄軍佔領的烏克蘭4個州舉行5天「入俄公投」,9月27日結束。包含赫爾松(Kherson)、札波羅熱(Zaporizhzhia)、頓內茨克(Donetsk)、盧甘斯克(Luhansk),總面積佔烏克蘭領土15%。
《基輔獨立報》27日傍晚報導,俄羅斯宣佈在被佔領地區舉行的虛假公投中,98%「支持」加入俄羅斯。所有發表評論的國家都宣布所謂的槍口投票無效。
槍口投票指的是,俄軍帶槍挨家挨戶敲門強迫投票,而且只能投下同意票,不從者的姓名都會被紀錄下來。
烏國人和佔領區親友聯繫後表示,在「入俄公投」這段期間,一群持卡拉希尼柯夫突擊步槍(Kalashnikov)男性,陪同一個攜帶著移動投票箱的人,在公寓大樓裡挨家挨戶敲門。
赫爾松市兵役處首長魯霍娃(Galina Luhova)告訴《華盛頓郵報》說:「他們會按公寓的門鈴,如果不開門,他們會拆下大門,要人出來,並在同意加入俄羅斯聯邦那一欄勾記。」
魯霍娃說,她和11個目前還住在赫爾松的人士談話。他們告訴她,在這群帶著武器的人巡視時,他們假裝不在家,或離開家一段時間。「大家都很害怕」。魯霍瓦現在住在烏克蘭掌控的地區。
烏克蘭籍記者尼基坦柯(Serhii Nikitenko)說,過去2天,他和3個朋友談過話。他說,這些移動團體也拜訪學校、醫院和其他工作場所,「以收集一些選票」。
從宣布入俄公投到軍事動員令全在短短一週內發生,反映了克里姆林宮(簡稱「克宮」)默認在烏克蘭的戰情惡化。俄羅斯2月24日揮軍入侵烏克蘭,未能拿下烏克蘭首都基輔,於是撤退至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而在9月初,烏克蘭在東北部的反攻,使俄軍兵敗如山倒。
英國防部27日發布情報指出,普京30日可能會宣布,吞併俄軍控制地,以此為其所謂「特別軍事行動」辯護。
這場被國際公認造假的公投,企圖為俄國併吞烏克蘭土地賣出第一步,俄媒消息稱,莫斯科準備為此成立一個新「克里米亞聯邦區」。
俄羅斯上議院代表克里米亞的資深國會議員柴可夫(Sergei Tsekov)告訴俄新社(RIA),俄羅斯可能會出現一個新的聯邦區,其中將包括頓巴斯(含頓內茨克、盧甘斯克)、赫爾松和札波羅熱地區的共和國,也可能包括克里米亞。
另據俄國《新聞報》(Vedomosti)報導,接近克宮的消息人士稱,基於公投後加入新領土的「困難局面」,需要創建一個新的聯邦區,由一位重量級政治人物負責管理,俄國前副總理、7月15日甫卸下俄羅斯聯邦太空總署(Roskosmos)署長職位的羅戈辛(Dmitry Rogozin),可能被任命為克宮在該新聯邦區的全權特使。
據塔斯社報導,只要四州同意加入俄國,俄國國會下議院「國家院」會立刻提案,並在28日通過,接著再由國會上議院「聯邦院」表決,28或29日就可能完成立法程序。普京隨後將在30日向國會兩院或其中一院發表談話,屆時正式宣布吞併這4個佔領區。
而克宮27日也警告,若公投結果是「同意」併入俄羅斯,將會產生國防安全影響。克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對法新社表示,「從國際法的角度來看,法律狀況將徹底變化,並且也會對這些領土的安全性產生後果。」
佩斯科夫另外指出,普京已向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Tayyip Erdogan)表示,他有意願與烏克蘭談判,「俄羅斯方面確認準備好談判,但局勢改變之後,條件也會更動。」
有記者提問,在普京宣布局部動員後,大約有多少人離開俄羅斯?佩斯科夫回答,沒有這方面的資訊。
烏克蘭協助「假公投」者將以叛國罪起訴 俄盟友哈薩克也不承認「入俄公投」
針對「入俄公投」,烏國總統顧問波多利亞克(Mykhailo Podolyak)27日警告,那些幫助俄羅斯在烏國領土進行「假公投」的人,將會以叛國罪起訴,並面臨至少5年的監禁,至於被迫投票的烏克蘭公民不會受到懲罰。
英國防部27日發布情報指出,普京30日可能會在國家杜馬上宣布,吞併俄軍控制地,以此為其所謂「特別軍事行動」辯護。
被俄軍佔領的札波羅熱州城市梅利托波爾(Melitopol)的烏克蘭人現在擔心,他們可能會遭到莫斯科動員徵召。該市流亡巿長費多羅夫(Ivan Fedorov)在視訊記者會中說:「我們的居民害怕又驚恐,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徵召入伍變成俄軍。」
費多羅夫說,俄軍在街上抓人,強迫民眾投票,「不只幫自己投,也要替全家人投」、「俄軍進入出租房屋,看到房客就叫他幫忙登記在同棟建築內的每一個人投票」。
該「入俄公投」在國際上不被接受與承認,連俄羅斯的親密盟友也否定。《基輔獨立報》在推特上推文稱,哈薩克外交部發言人斯馬迪亞羅夫(Aibek Smadiyarov)26日表示,哈薩克無意承認俄羅斯舉行的「假公投」。
根據斯馬迪亞羅夫的說法,哈薩克尊重其他國家的「領土完整、主權平等以及和平共處」。哈薩克是俄羅斯在中亞的親密夥伴之一。
路透社報導,哈薩克總統托卡葉夫(Kassym-Jomart Tokayev)一再呼籲按聯合國憲章解決烏克蘭衝突。德國之聲報導,儘管哈薩克是莫斯科領導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集體安全公約組織」(Collective Security Treaty Organisation,CSTO)成員,對俄烏衝突卻採中立立場。
逃難潮持續加劇!傳俄將關閉邊界 克宮稱尚未決定
俄羅斯上週頒布自二戰以來的首次動員令後,使打了7個月的俄烏戰爭大幅升級,俄國出現大量搭機、開車出逃的混亂場景。
路透社報導,詢及是否可能關閉邊境時,克宮發言人佩斯科夫27日表示:「我對此一無所知。現階段,尚未對此做出決定。」
俄羅斯上議院代表克里米亞的資深國會議員柴可夫(Sergei Tsekov)告訴俄羅斯新聞社(RIA):「在當前情況下,符合徵兵年齡的人,都應該禁止出國。」
2家俄國獨立媒體梅杜扎(Meduza)與《歐洲新報》(Novaya Gazeta Europe)都引述不具名的官員說法報導,有關當局打算禁止男性出境。
法新社報導,自2月24日俄烏開戰以來,喬治亞就是俄國人外逃的主要目的地,普京宣布動員令又引發新一波逃難潮。
喬治亞內政部長葛米勞瑞(Vakhtang Gomelauri)告訴記者:「4、5天前,每天有5000至6000人(俄國人)抵達喬治亞,這項數字已成長至每天約1萬人。」
喬治亞統計局6月表示,俄烏戰爭前4個月已有近5萬名俄國人逃到喬治亞。俄國人在喬治亞可免簽證居留一年。同時期則約有4萬人逃到亞美尼亞,同樣不要求簽證。
喬治亞2008年遭俄羅斯入侵的痛苦記憶猶新,戰爭導致喬治亞分裂,如今俄國人大舉湧入,讓喬治亞五味雜陳。當年在歐盟(EU)斡旋停火後,俄軍駐紮在喬治亞兩個分離主義地區,克宮則承認它們獨立。
1名生於克里米亞的前俄軍軍官亞歷克斯(Alex),帶著一卡皮箱驅車逃往芬蘭,22日抵達。他告訴法新社記者,「我不願殺害斯拉夫同胞,他們都是我的兄弟姊妹。」
曾在俄羅斯軍隊待過8年的亞歷克斯說,「在支持戰爭的俄羅斯公民面前,我不由自主地感到厭惡」。因擔心還在俄國的妻小,受訪時不願透露完整身分。他說,「他們(妻小)就是人質,一旦我露臉,他們就會進監牢。」他正絞盡腦汁,希望將家人救出俄國。
亞歷克斯曾持有烏國護照,他為從軍搬到俄國,並放棄原有的雙重國籍。他說,父母都將他視為「叛徒」,還說就算母親向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舉報他,他也不會感到意外。
他意識到,自己無法再為俄國做出貢獻,且認為這個國家終將分崩離析。「我清楚了解俄軍內部的狀態,我深信普京將會失敗」。
動員令頒布後,芬蘭東部邊界湧現跨境車潮,赫爾辛基(Helsinki)23日表示,已在考慮禁止多數俄國人入境。
儘管亞歷克斯可以理解芬蘭政府的擔憂,但他認為「大多數逃離俄國的人都無意殺人…只是不想為這個政權服務」。
鄰近的哈薩克則表示,將確保逃往該國避免被徵召俄羅斯人的安全。俄羅斯新聞媒體引述哈薩克總統托卡葉夫27日表示:「近來不少人從俄羅斯過來。他們大多數人是因為對局勢感到無望而離開。我們必須照顧他們,確保他們的安全。」
法新社則報導,俄羅斯人在以蒙古族為主的布里雅特自治共和國(Buryatia)邊界城鎮恰克圖(Kyakhta)大排長龍。他們表示,普京宣布局部動員令讓他們別無選擇。
40歲的亞歷西(Aleksey)上週末隻身穿越邊界來到蒙古,把妻子和3名子女留在俄羅斯。他在深夜搭乘觀光巴士抵達,車上擠滿了其他的俄羅斯青年。「很多年輕人,很多人試圖逃離普京。」亞歷西打算待在蒙古,等待俄羅斯的情勢好轉。
亞歷西說:「我們不是害怕,但是為什麼我們要在烏克蘭打仗。倘若其他國家攻打俄羅斯,我們會為我們的國家打仗。但為什麼我們要去烏克蘭。為了什麼?」
位居內陸的蒙古,幾乎全數仰賴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雖然蒙古民眾抗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但蒙古政府本身嚴守中立。
上週,蒙古前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Tsakhia Elbegdorj)呼籲普京終止這場衝突,並稱俄羅斯境內的蒙古族人被當成「砲灰」,數以千計的人在烏克蘭陣亡。他在社群媒體上發表聲明說:「自從你(普京)今年發動這場戰爭以來,俄羅斯就處於恐懼之中,淚眼處處。你的動員帶來了痛苦的海洋。總統先生,請停止無謂的殺戮和破壞。」
俄國反戰聲浪激化! 5天內17起攻擊徵兵辦事件 影片曝整棟樓陷火海
動員令不僅引發俄國逃難潮,東歐網媒NEXTA在推文中表示,俄羅斯國內的反戰聲浪正在逐漸激化,自2月以來,各地區已經發生了54起針對徵兵辦公室和行政部門的襲擊事件,其中的17起是在過去5天內發生的。
NEXTA在推特PO出一段影片,有名男子晚間開著轎車倒車到一處徵兵辦公室門口,接著下車後就朝著徵兵辦公室投擲數枚汽油彈,頓時門口火光沖天,不久後火舌就從建築物內竄出。
該帳號在推文中表示「烏留平斯克(Uryupinsk)的俄軍徵兵辦公室發生縱火案,根據俄羅斯媒體報導,縱火犯已經被逮捕拘留中,他是俄羅斯民族主義者菲拉托夫(Mikhail Filatov),他被捕時供稱,縱火是表達他對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的態度。」
相關新聞:
氣炸!普京親自指揮作戰 徵兵委主任被槍殺 國會憂動員亂象令民怨噴發 俄顏色革命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