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川普重話警告普京,美對烏軍援已恢復,普京現身庫爾斯克。雙方已交戰123次。瑟爾斯基稱,只要有利且必要,我們將維持庫爾斯克的防禦。英國國防大臣稱,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的工作正在“加速”。
川普重話警告普京 美對烏軍援已恢復 普京現身庫爾斯克
美國總統川普敦促俄羅斯同意30天的停火,並警告說,如果俄羅斯拒絕美國的提議,他將對俄羅斯實施額外製裁。
川普3月12日在白宮對記者表示:“俄羅斯除了停火別無出路。如果需要,我們會對其進行制裁,但我希望我們不需要這麼做。”
他說:“從經濟角度來說,我們可以做一些非常令人不快、非常糟糕的事情,對俄羅斯造成毀滅性的影響,但我不想這麼做。”
就在他發表上述言論的前一天,基輔方面在與美國官員在沙特阿拉伯進行了九個小時的會談後,同意暫時停火。
川普上任不到兩個月以來,就把結束俄羅斯對烏克蘭三年多的入侵作為首要任務,並迅速派遣高級官員前往莫斯科和基輔,為談判做準備。
專家表示,普京可能會尋求拖延停火談判,以提高其在戰場上的地位,從而在談判桌上達成和平協議。
俄羅斯軍隊不僅在烏克蘭東部推進,而且還在庫爾斯克地區努力奪回失地。
烏克蘭於8月秘密跨境攻入庫爾斯克,佔領了大片俄羅斯領土,並希望在和平談判開始後將其換成自己的土地。俄羅斯現已收復最初在庫爾斯克失去的領土的一半以上。
川普暗示烏克蘭需在土地問題上做出讓步,越來越多的專家表示,鑒於俄羅斯在戰場上的勢頭,這是不可避免的。
川普說:“當我們(與烏克蘭)談論停火時,我們談論土地、誰來撤軍——我們(與烏克蘭)討論了很多事情。”
“我們不想浪費時間,人們正在死去。俄羅斯現在的情況並不好。我希望(普京)能達成停火協議。”
當天早些時候,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對停火協議表示讚賞,並希望將其作為包括對烏克蘭安全保障在內的長期和平協議的草案。
他在3月12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現在就看俄羅斯下一步怎麼做了,它是否要繼續侵略烏克蘭。”
在基輔街頭,一些烏克蘭人告訴自由歐洲電台,他們懷疑俄羅斯是否會簽署並遵守停火協議。
“我不知道該說什麼,但坦率地說,這一切似乎都難以置信”,一名基輔男子說道。而烏克蘭首都的一名女子則表示,停火談判“如果沒有俄羅斯的參與就毫無意義”。
與此同時,莫斯科街頭的反應不一,一名男子表示,“現在敵人實力減弱,同意停戰是完全不合適和錯誤的。”
但其他人對這一消息表示歡迎。“我們只希望這一切儘快結束,這樣就不會再有人死去,”俄羅斯首都的一名婦女說。“已經有很多人死去了。”
到目前為止,莫斯科拒絕對30天停火提議的具體內容發表評論,目前尚不清楚俄羅斯總統普京是否已對該協議做出決定。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表示,莫斯科正在“仔細研究”吉達會談後發表的美烏聯合聲明,並將等待俄羅斯談判代表從華盛頓獲得更詳細的信息後發表評論。代表美國參加會談的美國國務卿盧比奧表示,華盛頓“今天將與俄羅斯方面進行接觸”。
川普3月11日表示,他將很快與普京對話,以確保普京的承諾。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沃爾茲計畫本周會見俄羅斯外長,而川普的特使維特科夫也計畫前往莫斯科,可能與普京會面。
據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報道,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拉特克利夫3月11日晚與俄羅斯對外情報局局長納雷什金進行了電話交談。
3月12日,盧比奧在離開吉達會談後首次對記者表示,美國希望俄羅斯對停火協議作出積極答覆,並“強烈敦促俄羅斯結束一切敵對行動”。
俄羅斯參議院頗具影響力的議員科薩切夫似乎暗示,莫斯科不會簡單地接受美國支持的停火提議,而是會附加條件,考慮到俄羅斯軍隊在戰場上佔據優勢。
科薩喬夫在Telegram上表示:“俄羅斯正在前進,因此與俄羅斯的合作將有所不同。”
他說: “任何協議(在充分理解需要妥協的情況下)都將按照我們的條件,而不是美國的條件。這不是吹牛,而是一種理解,即真正的協議仍然在前線書寫。華盛頓也應該明白這一點。”
克里姆林宮前顧問馬爾科夫表示,俄羅斯官員可能會提出反提議:在同樣的30天內暫停向基輔提供西方武器,美國和歐洲盟友也是如此。
他在Telegram的一篇帖子中表示: “歐洲必須用行動而不是言語來支持烏克蘭的停火——對衝突地區實施武器禁運是外交中眾所周知的手段。”
儘管華盛頓是烏克蘭最大的武器供應國,但歐洲盟友集體提供了同樣多的武器和其他裝備。
盧比奧還表示,烏克蘭需要強大的威懾力來防止未來的襲擊,歐洲“需要參與其中”。他補充說,進一步的討論需要解決歐盟解除對俄羅斯經濟制裁的問題。
盧比奧說:“我可以想象,如果我們與俄羅斯進行任何談判,他們都會要求解除歐洲對他們實施的制裁。”
莫斯科迄今一直反對在烏克蘭部署歐洲維和部隊,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在接受三名美國右翼博客作者採訪時重申了俄羅斯的立場,即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接受北約部隊駐紮在烏克蘭。
華盛頓和基輔最早可能於本周簽署一項框架協議,分享烏克蘭礦產資源的收入。
川普和澤連斯基原定於2月28日在橢圓形辦公室會晤時簽署協議,但兩人因對烏克蘭的安全保障問題公開發生激烈爭論,會晤突然結束,未達成任何協議。
盧比奧警告說,他“不會將礦產協議當作安全保障。”但他補充說,“如果美國有既得經濟利益,能為我們人民和烏克蘭人民創造收入,那麼當它受到挑戰或威脅時,我們就有既得利益去保護它。”
波蘭外長西科爾斯基3月12日證實,美烏代表在沙特阿拉伯舉行會談後,美國對烏克蘭的武器供應已恢復至此前水平。
西科爾斯基表示:“我可以確認,通過亞肖恩卡(Jasionka)物流樞紐的武器運輸已經恢復到之前的水平。”西科爾斯基發布上述消息時,參加了吉達美烏會談的烏克蘭外長西比哈也在現場。
華沙方面指出,絕大多數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都是經由波蘭運送,而位於波蘭東部的亞肖恩卡樞紐在其中扮演中重要的角色。
基輔同意接受停火提議幾個小時後,俄羅斯和烏克蘭隔夜發動了空襲,隨後基輔發表了一系列言論。
3月12日,兩枚俄羅斯導彈襲擊了烏克蘭中部城市克里維羅赫,造成一人死亡,另一起襲擊造成南部港口城市敖德薩附近一艘貨船上的四名船員死亡。
烏克蘭頓涅茨克州州長菲拉什金說,3月12日白天,頓涅茨克州因俄羅斯炮擊造成5人死亡,12人受傷。
烏克蘭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州長萊薩克3月12日表示,俄羅斯對克里沃羅格的襲擊造成15人受傷,其中9人住院,5名傷者情況危急。
俄羅斯國防部稱,3月12日凌晨,俄羅斯防空系統擊落了6架無人機,其中一架在烏克蘭被俄羅斯吞併的克里米亞上空,5架在黑海上空。克里米亞退伍軍人電報頻道報道稱,克里米亞城鎮上空和俄羅斯軍事基地附近傳來巨大的爆炸聲和空襲警報。
與此同時,俄羅斯表示,其軍隊在西部庫爾斯克地區取得了進一步進展,他們希望驅逐自去年8月以來佔領俄羅斯部分領土的烏克蘭軍隊。
據俄羅斯國家通訊社3月12日報道,自烏克蘭軍隊8月在庫爾斯克地區發動行動並佔領該地區部分地區以來,俄羅斯總統普京首次訪問該地區。
據報道,普京參觀了俄羅斯軍隊的指揮中心,並聽取了俄羅斯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的彙報。普京表示,俄軍必須“儘快”解放庫爾斯克。
俄烏戰爭第1111天戰地日誌:雙方已交戰123次
烏總參3月12日晚間發布的每日戰報稱,截至當晚10點,雙方已經發生123起戰鬥衝突。波克羅夫斯基和庫爾斯克方向的局勢仍然緊張——敵人正集中主要進攻力量在那裡。
烏總參的戰報稱,“在哈爾科夫方向,敵人兩次向沃夫昌斯克地區發起進攻,均被擊退。”
“敵人曾8次試圖向我們在庫皮揚斯克方向、靠近彼得羅巴甫利夫卡、斯捷波娃諾沃肖利夫卡和扎格雷佐夫定居點的陣地推進。”
“在萊曼斯基方向,烏克蘭守軍今天在米爾內、科洛迪亞齊和赫列基夫卡定居點地區擊退了7次俄羅斯進攻。”
“在西韋爾斯基方向的韋爾赫涅卡米揚斯克、比洛戈里夫卡和伊萬諾-達里夫卡地區,我軍擊退了敵人的9次進攻。”
“在波克羅夫斯基方向,這一天,侵略者對我方在沃迪亞內·德魯格、伊麗莎白季夫卡、新托列茨克、普羅明、達欽斯克、新烏克蘭卡、舍甫琴科、科特林、烏達奇內、新沃列克桑德里夫卡、納迪夫卡和安德烈夫卡等定居點地區的陣地發動了42次襲擊。6起衝突仍在繼續。”
“在諾沃帕夫利夫斯克方向,我方守軍擊退了敵人的10次進攻。敵人試圖突破康斯坦丁諾波爾、羅茲雷夫和布爾拉茨克附近的定居點。”
“在胡利艾皮爾方向,我方守軍在普里沃爾尼和諾沃達里夫卡地區擊退了4次進攻,戰鬥仍在4個地點繼續進行。”
“在奧里希夫方向,我方守軍成功擊退了侵略者在皮亞季哈特基、卡緬斯克地區和新安德烈耶夫卡方向的3次進攻,另外3次衝突仍在繼續。”
“烏克蘭國防軍繼續在庫爾斯克地區開展行動,今天我們的部隊已經擊退了敵人的5次進攻,9次衝突仍在繼續,俄羅斯侵略者發動了6次空襲,使用了7枚制導炸彈,並進行了239次炮擊。”烏總參的戰報說。
烏軍3月12日發布視頻稱,托列茨克方向又一次大規模的俄羅斯進攻被烏克蘭第 28 機械化旅擊退。
軍事博主MilitaryNewsUA發布視頻稱,烏克蘭烏鴉部隊摧毀了庫爾斯克地區的俄羅斯目標。
一架烏克蘭米格29戰鬥機使用法國 AASM(HAMMER)航空炸彈摧毀了庫爾斯克方向的一所駐有俄羅斯士兵的房屋。
據烏克蘭聯合空軍戰略司令部3月12日早上發布的數據顯示,過去24小時,烏軍造成俄軍死傷1430人,摧毀了3輛坦克,7輛裝甲車、44門火炮系統。
以上消息和數據本台均無法核實。
英國國防部此前表示,2024年是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損失最為慘重的一年。據該機構估計,俄羅斯去年陣亡和受傷士兵人數為429,000人,而2022年為105,960人,2023年為 252,940人。
該部門指出,俄羅斯在與烏克蘭的全面戰爭中總損失超過75萬人。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2024年12月8日報告稱,自全面戰爭開始以來,烏克蘭已有4.3萬名士兵陣亡, 37萬人受傷。據他介紹,俄羅斯的損失超過75萬人——死亡19.8萬人,受傷55萬多人。
五角大樓負責人2024年12月7日稱,俄羅斯在對烏克蘭的大規模戰爭中損失了至少70萬士兵,耗資超過2000億美元。
瑟爾斯基:只要有利且必要 我們將維持庫爾斯克的防禦
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瑟爾斯基3月12日稱,在俄羅斯領土庫爾斯克集團軍群作戰區、蘇吉郊區及其周邊地區,敵對行動仍在繼續。
瑟爾斯基指出:“敵人正在利用空降兵和特種部隊的突擊部隊突破我們的防禦,將我們的軍隊從俄羅斯聯邦庫爾斯克地區趕走,並將敵對行動轉移到蘇梅和哈爾科夫地區。”
瑟爾斯基補充說,俄羅斯軍隊在庫爾斯克繼續遭受重大損失,但他說,烏克蘭軍隊指揮部的首要任務是保護烏克蘭武裝部隊軍人的生命。
“在最困難的情況下,我的首要任務是、並且仍然是保住烏克蘭士兵的生命。為此,國防軍各部隊在必要時會調動到更有利的位置。首先,涉及無人部分,以及炮火武器。”他為此給出了一切必要的指示。總司令強調說:“儘管俄朝軍隊的壓力加大,但只要適當和必要,我們就會繼續在庫爾斯克進行防禦。”
他介紹,自庫爾斯克行動開始以來(2024年8月6日至今),俄軍總損失已超過5.49萬人。其中:死亡2.22萬餘人,受傷3.18萬餘人,俘虜942人。而由於俄羅斯空襲蘇賈市,這個定居點幾乎被徹底摧毀。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12日早些時候表示,烏克蘭軍隊正在繼續在庫爾斯克作戰區執行任務。澤連斯基就烏克蘭軍隊撤出俄羅斯庫爾斯克地區的消息作出了上述評論。
此前,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宣布俄軍向庫爾斯克地區推進。
據俄羅斯自由電台報道,俄羅斯主戰頻道正在發布俄羅斯軍事人員在庫爾斯克州蘇賈市中心的照片和視頻。自去年8月中旬以來,該定居點一直處於烏克蘭武裝部隊的控制之下。
英國國防大臣: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的工作正在“加速”
法國、德國、意大利、波蘭和英國國防部長3月12日在巴黎舉行會議,討論對烏克蘭的安全保障,包括部署國際部隊的可能性。會晤後,英國國防大臣約翰·希利表示,建立願意支持烏克蘭安全的聯盟的工作正在加快推進。
“我們正在與合作夥伴密切合作,並努力在歐洲及其他地區建立廣泛的聯盟。 “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加快這項工作。”希利說。
法國國防部長塞巴斯蒂安·勒科爾努報告稱,約有15個國家表示有興趣繼續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
“我們都希望汲取過去的教訓,我們不希望重演雅爾塔會議的重演,即把歐洲劃分為大國之間的勢力範圍;我們也不希望重演布達佩斯會議的重演,在布達佩斯會議中,各方承諾放棄武力和帝國主義,而其結果我們都知道;我們也不希望重演明斯克協議的重演,該協議規定停火但並沒有提供真正的安全保障。” “三年來的經歷不可避免地迫使我們提出正確的問題,因為烏克蘭的背後是整個歐洲大陸的安全問題,”勒科爾努說。
他補充說,如果俄羅斯同意停火,就需要確定如何有效利用接下來的30天來構建可靠的安全架構。勒科爾努重申,“烏克蘭安全的最好保障就是自己的軍隊”。
“俄羅斯信息戰有時會宣傳‘非軍事化’一詞,但事實恰恰相反——最好的長期安全保障在於加強烏克蘭軍隊的能力。”
“我們的參謀長已經開始制定方案,並將提交給政治領導人,以確定確保可持續停火與和平的安全架構。英國國防大臣將提供更多細節,但迄今為止已有約15個國家表示有興趣繼續這一進程。這個過程很複雜,我多次向法國媒體表示,它不僅限於在烏克蘭領土上駐軍的問題。還有其他緊迫問題,包括黑海安全和烏克蘭核電站的保護。”法國國防部長表示:“這些議題需要在英國和法國總參謀長的領導下進行深入的軍事討論。”
勒科爾努宣布15天後召開新一屆國防部長會議。
德國國防部長鮑里斯·皮斯托留斯表示:“當我們看到這座橋並站在橋前時,我們才會決定是否過橋。”他強調,討論仍在進行中,但尚未做出具體決定。
意大利國防部長吉多·克羅塞托表示,在俄烏戰爭可能停火的情況下,有必要考慮事態發展的所有選擇——從最好到最壞。
他說:“如果最壞的情況突然發生,而我們又沒有做好準備,如果總參謀部沒有提前計算這個選項,我們可能會被指責不作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為每一種可能的情況準備技術解決方案和干預方案。這就是我們的工作的戲劇性、複雜性和負擔。我們不能只積極思考,還必須考慮所有的選擇——從最好到最壞。這就是我們處理這種情況的方法,”
相關鏈接:
!--td>【俄烏戰爭】烏克蘭同意停火30天 美恢復軍援 歐洲領袖力挺 烏無人機本年最大規模襲擊莫斯科 俄鋼鐵洪流受阻 馮德萊恩:普京不可信 歐洲當自強 波蘭一天半籌集30萬美元為烏提供裝甲裝甲撤離車輛
【俄烏戰爭】美烏會談在即 澤連斯基和盧比奧抵達沙特吉達 烏無人機襲擊俄多個戰略目標 烏軍稱俄軍車輛損失已逾4萬輛 庫爾斯克發生了什麼? 報告稱美國在歐洲武器採購中佔據主導地位
【俄烏戰爭】澤連斯基稱美烏團隊已開始籌備會晤 馬克龍將在巴黎召集準備向烏克蘭派遣維和部隊各國總參謀長 歐盟委員會將與歐洲投資銀行簽署19.5億歐元烏克蘭重建協議
化解當代最大威脅 幫助結束中共
中共統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欺騙。維持大面積的對華廣播不斷傳遞真相,就是持續地給中國注入希望。希望之聲邀請您和我們一起攜手努力。歡迎點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