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 31天後即是最終投票日(11月5日),根據美國公共電視新聞網(PBS)與全國公共電台(NPR)委託瑪莉斯特民調(Marist Poll)進行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與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哈里斯(Kamala Harris)目前趨於勢均力敵,誰能最終入主白宮,最後可能要取決於到最後才做決定的選民投票給誰,而這部份選民佔 20%。
美國公共電視新聞網與全國公共電台委託瑪莉斯特民調,於9 月27 日至10 月1 日針對1,628名美國成年人、1,514名登記選民、以及1,294名可能選民,共4436人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可能投票的選民支持哈里斯的比例略高於川普(50% :48%),而獨立選民對川普的支持則多於賀錦麗 4% 。
共和黨策略師馬登(Kevin Madden)指出,「這絕對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比賽。沒有犯錯的餘地,猶豫不決的選民群體正變得越來越窄。」
80% 的登記選民表示,他們的想法已完全決定,無論發生任何事情都不會改變他們的選票。在接下來的31天內,雙方陣營將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爭取贏得剩餘的 20% 選民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15% 的登記選民表示,他們清楚自己會支持誰,但仍可能改變主意,而 5% 的選民則真的還沒有決定投票給哪一位候選人。
民主黨策略師沙基爾(Faiz Shakir) 表示,這些自稱尚未做出決定的選民數量既令人擔憂,也是一個機會。他補充說,這就是為什麼哈里斯自7月獲得民主黨提名以來一直用屈居下風的競選姿態。
沙基爾說,仍然有「太多」不確定的選民,但這是有道理的,因為他們對臨危受命取代總統拜登(Joe Biden)參加競選的哈里斯需要有更多的認識。
沙基爾指出:「她是一個新人,但要充分完成關於變革的論證,你必須讓人們相信你會介入並以行動為導向。」
沙基爾認為,一小部份要最後才做出決定的人們可能會左右選舉結果。哈里斯應該集中精力說服這部份人,讓他們相信她會「像一團火球」入主白宮,專注於改善他們的生活,解決他們所擔憂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