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斷六年後,英國和中共於11日在北京重啟經濟財金對話。英國財政大臣雷切爾·里夫斯率領代表團訪問北京,試圖加強與中國的經濟關係。英財相此次訪華正值英國國內金融市場動蕩之際,招致批評。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英國共同主席史密斯更是直言,向中共靠攏以促進英國經濟成長的願望“完全不會成真”。
英國財政大臣里夫斯(Rachel Reeves)11日在北京與中共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會面,共同主持英中經濟財金對話(EFD)。這是2019年之後英中再次進行該高層對話。英方代表團的成員包括英國央行行長安德魯·貝利、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和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的首席執行官,以及滙豐銀行和渣打銀行等主要金融機構的高管。
英國財政部表示,會談結果促成中方排除英國企業在農產品、服務業等領域的市場進入障礙,可望在未來5年為英國經濟帶來價值6億英鎊的收益。
英國財政部指出,英方同時就雙方有分歧之處向北京提出挑戰,涉及中共支援俄羅斯軍工業、干預英國民主政治體制、中共的惡意網路活動、“黎智英案”以及香港的自由和權利、新疆人權情勢與強迫勞動,還有中方無端對英國國會議員施加制裁。
就此次英中高層對話,中共官媒的報導稱,雙方在對話期間達成“一系列互利共贏的成果和共識”,但未提到具體內容,也沒有報導英方向中方提出的關切。
英相里夫斯12日在上海出席了與英國企業代表會面的圓桌論壇。訪中期間,里夫斯參訪了英國自行車品牌Brompton,汽車品牌捷豹(Jaguar)、Land Rover,大型酒商帝亞吉歐(Diageo),以及消費品巨擘聯合利華公司(Unilever)在中國的分支。
在北京回應媒體提問時,針對英國是否將跟進美國和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增收關稅,里夫斯表示英方持續探討相關議題,但決策將以英國國家利益為基礎。
英國財相此次訪華正值英國國內金融市場動蕩之際,招致國內反對黨的批評。本周英國借貸成本飆升、政府債券收益率達到17年來的最高水平。這進一步加大了執政工黨重振經濟增長的難度。收益率的上升提高了英國政府融資和償債的成本,加大了削減開支或提高稅率的風險。
里夫斯是工黨2024年7月勝選上台以來第二位訪問中國的英國內閣大臣。此前英國外交大臣戴維·拉米(David Lammy)去年10月訪問了中國。英國首相斯塔默去年11月在巴西「二十國集團峰會」期間會見了習近平。
英國官員表示,斯塔默在全球穩定、氣候變化和向清潔能源過渡等議題上採取了“務實的”對華政策。不過反對黨保守黨批評斯塔默說,貿易關係的發展不應該以犧牲國家安全和人權關切為代價。
IPAC英國共同主席:憂心工黨對中政策 靠中促英經濟成長“完全不會成真”
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近日在英國國會下議院舉行2022年中國“白紙運動”紀念活動時,該組織的英國共同主席、前保守黨黨魁史密斯(Iain Duncan Smith)對中央社稱,現任工黨政府的對中政策走向讓人深感憂心,向中共靠攏以促進英國經濟成長的願望“完全不會成真”。
史密斯表示,中共濫用、破壞貿易規則,對本國產業給予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規範的補貼,甚至強迫勞動,藉此壓低產品價格至正常水準以下,這些現象都顯示中共政權如何仗勢欺人、踐踏法律規章。
史密斯同時批評英國外交部門以“現實政治”(Realpolitik)之名,主張“不宜老是抱怨”中共的作為,但實際上,問題正是英國外交部門“抱怨得太少”。
英國前內政副大臣、保守黨籍國會議員圖根哈特(Tom Tugendhat)10日在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撰文,質疑現任工黨政府財相里夫斯訪問北京尋求合作是開時代倒車、里夫斯應多關注臺灣。
圖根哈特認為,這是選擇與什麼樣的“發展模式”接觸往來;英國的眼光應望向科技被鼓勵發展、而非被懲罰的地方。這意味與台北深化合作,同時與北京維持適當的外交關係,但不與北京進行峰會層級的互動。
圖根哈特稱里夫斯在中國看見未來沒有錯,里夫斯只不過是“看錯地方”。他稱臺灣是一個民主、開放、創新的社會,指引一條不同的發展道路。
圖根哈特具“對中鷹派”色彩,2022年9月至2024年7月在保守黨執政期間,擔任主責安全事務的內政副大臣,工作包含擬訂《外國影響力登記計畫》(FIRS )執行機制,並主張將北京列入“加強管控”等級。
在英相里夫斯訪華前,前香港總督彭定康對英國第四台(Channel 4)稱,里夫斯此行不能扭轉國內經濟形勢。他引述數據指出,中國對英國的直接投資(FDI)只佔整體總額的0.2%,無法拯救英國經濟。
彭定康批評英國國內不少人妄想向中國出口更多商品、引入更多中國投資,就必須向北京下跪、跟從其政治取向,甚至無視香港傳媒大亨黎智英被囚禁,以及北京對在英港人的監控等。他認為,如果英國只能在會議紀錄中低調提出這些問題就當已經捍衛了自身價值,“那就只能求主保佑我們了” 。
海外港人組織“香港民主委員會”(HKDC) 國際倡議與項目高級幹事劉珈汶是最新被港府列入懸紅通緝名單的在英港人之一。她在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表示,“英國或其他對中國 (中共)友善的國家對中國的經濟是有一個遐想,而這遐想我覺得是不切實際”。她稱,華語圈的朋友都會留意到,中國國內經濟下滑,中國內部政治狀況,甚至共產黨內的紛爭、鬥爭,或一些潛在的對習近平的危機,其實已經慢慢浮現。
化解當代最大威脅 幫助結束中共
中共統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欺騙。維持大面積的對華廣播不斷傳遞真相,就是持續地給中國注入希望。希望之聲邀請您和我們一起攜手努力。歡迎點擊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