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一名穆斯林青年日前在清真寺內遭殘忍刺殺身亡,事發後,涉嫌行兇男子在逃,警方認定其“極度危險”,認為“所有可能性都在調查範圍內”,包括“種族主義和伊斯蘭恐懼症動機”等的可能性,巴黎大清真寺則在社交媒體反應上提到該案件可能帶有“恐怖主義”性質,引發法國最高層的關注。
據法新社報導,4月25日,在法國南部加爾省(Gard)僅有5000名居民的小鎮拉格朗孔布(La Grand-Combe)一名20歲出頭的馬里青年阿布巴卡爾·西塞(Aboubakar Cisse)在哈蒂賈清真寺(la mosquée Khadidja)內祈禱時遭兇嫌狠刺數十刀。嫌犯行兇後,還用手機拍下了受害者奄奄一息的畫面,並重複高呼“我做到了,該死的真主”,然後逃離現場。這是法國近年來一系列致命刺殺事件中的最新一起。
目前警方已將兇嫌鎖定一名來自波斯尼亞的男子。檢方最初以“殺人罪”展開調查,26日重新定性為“謀殺”。
據警方公布的信息得知:該男子是一名失業者;來自波斯尼亞裔家庭,部分家人居住在加爾省(Gard);2004年出生於里昂(Lyon),擁有法國國籍,沒有任何犯罪前科。目前兇手仍然在逃,其襲擊動機尚不清楚。警方認定其“極度危險”。
報導說,在依然處于震驚中的小鎮,當地居民自4月27日下午14點30分左右開始舉行悼念遊行,紀念受害者。遊行隊伍從事發的清真寺出發,前往小鎮市政廳,大約有一千人參加。
法國政界對此事件的反應不斷升級,甚至引發國家最高層的關注。法國內政部長布魯諾·瑞泰洛(Bruno Retailleau)也於當天前往加爾省,會見當地穆斯林社區代表,並與檢察官一起了解案件調查進展。他還在電視上表示,他已命令警方加強維護全國各地清真寺的安全。
當晚6時,巴黎共和國廣場(Republic Square)也舉行了集會,以“反對伊斯蘭恐懼症”(islamophobie),並進行一分鐘的默哀。
法國國家反恐檢察官辦公室(PNAT)表示將對這一事件進行評估,所有可能性都在調查範圍內,包括“種族主義和伊斯蘭恐懼症動機”的可能性,目前這一論調已被大多數政界人士接受。
總理讓·克洛德·白魯(Jean-Claude Baillou)在社交平台X上譴責此案為“一起可憎的伊斯蘭恐懼症暴行”。
法國總統馬克龍星期天(28日)透過社群媒體平台X寫道,“種族主義與基於宗教的仇恨永遠不會在法國有容身之地。”他強調“宗教信仰自由是不可侵犯的”,並向受害者家屬及“所有穆斯林同胞”表達了國家的支持。
巴黎大清真寺則在社交媒體反應上提到該案件可能帶有“恐怖主義”性質。
據報導,過去的數年中,法國曾多次發生恐攻事件,其中大多與宗教有關。
2018年5月12日:車臣(Chechnya)一名持刀男子在巴黎市中心刺死一人、刺傷四人後被警察開槍擊斃。
2017年10月1日: 兩名女子在馬賽(Marseille)火車站被刺身亡,“伊斯蘭國”(ISIS)表示對事件負責。
2016年7月26日:一名神父在諾曼底(Normandy)教堂被兩名兇手割喉而死。
2016年7月14日:一部大卡車在尼斯(Nice)的濱海大道沿途衝撞人群,造成86人死亡,嫌疑犯後遭警察擊斃。“伊斯蘭國”稱襲擊事件是突尼斯出生的法國人所為。
2016年6月13日:在巴黎西部馬格納維爾(Magneville)郊區的家中,一名警員和他的伴侶被聲稱效忠“伊斯蘭國”的聖戰分子刺死。
2015年11月13日:“伊斯蘭國”聖戰分子襲擊巴黎的國家體育場、咖啡館和音樂廳,事件共導致130人死亡。
2015年1月7:兩名伊斯蘭武裝分子突襲諷刺雜誌《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辦公室,造成17人死亡
2015年1月8日:一名伊斯蘭武裝分子殺害一名女警,並在巴黎一家猶太超市劫持人質,造成四名人質遇害,後槍手被警方擊斃。
法國公共輿論研究所(L’Institut français d’opinion publique (IFOP))曾在一份發布的報告顯示:僅有3%法國青年以宗教定義自己,其中17%是穆斯林;61%的法國青年說對伊斯蘭教仇視是 “目前的現實”,在穆斯林青年那裡這個比例高達74%,75%的法國青年以及90%的穆斯林青年認為應該 “尊重宗教,不冒犯信徒”。
化解當代最大威脅 幫助結束中共
中共統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欺騙。維持大面積的對華廣播不斷傳遞真相,就是持續地給中國注入希望。希望之聲邀請您和我們一起攜手努力。歡迎點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