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前外交部長安娜萊娜·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周一(2日)在紐約以高票獲選為聯合國大會第80屆主席,展開為期一年任期。貝爾伯克曾任德國外交部長,任內對俄採取強硬立場,多次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並主張對俄實施制裁,是莫斯科長期鎖定批評的對象;她也多次批評中國人權紀錄,並於2023年訪問中國時指出,若台海爆發衝突,將對全球造成災難性後果,強調和平解決爭端,引發北京不滿。
6月2日上午,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聯合國大會第80屆會議主席選舉,剛剛於五月初卸任的德國前外交部長貝爾伯克以167票的絕對優勢當選,成為聯大歷史上第五位女性領導人,將於今年9月正式履新,接替現任主席、喀麥隆前總理菲勒蒙·揚(Philémon Yang),開啟為期一年的任期。
在勝選演說中,貝爾伯克以“攜手共進”(Better Together)為核心工作理念,呼籲在全球危機疊加的背景下強化多邊合作,並誓言推動聯合國改革以應對21世紀挑戰。
貝爾伯克在演說的最後表示:“80年過去了,世界遠非天堂,但這就是我們的世界。讓聯合國適應時代需求,適應未來發展,捍衛《聯合國憲章》,為每個人帶來切實成果,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我非常榮幸能與各位共同致力於這一充滿挑戰的使命。攜手共進,成就更好未來。”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對貝爾伯克的當選表示祝賀。他指出,在多邊體系面臨艱難和不確定性的時刻,貝爾伯克提出的“攜手共進”理念恰逢其時。它精準把握了當前國際社會最迫切的需求——在面臨多重全球性危機的時刻,唯有團結合作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出路。
聯合國大會是聯合國的六大主要機關之一。作為聯合國主要的審議、政策制定和代表機關,在聯合國佔據着中心位置。大會由聯合國所有193個會員國組成,為就《憲章》所涵蓋的全部國際問題進行的多邊討論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論壇。它還在制定標準和編纂國際法進程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依照慣例,聯大每年9月開始舉行新一屆會議,在此之前需要選舉新一任的主席。根據既定的區域輪換原則,第80屆會議主席將從西歐及其他國家集團中選舉產生。
與往年不同,儘管貝爾伯克是西歐及其他國家集團提名的唯一候選人,但選舉並未以協商一致的方式通過,而是應一國要求改為不記名投票。據一位匿名外交人士透露,該要求來自俄羅斯。莫斯科當局先前公開批評貝爾伯克立場偏頗,質疑她不適任聯合國高層職位。
現年44歲的德國綠黨前主席貝爾伯克,曾任德國外交部長,任內對俄採取強硬立場,多次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並主張對俄實施制裁,是莫斯科長期鎖定批評的對象。
貝爾伯克對中國(中共)也延續綠黨一貫價值導向外交路線,強調人權重要性。她任內推動德國首部“中國戰略”(China-Strategie),明確定義中國(中共)既是合作夥伴、也是制度性競爭對手,倡導歐洲減少對中依賴,去風險化(de-risking)但不脫鉤。
她多次批評中國人權紀錄,並於2023年訪問北京時指出,若台海爆發衝突,將對全球造成災難性後果,強調和平解決爭端,引發現政府的不滿。
據聯合國官網消息:在當天的正式投票中,188個會員國參與投票,貝爾伯克獲得了167票支持,14國棄權,另有7票投給了未參選的另一位德國外交官、曾任歐洲安全暨合作組織(OSCE)秘書長海爾加·施密德(Helga Schmid)。
顯而易見,中共駐聯合國代表的一票只有在“棄權”或與俄羅斯一致的“反對”之間無疑。
維基百科資料顯示:安娜萊娜·貝爾伯克,1980年12月15日出生於德國漢諾威(Hannover),她的政治生涯始於環保運動,青年時期的她深受切爾諾貝利(Chernobyl)核事故影響,並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攻讀《國際法》期間深入研究氣候變化與國際合作的關係,為其日後的政策理念奠定了基礎。
2005年,貝爾伯克加入了德國綠黨。2009年至2013年,貝爾伯克擔任綠黨勃蘭登堡州分部的聯合主席,並於2013年當選為德國聯邦議院議員。在其國會的首個任期中,貝爾伯克曾擔任經濟和能源委員會及歐洲事務委員會的成員。在議會小組中,她擔任氣候政策發言人。
2018年1月27日,她在漢諾威舉行的綠黨全國代表會議中,與羅伯特·哈貝克(Robert Habeck)被共同推選為黨主席。
2021年德國聯邦議院選舉,貝爾伯克是綠黨的總理候選人,是綠黨第一個有能力競爭總理職位的候選人,也是德國歷史上繼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以後,主要政黨提名的第二個聯邦總理的女性候選人。她與哈貝克領導該黨在全國獲得14.8%選票,更在國會中取得118個議席,為綠黨創黨以來最好表現。大選後,她帶領綠黨與德國社民黨(SPD)和自由民主黨 (FDP) 組成新一屆聯合政府。她也成為德國第一位女性外交部長。
擔任德國外交部長期間,貝爾伯克積極推動德國在國際事務中的領導地位,強調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和人權等議題,提升了德國在全球事務中的影響力。與此同時,她也以言辭激烈、在俄烏衝突、中共人權等議題上態度強硬而聞名。
今年2月德國國會大選,原執政聯盟之一的綠黨挫敗,僅獲約11%民眾支持,大選後貝爾伯克宣布不再競逐黨內領導職,表示希望暫時從鎂光燈下退一步,平衡個人與家庭生活。此次轉戰聯合國,被視為政治生涯由國內轉向國際舞台。
儘管聯合國大會主席屬象徵與程序性職位,主責會議主持與議程協調、實際決策權有限,外界普遍認為,貝爾伯克可以在幕後施展影響力。
由於5年一任的聯合國秘書長遴選程序將於明年啟動,即古特雷斯的秘書長任期將於2026年12月31日結束。誰將接替古特雷斯成為聯合國這一龐大機構的下一任掌門人,貝爾伯克在會議安排與外交協調中的角色因此而倍受關注。
中共統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欺騙。維持大面積的對華廣播不斷傳遞真相,就是持續地給中國注入希望。希望之聲誠邀您和我們一起攜手努力。歡迎點擊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