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離任的美國總統喬‧拜登週一(1月13日)在國務院發表講話,總結他任內的外交政策成果。拜登強調,中俄伊朗等對手比四年前更加衰弱,中國經濟上永遠不會超越美國,美國正在贏得全球競爭。
中國永遠不會超越美國
拜登總統在演說中特別談到中國。他說,美國在與中國的長期競爭中,正處於更佳的戰略位置。
“我可以向美國人民報告,在與中國的長期競爭中,我們的戰略地位比我剛上任時更好。你們都記得,許多專家曾預測,中國經濟將不可避免地超過我們,根據許多預測,這種情況將在2030年或之後不久發生,” 然後他說,“……但這不會發生。現在,根據最新預測,按照中國目前的發展方向,他們永遠不會超過我們。就是這樣。”
拜登還提及其政府針對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而採取的關稅措施,以及出口管制和限制,以防止中國利用先進技術和敏感數據來對付美國。
拜登同時強調美中兩國在其任期內建立了溝通渠道以避免誤解,以及在應對氣候變化和美國芬太尼危機上的合作。
國際危機組織(Crisis Group)高級研究員阿里·韋恩(Ali Wyne)指出,拜登在演講中用於談論中國的時間,既反映了美中關係在地緣政治中的重要性,也反映了與北京的戰略競爭對其政府外交政策的影響程度。
中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王軍濤在接受美國之音電話採訪表示,拜登的說法–美國處於更好的戰略競爭位置–這是對的;第二,拜登為此所做的努力確實在某種情況上促成了今天的結果。
拜登在講話中說,他正在將一個比四年前從川普手中接過時更強大的美國,交給第二次當選的川普,同時美國的對手也更加疲軟。“在我的總統任期內,我在每個領域都增強了美國的力量,” 拜登說,包括外交、軍事、技術和經濟領域。
王軍濤認為,拜登“鎖定了共產黨領導的中國是美國在下一輪最強勁的競爭對手”,“他(拜登)通過打造國際同盟,而不是美國去跟各個方面鬧得都不快,這使得中國(處於)這樣一個位置:雖然在貿易戰中美國佔了強勢地位,但是在其他的一些地方,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滲透很快,藉著美國退群的機會。拜登上來之後基本上把這個趨勢扭轉過來,在各個領域中都對中國採取了比較強勢的壓住中國擴張(的做法),在一些領域中取得了比較大的進展。”
不過,王軍濤也認為,相比於拜登的努力,現在的結果更是因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倒行逆施”。
美國及其聯盟更強大,對手更弱小
拜登週一還試圖正面總結自己的外交政策記錄,並表示美國的對手比四年他前上任時有所削弱,儘管一些全球危機仍未解決。
拜登總統表示:「與四年前相比,如今美國更加強大,我們的聯盟更加強大,我們的對手和競爭者更加弱小⋯⋯雖然(美國)沒有直接參與戰爭,但俄羅斯和伊朗的實力卻在戰爭中被削弱。」
他說,「總的來說,伊朗比幾十年來都弱。」「如果你想要更多伊朗和俄羅斯被嚴重削弱的證據,看看敘利亞就知道了。阿薩德總統是該兩國在中東地區最親密的盟友,兩國都無力讓他繼續掌權,坦率地說,兩國都沒有真正努力過。」
拜登強調,在現任政府的努力下,美國重建了國際聯盟,加強了全球舞台的地位。他說:「美國正在贏得全球競爭。」
專制國家結盟是出於軟弱而非實力
拜登承認,中共、伊朗、朝鮮和俄羅斯等專制國家,現在正更緊密地相互結盟,但他說,這更多是「出於軟弱而非實力」。
拜登說,在美國的支持下,烏克蘭挫敗了俄羅斯將該國從地圖上抹去的企圖,並稱他2023年對基輔的訪問,是現任美國總統首次訪問美軍控制之外的戰區。
拜登說:「當普京入侵烏克蘭時,他以為他可以在幾天內征服基輔。事實是,自戰爭開始以來,我是才是站在基輔市中心的人,而不是他。」
拜登也為自己從阿富汗撤軍的決定辯護。他說,那是一個艱難但必要的決定,此舉釋放了美國資源,得以應對來自中共和俄羅斯的威脅。
他說,中俄等對手最希望看到美國繼續深陷阿富汗泥潭,並認為敘利亞最近的革命證明撤軍是成功的。
拜登還讚揚了自己的政府在2024年伊朗兩次襲擊期間對以色列的支持。他表示,是他幫助以色列擊敗了加沙的哈馬斯和黎巴嫩的真主黨等對手,而這兩個組織都得到了伊朗的支持。
美面臨中共挑戰,必須保持全球領先地位
拜登說,毫無疑問,美國必須繼續應對嚴峻的挑戰,包括在烏克蘭、中東和印太地區。
針對中共威脅,拜登說:「美國應該充分利用我們創造的外交和地緣政治機會,繼續團結各國,共同應對中國(中共)帶來的挑戰。」
拜登表示,在他擔任總統期間,從各個層面增強了美國的實力,「無論是在外交、軍事、技術還是經濟方面」,讓美國在世界舞台上處於有利地位,為美國繼續應對中俄威脅奠定了基礎。
他呼籲,美國必須繼續關注人工智能和清潔能源的發展,以保持其全球領導地位。他強調說:「我們決不能像曾對待計算機芯片和其他關鍵技術那樣,將人工智能拒之門外。」
他說,人工智能有能力重塑經濟、政府、國家安全和整個社會,「必須由美國和我們最親密的盟友來引領」。
拜登還警告說,中共正試圖在製造業及其他領域主導清潔能源,主導未來的市場,並製造新的依賴。
(本文參考了美國之音、路透社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