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持續7個多月,在「入俄公投」通過後,俄羅斯總統普京9月30日宣布將烏克蘭4州納入版圖,成為歐洲二戰後最大規模強行併吞事件;而當地烏克蘭人,已大舉逃離。對此,歐盟擬提出對俄國第8輪經濟制裁,美國再宣布加碼11億美元軍援烏克蘭。普京宣布動員令徵兵後,1週至少有20萬俄國人出逃;芬蘭宣布9月30日起禁止俄國遊客入境,英國也警告在俄公民「盡速撤離」。軍事專家認為,俄國現在動員徵兵已經太遲,美國則擔憂俄國狗急跳牆而秘密動用小型核武。最近幾天,另一場煙硝正起,歐洲天然氣管道北溪1、2號線暴發洩漏事件,疑似遭到爆炸破壞,不少矛頭指向俄羅斯所為,但目前無法證實。
普京30日將宣布納入烏克蘭4州 歐二戰後最大規模強行併吞
烏克蘭的4個俄軍佔領區完成被國際批評為假公投的「入俄公投」後,莫斯科當局9月29日宣佈,30日將舉行4區加入俄羅斯聯邦的簽署儀式。等於正式吞併這4區。
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的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29日表示,「明天下午3時將在大克里姆林宮聖喬治廳,舉行這些新領土加入俄羅斯協議簽署儀式」,這4區的領導人將出席簽署,普京也會發表重要演說。
《衛報》29日報導,這將是自第2次世界大戰後,歐洲最大規模的強行吞併。烏克蘭東部盧甘斯克、頓內茨克,以及南部的赫爾松、札波羅熱四個俄軍佔領區面積共9萬多平方公里,人口約400萬人,加上俄國2014年吞併的克里米亞,總計佔烏克蘭20%領土,俄國也將因此建立一條連接俄國和克里米亞半島的陸路走廊。
趕在被吞併前 俄佔4州烏克蘭人大舉逃離
俄國吞併這4區後,可能強行徵召當地的烏克蘭男性加入俄軍部隊。4個佔領區的烏克蘭民眾正大舉逃離中,有逃出的民眾說「整個村都離開了。」
來自赫爾松俄佔區戈洛普里斯坦村的43歲村民波伊科(Lyubomir Boyko),日前帶著妻子和兩個孩子等了2天,才等到俄軍部隊放人,抵達在札波羅熱烏克蘭控制區的援助中心。
波伊科28日在聯合國援助辦公室外說,「很多人就是拋下一切離開,有一些地方已經完全沒人」,「每個人都希望留在烏克蘭,所以每個人在逃出去。那一邊是無法紀的地方。整個村都離開了。」
從赫爾松逃出的46歲護理師戈羅貝茲(Tatiyana Gorobets)和丈夫25日一早就倉皇離開他們居住的小鎮,隨身只帶了幾件衣服,等了3個晚上才獲准通關。
另一名僅願意透露名為安德烈(Adnriy)的37歲農民開廂型車載著妻子、兩個小孩和父母,逃出赫爾松的伯里斯拉夫(Beryslav),他說,「70%的人都在逃離,因為這場公投」。
談到這場公投,安德烈說,「我認識的人中,我不知道有哪個人投了。」他說在路上目睹一名路人跪著被迫在選票上勾選。
波伊科說,所謂的公投是武裝男子拿著槍在街頭強迫民眾投票,除了一些轉換陣營的人,沒人去投票,「很好笑,沒人投票,結果卻是通過加入(俄羅斯)」。
目前俄軍還允許赫爾松和札波羅熱佔領區民眾,經由一處檢查哨離開佔領區,但是沒人知道這處檢查哨還能開放多久。
已有跡象顯示,俄國準備限制佔領區的烏克蘭人進出,多名烏國民眾在社群媒體群組發文,被告知從10月1日起,出入佔領區需要申請通行證。
歐盟提對俄第8輪經濟制裁 美宣布加碼11億美元軍援烏克蘭
路透社報導,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28日提議對俄羅斯執行新的制裁方案。
馮德萊恩在布魯塞爾的記者會上表示,「我們不接受在烏克蘭地區的偽公投或任何形式的併吞,我們也決心讓克里姆林宮為了這次升級局勢而付出代價。」
報導說,馮德萊恩口中的第8輪制裁,會進一步影響俄國對歐盟的出口,預料將使俄羅斯再減少70億歐元的收入,並且也將更多的軍事用途產品劃入出口禁止名單,例如飛航與電子零件或是特定的化學物質。
此外,新制裁方案擬將為石油價格制定法律上限,並禁止歐盟公民擔任俄羅斯國營企業的幹部。
路透社報導,美國官員28日表示,美國宣布加碼11億美元軍援烏克蘭,包括18具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HIMARS,簡稱海馬斯)和隨附彈藥、各式反無人機系統和雷達系統等。這些武器可在6至24個月內運交。其中18套「海馬斯」是對於烏克蘭未來國防戰力的投資,可能要花費數年才會全數運到當地。
動員令1週至少20萬俄國人出逃 芬蘭禁俄遊客入境 英警告在俄公民「盡速撤離」
芬蘭政府29日宣布基於外交理由,將關閉邊境,拒絕俄羅斯遊客入境,禁令於9月30日凌晨零時起實施。
芬蘭外交部長哈維斯托(Pekka Haavisto)表示,為了維持芬蘭與他國友善的外交關係,芬蘭決定禁止持觀光簽證的俄羅斯公民入境,但持有長期簽證,為探親、醫療原因的個人將可繼續入境芬蘭。
芬蘭是申根區中跟俄羅斯接壤國界最長的國家,因此在俄烏戰爭爆發後,芬蘭對俄羅斯公民的入境管控也受到高度關注,在芬蘭申請加入北約後,更是北約面對俄羅斯的重要前線。
哈維斯托表示,烏克蘭曾多次要求芬蘭更嚴格控管俄羅斯公民入境,而27日在烏克蘭東部地區結束的公投,以及波羅的海北溪管線遭破壞等事件,讓芬蘭決定加快對俄羅斯公民關閉邊境的動作。
芬蘭這項禁令有可能導致申請政治庇護的俄國人人數大增,也可能增加邊界偷渡的情形,芬蘭內政部表示,已做好相關準備,也表示引起大量俄國民眾出逃的徵召令,並不會是芬蘭提供政治庇護的主要原因。
普京21日宣布發動「局部動員令」徵兵,引發俄羅斯國內反彈。據俄羅斯鄰國提供的數據,動員令升級了對烏克蘭軍事行動後的這1週,已有至少20萬俄國民眾逃難出國。
社群媒體平台張貼的影片顯示,蒙古、哈薩克、喬治亞、芬蘭邊境檢查哨都出現大排長龍的車潮,許多人聞風而逃,與俄國境內多處出現的抗議活動,赤裸裸地展現對普京政策的不滿。
《紐約時報》報導,這紙動員令將徵召多達30萬平民投入對烏克蘭戰事,官員說俄國約有2,500萬成年人可供徵召,意味就算出國人數多到不尋常,也不會影響克里姆林宮的徵召目標。
不過,英國軍方情報指稱,俄羅斯役齡男性出逃人數很可能超過莫斯科2月於戰事初期投入烏克蘭的軍人總數。
英方報告稱:「試圖從俄羅斯離境的人當中,較富裕、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比例超高。連同遭到動員的後備軍人,勞動力減少和人才加速流失對國內經濟造成的衝擊很可能變得越來越顯著。」
此外,英國外交聯邦及發展事務部(FCDO)提出警告,在俄擁有雙重國籍的英國人民應「盡速撤離」,避免面臨被徵召參戰的風險。
FCDO於26日在官網更新旅遊建議提到,目前約有4,000英國人仍在俄國境內,其中包括同時擁有英俄雙重國籍者,而目前俄國政府把持有英俄雙重護照者,一律視為俄國公民,「持有俄國護照的英國人民應該意識到,自己很有可能被列入動員徵召的範圍內」。
FCDO還表示,9月21日以來,俄國的邊境站與機場變得特別繁忙,「如果不是必須一定要留在俄羅斯內,強烈建議考慮透過剩餘的商業管道,離開俄羅斯境內」,此外還提到,有提供專屬巴士給持有英國護照的人民搭乘離開俄國,巴士終點站則為鄰近波羅的海的國家。
不只英國提出類似警告,美國務院在28日也發布對「在俄美國公民」的警告,呼籲應「立即離開俄羅斯」,稱俄國政府恐會拒絕承認具雙重國籍的美國公民,不但會試圖阻止他們離境,甚至可能會要求必須服兵役。
俄動員令徵兵「已經太晚」 美憂俄恐秘密發動小型核武
俄羅斯動員令擬徵召30萬預備役軍人,但這批兵力是否能改變俄軍在戰場上的頹勢?
美國之音報導,波羅的海安全基金會(Baltic Security Foundation)高級防務專家格蘭特(Glen Grant)認為,現在才這樣做「已經太晚了」。
格蘭特指出,普京距離2月底入侵烏克蘭後,竟然過了這麼久才決定徵召預備役,這讓他十分驚訝,若他是俄軍軍官,早在2月就會建議普京這麼做,因為當時基輔周邊戰線都處於崩潰狀態,俄軍需要大量軍人,以便在各戰線的士兵數量都壓過烏軍。
格蘭特表示,當時烏克蘭對於戰爭還處於準備階段,俄軍數量是有可能超過烏軍的,但當時普京並沒有下令徵召預備役,現在才徵召已經晚了,甚至是「已經太晚了」,這支軍隊要訓練至少2到3個月才能產生一些軍事價值。
格蘭特是英軍退役軍官,同時也是2014年俄烏戰爭後,烏克蘭國防部的首位外籍顧問。
格蘭特認為,目前烏克蘭戰場上的俄國士兵普遍缺乏足夠的軍事訓練,大多數人手中只有AK系列步槍,領導能力差、通訊設備也差,他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開槍,看能不能多殺一點人,然後向前推進。格蘭特分析,目前俄烏戰爭戰況中,俄羅斯已處於劣勢,雖然不代表烏軍能夠輕鬆擊敗俄軍,但俄軍目前只有在少數地區能持續推進,烏軍毫無疑問地已經掌握戰場主動權。
不過,據The Moscowtimes指出,27日5名匿名的美國官員透露,美國與其他盟國擔心無法及時發現俄羅斯發動的小規模核武攻擊。俄國幾乎每一種武器如魚雷、導彈等,都可以加裝核彈頭。這種可動式戰術核彈頭在準備發射之前,並不會發出明顯信號,因此較難察覺。
根據分析師表示,俄羅斯併吞烏克蘭4個地區後,可能會發動一波核武攻擊,避免烏克蘭重新奪回領土。一名匿名的美國官員稱,除非克里姆林宮主動宣布,否則美國可能永遠不知道俄羅斯將何時把常規彈藥替換成核武。
為了填補情報缺口,美國及盟國已經部署了空軍、衛星及網路來追蹤俄國可能的核武攻擊。然而前五角大廈前官員認為,俄羅斯應該會透露信息或暗示,給更多的時間讓美國思考及擔心。
開戰線?北溪天然氣管線疑遭人為炸毀 傳周邊曾發現俄軍艦艇 外媒分析找線索
最近幾天,歐洲天然氣管線也成為國際關注焦點。將俄羅斯天然氣輸送到德國的波羅的海北溪1號和北溪2號管線,26日發生2起不明原因爆炸後,瑞典和丹麥當局發現3處位置出現漏氣。瑞典海岸防衛隊29日再表示,北溪2號管線又發現第4處洩漏點,鄰近北溪1號另一個更大的洩漏點。
海岸防衛隊發言人拉森(Jenny Larsson)告訴《瑞典日報》,「在4個洩漏點中,有2個在瑞典專屬經濟區」,另外2個位於丹麥專屬經濟區。
丹麥當局表示:「輸氣管線破裂極為罕見」、「這些都不是小裂縫,是很大的破洞。」
北溪1號和北溪2號舖設在海平面以下70至90公尺處,管線為鋼質,管壁厚度4.1公分,外層還包覆著11公分厚的鋼筋混凝土。
《紐約時報》報導,北溪管線因此可以承受水下壓力,換句話說,破壞管線需要很強的威力。
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稱,這是「人為蓄意破壞」,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也表達相同看法。
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奇(Mateusz Morawiecki)則說,天然氣外洩事件「可能代表烏克蘭情勢惡化的下一步演變」。
法新社報導,天然氣洩漏的波羅的海丹麥博恩霍爾姆島海域,是一片數十年來受到高度監視的海域。過去蘇聯潛艇常常潛伏在這一海區。蘇聯解體後,波羅的海國家加入了北約。洩漏事件發生在國際水域。美國潛艇專家薩頓指出,俄羅斯擁有全球最龐大的間諜潛艇群,駐紮在北極,他們有能力破壞波羅的海天然氣管道,但他又認為這一假設似「不太可能」。
而柏林赫蒂商學院(Hertie School)能源市場教授利昂·赫斯(Lion Hirth)認為,在70公尺以下的深海破壞天然氣管道,這只能是國家行為,不可能是恐怖主義行動。
不過,法國軍方一名匿名高級軍官對法新社表示,一支有能力的軍隊知道如何去完成破壞。他認為該地區「完全適合袖珍潛艇」行動,他提到派潛水戰鬥員去埋設炸藥,移動地雷或無人潛水器。
CNN報導,2名西方情報官員與1名知情人士透露,歐洲安全官員曾於26日與27日觀察到俄羅斯海軍支援艦出現在北溪管線洩漏點附近,可能就是引起水下爆炸的原因。其中1名情報官員更指出,洩漏點不遠處也有發現俄國潛艦的蹤跡。
這些官員們表示,目前還無法肯定俄羅斯軍艦與水下爆炸的關聯性,但這絕對是相關單位需要詳加調查的可能因素之一。
多方把矛頭指向懷疑莫斯科,丹麥、瑞典與美國政府都認為這是人為蓄意破壞,但至今尚未明確歸責於俄羅斯或其他國家。
俄羅斯克里姆林宮則公開否認西方國家的指控,稱這些指控是「愚蠢而荒謬的」。俄羅斯國防部則尚未就軍艦出沒一事給予CNN回覆。
不過,北約科學與科技組織(NA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ganization)負責人德普易(Arnold Dupuy)則認為,破壞輸氣管的人也可能是烏克蘭的反克里姆林宮組織人士。
而波蘭在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的議員席科斯基(Radoslaw Sikorski)在推特則發文說「謝謝,美國」,推文附上一張波羅的海照片,似乎意有所指。
《紐約時報》則分析指出,從某些方面來說,破壞管線對任何一方來說都沒有直接意義,且暫時看不出莫斯科當局為何想要破壞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耗資數十億美元建造和維護的管線設施。
但天然氣市場受到驚嚇,有助於俄羅斯提高天然氣價格。9月26日,歐洲天然氣期貨價格較8月份高點下跌近一半,但在外洩消息傳出後,價格上漲了近20%,達到每百萬瓦小時約205歐元,大約是一年前的5倍。
俄方的可能動機之一是製造混亂,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CBSS)常設秘書處秘書長波茲南斯基(Grzegorz Poznanski)告訴德國之聲:「這當然可能是俄羅斯進行混合戰的另一項手法。」
波蘭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長布里澤德米斯卡(Joanna Przedrzymirska)說道:「這看起來當然十分可疑,不過俄羅斯做的事情沒有一件會讓我們意外。」
法新社報導說,漢堡聯邦國防軍大學(Helmut Schmidt University)的朱利安·帕夫拉克(Julian Pawlak)認為,現階段可以確定的,首先該事件與烏克蘭戰爭有關。「這是一個暴力的提醒,提醒我們能源基礎設施的脆弱性」。
報導說,攻擊北溪管道的人同時發出了另外一個信號,他們可能會攻擊為渴求油氣供應的歐洲服務的其他能源基礎設施。
27日,波蘭、挪威和丹麥為一條戰略天然氣管道舉行落成典禮,該管道將使波蘭和歐洲人減少對莫斯科的依賴。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表示:「俄羅斯在天然氣領域的統治時代即將結束」。
北溪1號與2號管線均自俄羅斯經波羅的海連接德國,1號管線已於2011年投入使用,但上月起暫停輸氣;2號管線於2021年完工後,因今年2月爆發俄烏戰爭,德國宣布中止北溪2號管線啟用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