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僅剩3週,民調顯示共和黨候選人川普與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差距縮小,賀錦麗自辯論會後的「蜜月期」已結束;值得注意的是,民主黨在賓夕法尼亞、北卡羅來納和內華達三個關鍵搖擺州的選民登記優勢下降,反觀共和黨在另一關鍵搖擺州亞利桑那的選民登記優勢大幅增加,這為賀錦麗發出危險訊號。「得賓州得天下」並非空話,過去十次選舉中,多達八次拿下賓州的候選人最終都成功入主白宮,目前兩黨對賓州顯示出勢在必得的決心。此外中東變數對大選的影響也不能忽視。
民主黨在三大搖擺州的選民人數下降,200萬人轉向共和黨
《國會山莊報》(The Hill)13日指出,賓州「富蘭克林與馬歇爾學院」民調中心主任約斯特(Berwood Yost)表示,在該州2020年和2024年的登記選民中,民主黨的選民人數減少約30萬,共和黨則增加7萬,獨立選民增加約8.5萬,民主黨選民減少的部份原因是「對華府當局的失望」。
波士頓薩福克大學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帕萊奧洛戈斯(David Paleologos)也說,民主黨上屆在賓州擁有逾66萬人的選民登記優勢,但今年已縮小至35萬人。
帕萊奧洛戈斯繼續指出,民主黨在北卡州的選民登記優勢也從上屆的39萬人縮減至約13萬人,那年川普拿下北卡州,這次賀錦麗在優勢大減的情況下,恐怕更難從川普手中奪下。
賓州和北卡州的民主黨策士坦承,拜登在2020年贏得賓州、並以微弱優勢輸掉北卡州以來,該黨在這2個搖擺州的選民登記優勢已被削弱,但他們仍然認為,許多登記為獨立或不隸屬任何政黨的新選民,可能會支持賀錦麗而非川普。
帕萊奧洛戈斯表示,在拜登2020年拿下勝利的亞利桑那州,共和黨的選民登記優勢比當年增加1倍,從13萬人飆升至近26萬人。在內華達州,民主黨的選民登記優勢也從7.9萬人降至2.9萬人。
他說,整體而言,自2022年以來,全國共和黨選民登記人數增加120萬人,民主黨選民登記人數則減少80萬人,「在全國範圍內,過去2年有200萬張選票轉向共和黨」。
「得賓州得天下」,擁有19張選舉人票的賓州成兩黨競逐的重中之重
「得賓州得天下」並非空話,過去十次選舉中,多達八次拿下賓州的候選人最終都成功入主白宮。
根據政治統計專家席佛(Nate Silver)最新分析,如果賀錦麗贏得賓州,她當選的機率將達到91%;如果是川普拿下,其勝算將飆升至96%。
位於五大湖區「鐵鏽帶」的賓州過去曾是美國的工業核心,也是頁岩油產區之一,該州自1972年至2006年間為民主黨鐵票倉,2016年川普喊出將工作機會留在美國,獲得工人階層支持,最終以得票率48.2%將其從藍變紅,2020年拜登以1.2個百分點的優勢贏回賓州後贏得大選。
賓州之所以成為搖擺州之首,在於其選民結構多元,且因應地理位置而有不同取向,宛如「美國的縮影」。它有像費城這樣的大城市,擁有大量黑人選民,這是民主黨必須動員的主要群體;有快速發展、教育程度高且主要是白人居住的郊區,共和黨在這些地區的支持率在川普任內有所下滑;也有仍在掙扎中的工業城鎮,這些地區的選民多是受到經濟變遷影響的藍領工人,是各方積極搶攻的目標。
此外,一些小城市有著快速增長的拉丁裔移民人口,這是賀錦麗希望取得突破的地方;而農村人口雖然正在減少,但仍佔有一定比重,其中不少是沒有大學學歷的白人選民,他們是川普的核心支持群體,占該州選票約一半。
有趣的是,攤開賓州選舉地圖會發現,該州農村和中部地區大部分支持共和黨,而東部和西部的城市則較屬意民主黨,和美國東西岸傾向民主黨、中部地區支持共和黨的分布幾乎如出一轍。
民主黨的選舉策略是拉住工人、集中鞏固所謂「藍牆」,即密西根、賓州和威斯康辛三個關鍵州總共擁有44張選舉人票,如果賀錦麗能全數拿下,正好達到當選門檻270票。但目前雙方在賓州非常拉鋸,川普在當地遇刺的後效應是否會轉化為選票仍是未知數,而總統拜登聲言要否決日本製鐵(Nippon Steel)收購美國鋼鐵(US Steel),即希望能留住工會及工人的支持,為賀錦麗創造利多。
值得注意的還有中東變數,若以色列對黎巴嫩展開全面地面行動,甚至演變成佔領行動,將對美國搖擺州選情產生重大影響,尤其是有超過30萬阿拉伯裔和穆斯林選民的密西根。
2016年希拉里在這裡以1.1萬票之差敗給川普,2020年拜登以約15萬票扳回一城,而這次賀錦麗卻岌岌可危,傳統上支持民主黨的穆斯林和阿拉伯裔美國人對拜登政府的支持正在流失,如果中東局勢持續惡化,難保賀錦麗不會全盤皆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