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議會近日通過了一項挺台議案後,一個跨黨派議員團周日(27日)飛抵臺灣訪問。這是歐洲議會在6月改選後的首個歐洲議員訪團。臺灣外交部表示,訪問期間,該團將與中華民國副總統蕭美琴會面。
綜合媒體報道,這個歐洲跨黨派議員團於10月27日至11月1日訪問臺灣,由歐洲議會友台小組主席邁克爾·加勒(Michael Gahler)率領,成員包括歐洲議會議員伯納德·蓋塔(Bernard Guetta)以及翁德熱伊·科拉日(Ondřej Kolář)等人。
臺灣外交部副發言人蕭光偉表示,訪團在台期間將與副總統蕭美琴會面、並接受外交部政務次長吳志中的款宴,另外還將與臺灣立法院、政府部會、公民團體代表及臺灣的主要政黨,就政經情勢發展、臺灣與歐盟的經貿關係、地緣政治等議題深入交換意見,探索合作契機。
蕭光偉強調,“(臺灣)外交部非常歡迎歐洲議會以實際行動力挺臺灣,未來我國將在既有良好緊密的基礎上,與歐洲理念相近夥伴攜手合作,共同強化民主韌性並建構堅實互惠的價值同盟網絡”。
報道說,歐洲議會於10月24日以432票贊成、60票反對、71票棄權的壓倒性票數通過了一項挺台決議,明確反對北京扭曲聯合國在53年前作出的一項決議,並以此阻撓臺灣加入國際組織。決議更以強硬措辭,強烈譴責 “中華人民共和國不當詮釋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及對臺灣持續軍事挑釁”,並鼓勵歐洲議會繼續派代表團訪台。展現新屆歐洲議會對臺灣的高度支持與共識。
聯合國大會在1971年通過2758號決議,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 “中國” 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並驅逐 “蔣介石的代表”。北京認為,決議中的 “中國” 包含臺灣在內的全部中國領土,以此宣稱聯合國已確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反對臺灣加入聯合國等國際組織。
而這次歐洲議會通過的決議,明確表示 “臺灣從來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並指聯合國的決議未有認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臺灣享有主權,也未就臺灣加入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作出任何裁決。歐洲議會的決議反對北京持續曲解聯合國2758號決議,藉以阻止臺灣加入跨國組織,呼籲歐盟成員國支持臺灣有意義地參與世衛等國際組織。
歐洲議會的決議歡迎臺灣現任及前任政治人物訪問歐洲,包括上周訪問歐洲議會的臺灣前總統蔡英文,並鼓勵歐洲議會繼續派代表團訪台,增進台歐交流。決議又關注北京今年六月通過所謂懲治 “台獨頑固分子” 的新規則,並強烈譴責北京今年九月對一位臺灣社運人士(楊智淵)判刑九年並滋擾在中國工作和生活的臺灣人。
另外,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上議院上周三(23日)也通過 “聯大2758號決議不涉台” 決議,臺灣外交部感謝為臺灣 “發出正義之聲”。此前澳大利亞聯邦參議院已在八月通過相關決議,成為全球首個通過相關決議的國家,而新州則成為澳大利亞首個通過該決議的州議會。
據報道,這項決議,由歐洲議會議員米麗亞姆·萊克斯曼(Miriam Lexmann)等多名 “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成員發起。而IPAC今年七月在台北的年會上通過 “IPAC針對聯大2758號決議各國議會決議範本”,隨後澳大利亞、荷蘭等國國會也相繼通過相關決議,認同聯大的決議並不涉及臺灣,現在再擴大到歐洲議會。
IPAC行政總裁裴倫德(Luke de Pulford)在接受訪問時表示,新一屆歐洲議會通過這項動議,顯示新議會將對北京繼續強硬:“這表明,新成立的歐洲議會顯然將繼續承襲原有的做法,不單要北京就其人權問題及經濟問題負責,也會在臺灣問題和國際法問題上向北京問責。所以歐洲議會的立場仍然堅定,這項動議以壓倒性多數通過,就非常清楚地表明了這一點。”
裴倫德認為,歐洲議會通過動議後,歐盟各國的議會也可能效仿。他承認,相關動議通常不具約束力,未必能迫使各國政府採取實際行動,但他認為這至少可以向政府施壓,表明世界各地的議員都把北京扭曲聯大決議的行為看在眼裡並明確反對,這可讓各國政府有機會重申其對台政策,並表態反對北京的 “一中原則”。
歐洲議會這次通過的決議,強調歐盟一直秉持的 “一中政策”,不同於北京的 “一中原則”,歐盟一貫立場是支持維持現狀並和平解決台海分歧。決議以強硬措辭,“強烈譴責”(strongly condemns)北京本月中的軍演,批評北京對臺灣持續進行軍事挑釁、改變印太地區的力量平衡,又讚揚臺灣當局的反應克制和有紀律。決議強烈譴責中共黨魁習近平聲言不放棄對台動武,又關注北京利用虛假訊息破壞對臺灣民主的信任,並堅決拒絕北京對臺灣及歐盟國家的經濟脅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