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美國和烏克蘭終於簽署了礦產協議。兩個月前,美國和烏克蘭總統在橢圓形辦公室發生衝突導致該協議被推遲。在美國徵收關稅後,中共繼續加強對關鍵礦產的控制,對所謂的稀土(對於電動汽車、風力渦輪機和智能手機等許多新技術的生產至關重要)的控制變得越來越重要。
但是對於稀土我們到底瞭解多少?
1. 稀土元素並非如此稀有
稀土元素由 17 種基本元素組成,在從電動汽車發動機到導彈制導系統的現代技術中發揮着關鍵作用。這些關鍵元素在礦物中的含量很低,很難與其他元素分離,需要專業甚至有毒的提取工藝。由於中國對稀土元素技術的掌握,西方國家無法掌握其中一些工藝。此外,雖然鏑、釤、鐠等一些元素被稱為“稀有元素”,但實際上它們在地殼中並不稀有,可以在許多地方找到。
中國在 20 世紀 90 年代超過美國,成為最大的稀土元素生產國和出口國,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烏克蘭總統向美國提供了他所稱的歐洲最大的關鍵礦物鈦和鈾儲備。
但有一個問題需要注意:烏克蘭約20%的礦產資源(包括約一半的稀土元素礦藏)位於俄羅斯佔領區。儘管在遠離戰火的烏克蘭西北部發現了鈦礦床,但俄羅斯根據蘇聯時期的地質調查,確切地知道烏克蘭關鍵資源的所在地。
2. 烏克蘭的地下有什麼?
烏克蘭當局稱該地有礦產資源,但尚未進行商業勘探。
烏克蘭地質調查局關鍵礦產組合的一份文件中稱,在烏克蘭大型地質構造烏克蘭地盾內的複雜礦床和礦點中發現了稀土元素。該文件稱,六個礦床含有鉭、鈮和鈹,這些元素在航空航天工業中十分珍貴。報告還稱,雖然烏克蘭沒有開採鋰,但該國的鋰儲量約佔歐洲已探明儲量的三分之一,約佔全球儲量的3%。
3. 與礦床不同的發現
在採礦業中,礦產發現是指新發現的礦產,而礦床是指已知的具有足夠礦產資源以潛在支持採礦作業的位置。
技術金屬研究公司聯合創始人傑克·利夫頓(Jack Lifton)表示,他對烏克蘭作為稀土元素實際來源的潛力持懷疑態度。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稱,2024年美國進口了價值約1.7億美元的稀土元素,其中大部分包含在來自中國和日本的零部件中。
利夫頓表示,“這就是成品”。他說,建造礦井需要水和通道,即使在最好的情況下這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更不用說在飽受戰爭蹂躪的烏克蘭了。“在地上挖一個洞非常昂貴,”利夫頓說,並指出建造一個礦井平均要花費大約 5 億美元。利夫頓說:“我們到處都有發現,但只有極少數能夠達到礦床的水平。”
4. 戰區採礦
礦山從發現到生產可能需要幾十年的時間。
彭博社能源和大宗商品專欄作家哈維爾·布拉斯 (Javier Blas) 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美國地質調查局 (USGS) 並未將烏克蘭列為擁有任何儲備資源的國家,即已發現且具有經濟可采性的資源。
他進一步指出,全球稀土產量最多每年價值約150億美元。因此,即使烏克蘭擁有巨額稀土礦藏,從地緣經濟角度來看,其價值也不會那麼高。
“假設烏克蘭能夠像變魔術一樣生產出全球20%的稀土,那就相當於每年約30億美元。要達到川普提出的5000億美元目標,美國需要確保烏克蘭稀土產量維持150年以上”。
根據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全球大宗商品洞察團隊 2 月 13 日發布的報告,烏克蘭“依賴蘇聯時代對難以開採的稀土礦床的評估”。報告稱:“有些礦藏位於戰線後方,或者像其中一個礦場的地質記錄那樣,需要先進的加工技術和穩定的電網才能開採。” 報告還表示,這些礦藏的估值是基於“幾十年前的數據”。
“Commodity Insights 聯繫的任何消息來源均不知道後蘇聯時期對這些礦藏進行過任何商業勘探或評估。”
科羅拉多礦業學院佩恩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摩根·巴茲利安(Morgan Bazilian)向標準普爾表示,他“不知道烏克蘭有任何重要的稀土資產或儲備”,“這不過是又一個痴人說夢,以為我們能通過一個處於戰爭狀態的國家神奇地解決關鍵的礦產資源限制問題,”他說。“對我來說,最貼切的比喻就是關於阿富汗地下蘊藏着價值數萬億美元的礦產資源的誇張說法。”
5. 美國擁有稀土
美國擁有開採和加工稀土元素的能力。然而,由於國外勞動力成本低廉以及採礦作業對環境造成重大影響,近年來將稀土和電池元件生產轉移回美國的努力一直未能成功。
美國擁有全球兩大稀土元素礦山之一——加利福尼亞州帕斯山稀土礦山,該礦山是北美唯一的綜合性稀土採礦加工基地,主要生產輕稀土元素。
到 2022 年,芒廷帕斯將生產全球 15% 的稀土。利夫頓表示,芒廷帕斯生產的鋼材還佔“中國全部需求”的 10% 至 15%。“現在,這是為美國解決問題的方法;制定法律”,“美國應依法禁止稀土礦出口,帕斯山就突然成為美國的資產,而不是中國的資產。”
6. 中共國控制採礦業和加工業
在中共的領導下,中國幾乎壟斷了全球稀土市場,通過國有企業和嚴格的出口管制,控制着稀土元素的開採和加工。中國佔全球精鍊稀土產量的近90%,自1990年以來已將稀土指定為受保護的戰略礦產。
牛津能源研究所表示,這種主導地位是通過數十年的國家投資、出口管制、廉價勞動力和低環境標準實現的。
根據諮詢公司 Adamas Intelligence 2019 年的一項研究,在加工層面,中國佔全球將開採的礦物轉化為製造商可用材料的產能的 85% 。非營利組織“中國水風險”表示,中國的實際產量仍然是個謎,特別是因為非法採礦活動。
2023年,北京禁止出口製造稀土元素磁鐵的技術,並將其添加到現有的提取和分離關鍵材料的技術禁令中。
中共最近宣布了加強國家對該行業控制的措施。
7. 一切都與萃取技術有關
稀土元素的提取必須經過複雜的步驟。首先,需要在地面上挖掘巨大的露天礦坑來開採礦石,然後將其粉碎並運去進行浮選、磁選或靜電處理。西方可以加工稀土元素,但中國先進的加工技術限制了西方的加工能力。重稀土元素鏑和鋱非常稀有,是電動汽車磁鐵的重要成分。
利夫頓表示,“鏑和鋱目前100%由中國擁有或控制的公司生產。除非中國公司出售給我們,否則我們無法獲得它們,而他們並沒有這樣做”。
他在關鍵礦產研究所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由於技術、環境和經濟方面的挑戰,這些元素的開採在中國境外尚未實現商業化生產。目前,它們只能從被稱為離子吸附粘土的獨特“礦床”中開採出來。“所以事實是,目前,如果沒有中國進口,我們就無法生產汽車所需的電動機,”他說。
但他表示,美國應該更多地關注巴西而不是烏克蘭。“巴西有十幾家新公司正在研究回收稀土離子粘土,但沒有一家投入生產”,“所有磁鐵土都可以在巴西生產。”
中共已將部分開採活動轉移到鄰國緬甸,儘管該國政治動蕩,但監管力度較弱。2024 年,與克欽邦執政軍隊作戰的武裝組織克欽獨立軍表示,已控制一個採礦中心,該中心是中國稀土元素氧化物的主要供應國。
據經紀人奧德·明尼特(Ord Minnett)估計,2023年,緬甸向中國供應了約5萬噸離子吸附粘土稀土氧化物,超過了中國國內1.9萬噸離子吸附粘土開採配額,成為全球最大的重稀土氧化物出口國。
8. 污染問題
大規模採礦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通過露天開採和濕法冶金加工等一些稀土元素提取方法會產生有毒廢物,污染土壤、水和大氣。
中國白雲鄂博是一座工業礦業城鎮,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元素礦山所在地,其採礦作業造成的嚴重污染已經影響到黃河和當地社區。
根據《核工程與技術》雜誌發表在《Science Direct》上的一項調查,釷是稀土元素生產的副產品,這意味着它是從相同的礦床中提取的。由於其放射性,釷目前被認為是“有害物質”,在礦場被當作廢物處理。
調查指出,在馬來西亞,稀土元素開採活動產生了近50萬噸含有高濃度釷的放射性廢物,這對該國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中共統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欺騙。維持大面積的對華廣播不斷傳遞真相,就是持續地給中國注入希望。希望之聲邀請您和我們一起攜手努力。歡迎點擊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