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週三(8月28日)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說,北京試圖派遣前駐美大使崔天凱等人與川普競選團隊建立聯繫,但根據8名美國和中國知情人士透露,這些聯繫活動基本上都沒有成功。
有分析認為,北京的嘗試失敗,凸顯華府的鷹派情緒,以及對中共間諜活動和中共影響力行動的防禦。
報導說,中方官員和訪問學者——其中一些被視為北京的代理人——與美國國會議員的會面一直不順利,現在與川普的團隊的外聯也面臨著類似的障礙。
美國優先政策研究所中國政策倡議主席史蒂夫·耶茨(Steve Yates)告訴《金融時報》,川普團隊與中方官員會面「幾乎沒有好處」。該研究所與多位前川普時期的官員保持聯繫。
耶茨說,川普對中國的看法是眾所周知的,會晤存在被「誤解」的風險。他補充說,這位前總統的競選團隊現在專注在11月獲勝上。
「川普競選團隊成員和代理人的紀律性比2016年時要高得多。」耶茨說。他是川普競選團隊的代理人,並擔任過副總統迪克·切尼(Dick Cheney)的副國家安全顧問。
前副國家安全顧問:謹慎避免與敵對國家官員會晤
前川普政府副國家安全顧問、現就職於傳統基金會的維多利亞·科茨(Victoria Coates)表示,即便是2016年川普過渡團隊與俄羅斯外交官之間的例行會議,也「被職業政府官僚機構利用來陷害高級官員」。
「未來可能擔任職位的潛在川普政府官員對與(共產)中國這樣的敵對國家舉行會議持謹慎態度,這並不奇怪,因為這些會議可能會被操縱或歪曲,暗示與敵人勾結,」她說。
許多其它國家也在試圖與川普的顧問建立聯繫,以避免他們犯下跟2016年同樣的錯誤,當時他們因為忽略了川普贏得大選的機會而未能培養關係。
川普的顧問們也在尋求避免重演2016年的事件。川普競選團隊在就職典禮前與俄羅斯官員的會晤,包括俄羅斯駐美國大使謝爾蓋·基斯利亞克(Sergei Kislyak)和時任國家安全顧問的邁克爾·弗林(Michael Flynn)之間的會晤——引發了長達數年的「通俄門」調查。
前CIA分析師:中方是收集情報 不是真想討論
前中央情報局中國問題分析師、曾任喬治·W·布什的白宮亞洲事務高級顧問的懷爾德(Dennis Wilder)表示,北京一直在「積極尋找機會」與川普競選團隊建立聯繫,但未能成功。
「有一部分人會認為,中方只是在收集情報,而不是尋求真正的討論,」懷爾德說。雖然崔天凱被視為合法外交官,但他現在擔任中國人民外交研究所顧問,該研究所雖然「不是正式的情報收集機構,但被中方情報部門用來接觸感興趣的國際訪客」。
威爾遜中心基辛格中美研究所所長羅伯特·戴利(Robert Daly)則表示,崔天凱是一位「出色的使者」,但華盛頓的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華府兩黨對中國的敵意日益加劇,北京也意識到,無論誰贏得選舉,美國對中政策都不太可能變得不那麼強硬。
川普計劃對中國出口產品徵收高額關稅,而他的民主黨對手賀錦麗(Kamala Harris)近期表示,美國將贏得21世紀的競爭,而不是中國。
「川普團隊在這個階段與崔天凱會面有什麼好處呢?因為任何此類討論都可能被解讀為中方試圖施加影響?」戴利反問道。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一些川普顧問擔心會見中方官員可能會損害他們在未來政府中工作的機會。還有人擔心,跟中方官員會面可能影響以後的安全許可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