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位於歐洲的中部,受鄰國意大利、德國、法國等國的影響,美食中多多少少都帶有這些國家的影子。一道道美食從這些國家傳入瑞士後,又融合了當地的優質食材,形成了頗具瑞士特色的美味佳肴。瑞士美食以豐富的乳製品、肉類、土豆和穀物為主,並配以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下面,讓我們一起踏上瑞士的美食之旅吧!
芝士火鍋——Cheese Fondue
芝士火鍋也稱奶酪火鍋,是品嘗瑞士傳統美食的首選。在冬天人們一起食用熱氣騰騰的火鍋,也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社交方式。
傳統的瑞士芝士火鍋會選用gruyère、vacherin fribourgeois等奶酪製作。具體的做法是:將陶瓷鍋或者平底鍋放在便攜式爐子上,用蠟燭或酒精加熱。鍋中放入葡萄酒(或不含酒精的葡萄汁)、大蒜和檸檬汁,煮沸後再將瑞士奶酪一點一點添加到沸騰的液體中,並充分攪拌,使其融化,再根據各自口味,放入調料,直到湯汁煮至如絲綢一般滑潤就行了。這時,圍坐在桌子四周的食客們,可以拿着長柄叉子,串起各種配菜,蘸着濃濃的奶酪湯汁享用了!配菜通常有麵包片、橄欖、生蒜、腌黃瓜、洋蔥等。櫻桃酒是芝士火鍋的標配飲品,當然,不喝酒的也可以選其它飲品。
漿果麥片——Birchermüesli
漿果麥片也稱牛奶什錦早餐,在瑞士稱為Birchermüesli,在英文中稱為Muesli。這是一種早餐或小吃,將燕麥片浸泡在水中過夜,然後放入牛奶或煉乳、切碎的水果、蜂蜜、檸檬汁和堅果。漿果麥片營養豐富且美味可口,是一種健康豐盛的菜肴。
這款早餐是20世紀初由瑞士醫學博士 Maximilian Bircher-Benner(1867年8月22日至1939年1月24)首創,因此也以他的名字命名,他以推廣麥片和素食主義而受到讚譽。這款早餐的發明是因為有一次他和妻子在瑞士阿爾卑斯山徒步旅行,兩人吃了一道類似的很奇特的菜肴,也因此他的創作靈感由此而來。
最初,漿果麥片是作為一種易於消化的晚餐提供給療養院的病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麥片在整個瑞士受到歡迎,也使漿果麥片走入了千家萬戶。現在,它已經成為西方早餐文化的一部分,是早餐或便餐的熱門選擇。它也作為營養補充劑使用,尤其受到運動員的歡迎。
土豆餅——Rööschti
土豆餅在瑞士稱為Rööschti,在英文中稱為rosti。最初,它是瑞士伯爾尼(Bern)州農民食用的早餐。法語名稱為röstis bernois,指出了這道菜的起源。現在,許多瑞士人將其視為一道國菜。
土豆餅的具體做法是:將土豆去皮,切或擦成絲,可以是生的,也可以是半熟的,加入奶酪、黃油或其他脂肪,放入鹽和胡椒粉。攪拌後,做成圓形的餅,放入鍋中(或者烤箱中),煎(或烤)至兩面金黃、酥脆。由於地域的不同,有時也會添加一些其他成分,如培根、洋蔥、蘋果、新鮮香草等。
土豆餅在瑞士餐館中很常見,通常配以煎蛋、牛肉香腸或者蘇黎士奶汁嫩牛柳(Zürcher Geschnetzeltes)一起食用。
伯爾尼拼盤——Berner Platte
伯爾尼拼盤是一道經典的瑞士美食,來自伯爾尼,由一個大拼盤組成,上面擺着伯爾尼香腸、熏豬肉、牛肉等肉類,還有土豆、酸菜、青豆等蔬菜。拼盤中的各種肉類、配料、配菜都是單獨準備或烹制的。這道菜通常以自助餐的形式提供,也是節日美食拼盤,每個人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吃。
關於伯爾尼拼盤的起源,來自於一場戰爭。1798年3月5日,伯爾尼人在諾伊內格戰役(The Battle at Neuenegg)中擊敗了法國的拿破崙軍隊,凱旋而歸。人們興高采烈地組織了一場慶祝活動,居民們把自家的香腸、腌肉、熏肉、酸菜等食物拿了出來,歡慶勝利,於是便形成了著名的伯爾尼拼盤。
傳統辮子麵包——Zopf
Zopf在德語中是編織、辮子的意思, 但這並不是指真正的辮子,而是一種傳統的瑞士麵包,由小麥、黃油、酵母、牛奶和雞蛋製作而成,非常柔軟,搭配果醬食用更為可口。在眾多的麵包中,由於辮子麵包獨特的編織形狀,更容易被人識別。在過去的時候,人們會在周末製作辮子麵包,在周日早上食用。
幾百年前,根據當地的習俗,如果丈夫去世了,妻子將剪斷頭髮,將其編成辮子,與已故的丈夫一起埋葬。後來,妻子們不再將自己的辮子陪葬了,因為有了辮子麵包,她們將這種麵包代替自己的辮子,埋上即可。
Zopf創製於15世紀上半葉,是瑞士傳統食品的重要組成部分。瑞士的辮子麵包Zopf 是不加糖的,而其它辮子形麵包如Challah或Hefekranz等,是加糖的,這就是Zopf和其他辮子麵包的區別。
堅果糕點——Meitchibei
在瑞士糕點店中,堅果糕點非常受歡迎。Meitschibei是一種來自伯爾尼的馬蹄形糕點,是瑞士著名的堅果糕點。
它的做法是將麵粉加酵母發酵後,擀平待用。餡料是由磨碎的榛子或核桃、糖和少量的櫻桃酒調製而成。用麵皮將餡料捲起來,搓成一個直棍形狀,再將其彎成馬蹄形,這種糕點因此得名。
烘烤前,在糕點上刷一層雞蛋液,在烤箱溫度達到190至200℃時,放入堅果糕點,烘烤約15分鐘,金黃色的糕點便可食用了。彎曲的部分隱約可見餡料,視覺和味覺效果都令人愉悅!
在瑞士的烘培文化中,Meitschibei成為其最為獨特的一部分。
瑞士大麥湯——Bündner Gerstensuppe
大麥湯也稱薏米湯,瑞士大麥湯來自格勞賓登州(Graubünden)的山區,是傳統的瑞士食物,被認為是瑞士的國湯。這種湯的主要食材有:土豆、珍珠大麥(指去殼大麥)、芹菜、胡蘿蔔、白菜、韭蔥(leek)、乾肉或熏肉以及奶油。無論是當地人,還是阿爾卑斯山的滑雪愛好者,都十分喜愛這道湯。在瑞士的自助餐中,它也是常客。
由於大麥有較長的保質期,所以在古代,特別是在航海和軍事行動中,它是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直到19世紀,由大麥、豆類製成的湯或者粥,仍然是遠洋船上的常見食物。
瑞士甜菜卷——Capuns
Capuns 是一種傳統的瑞士食品,主要在格勞賓登州(Graubünden)東部地區製作,有人也稱其為餃子,最初是農民餐桌上的食物,現在已經成為該地區餐館的特色菜。
甜菜卷是用牛奶、麵粉、雞蛋、薄荷、韭蔥、洋蔥、白麵包和培根製成麵糰,再用甜菜葉子卷上,放入湯汁中慢燉,湯汁由肉湯、牛奶、水和鹽製成。待菜卷煮好後,再將磨碎的奶酪放入其中。菜卷不僅可以煮,還可以煨、煎、烤,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烹飪。
亞洲風味餐——Riz Casimir
瑞士是外籍居民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隨着經濟的發展,亞裔移民也漸漸多了起來,亞洲風味的餐飲在瑞士人中較有知名度。1952年,瑞士連鎖餐廳瑞亨(Mövenpick,也稱莫凡彼克) 發明了卡西米爾飯——Riz Casimir。這道餐一經推出,就受到了歡迎。
做法是:將小牛肉或雞肉、豬肉丁加上咖喱粉、牛奶或鮮奶油燉煮,取出裝盤後,用菠蘿、桃、香蕉、櫻桃點綴,再撒上酥脆的杏仁片。由於它健康美味,容易操作,因此被收入到食譜書中,很快走進了瑞士人的家庭。這道異國風味濃郁的菜肴,還上了經典的瑞士菜排行榜。
阿爾卑斯通心粉——älplermagronen
在20世紀30年代,誕生了一道正宗的瑞士美食älplermagronen,它可以翻譯為阿爾卑斯通心粉,或者稱為牧民通心粉。 因為這道菜與牧民有關。以前,牧民們在阿爾卑斯山的牧場上,邊照看着自己的牛群,邊吃着這道溫暖的主食,於是牧民通心粉便由此而生。
這道菜的做法是:先將通心粉和土豆丁一起煮至變軟。瀝乾水取出後,一起放入烤盤中,撒上瑞士奶酪,放入烤箱烤制奶酪表面起泡,變成黃色。裝盤後,再撒上炒好的焦糖洋蔥作為點綴,通常還會配上蘋果醬。
由於其食材易找,製作簡單,又經濟實惠,口感美味,因此成為了瑞士的國菜。
瑞士的美食多種多樣,如果您到了瑞士後,除了欣賞美景外,也一定要品嘗一下當地的特色美食。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