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歐洲申根區(Schengen area)再添兩名成員。東歐國家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終於結束了13年的漫長等待,於在1月1日正式成為申根區成員國,將這個無邊界管制區域的成員數量增加到29個。
綜合媒體報道,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等待了13年之後,周三(1月1日),無論是陸路而是空中,全面加入申根自由貿易區,對於這兩個歐盟最貧窮的前共產主義國家來說,極具象徵意義。
去年12月12日,歐盟部長會議通過取消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入境歐盟其他申根簽證區的陸路審查,使這兩國獲完整申根會員權益,有助於旅遊和貿易。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對於部長會議的此項決定表示歡迎,認為這將不只強化申根區,也將促進歐盟內部市場發展、增加觀光旅遊和貿易,象徵著歐盟團結並使歐盟有更強的全球地位。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聲明中指出:“這對兩國來說都是重大的成功,對申根區而言……也是一個歷史性時刻。”
報道說,羅馬尼亞(人口1900萬)和保加利亞(人口650萬)的全面加入得益於奧地利否決權的解除。
維也納自2022年以來一直拒絕兩國加入,去年春天終於同意索非亞和布加勒斯特部分加入,並制定了最終擴大的路線圖。
這個阿爾卑斯山國家多年以來一直抱怨申根外部邊界防守不力,收容了過多的無證移民。維也納當局認為,如果申根通過陸路擴大,這一問題將更加嚴重, 但在奧地利、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就《邊境保護方案》達成協議後,奧地利去年12月撤回否決說法,清除這兩個歐盟最貧窮國家加入申根區的障礙。
分析師瓦倫丁-瑙梅斯庫(Valentin Naumescu)表示,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自2007年起就是歐盟成員國,自2011年以來,這兩個國家一直符合技術標準,但 “每次都遭到成員國的反對”。
他告訴記者,多年來,這個問題已成為 “反歐盟黨派譴責羅馬尼亞遭到不公平待遇的主要話題”,比如在最近的羅馬尼亞總統選舉中,就出現了一位出人意料的極右翼候選人,隨後選舉被取消。
這位專家說,隨着羅馬尼亞加入申根協定,“這種作為二等公民的感覺” 正在消失。
據報道,目前包括歐盟27個成員國中的25個,以及與之相鄰的瑞士、挪威、冰島和列支敦士登,區域總人口為4億2000萬人口,是全球最大的自由旅行區域。在歐盟27國中,目前只剩愛爾蘭未加入,塞浦路斯與其他申根國的入境管制則尚未解除。非歐盟國的申根成員為冰島、挪威、瑞士和列支敦士登。
現今申根區的法律依據最早來源於由26個歐洲國家政府在1985年於盧森堡申根鎮所簽署的《申根協議》,並在1999年經《阿姆斯特丹條約》和《申根有規範》通過後,正式成為了歐盟法律的一部分。這一法律內容的執行使得其締約國在常規內,取消了與該區域內其他國家之間原有的邊境管制措施。
自2015年以來,申根系統一直處於崩潰的邊緣,當時有超過100萬人未經授權進入歐盟,其中大部分是尋求戰爭避難的敘利亞人。在法國、比利時和德國發生的一系列極端主義襲擊事件也讓各國加強了邊境管制。2020年初,當新冠發炎(COVID-19,中共病毒)大流行來襲時,情況變得更糟。申根區至少17個國家重新引入邊境檢查,造成交通和供應鏈的混亂。
俄羅斯軍事入侵烏克蘭後,白俄羅斯政府開始 “邀請” 人們到白俄羅斯,其中許多是伊拉克人,白俄羅斯承諾幫助他們通過該國與立陶宛、波蘭和拉脫維亞的邊界進入歐洲。
為了在緊急情況下收緊歐盟的外部邊界,歐盟委員會提議,在外部國家將移民推向歐洲或積極鼓勵他們來歐洲時,修改申請庇護的規範:登記避難的過境點數量可能會減少,申請註冊可能會拖延4個星期,而不是目前的10天;在處理申請期間,申請者可能會被關押在邊境的臨時庇護所長達16周;對於那些不被允許入境的人,將快速將其驅逐出境等等。
歐盟還希望從新冠疫情大流行中吸取教訓,更嚴格地協調申根地區的外部邊界,對來自第三國的旅客施加訪問限制。這種歐洲外部邊境的協調,對於避免再次在申根內進行內部控制是必要的,因為一旦進入申根區,旅客原則上可以不受管制地旅行,自由地出入其它成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