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引發歐洲國家對中國商品流向的關注與擔憂,法國財長埃里克·隆巴爾(Eric Lombard)日前指出,中國無法賣往美國的商品很可能會轉向歐洲市場,法國正通過分析貨物流動密切監控,防堵中國產品進一步湧入。
綜合媒體報道,法國財政部長隆巴爾上周六(5日)在普羅旺斯艾克斯(Aix-en-Provence)舉行的一場經濟會議上宣稱,儘管歐洲已經在鋼鐵和汽車領域採取行動,但仍然必須修改規則和加強貿易壁壘,以允許更廣泛地使用針對中國進口產品的措施,對抗所謂“可能損害歐洲工業經濟的中國進口產品”。
“在我們今天所處的世界,我們必須保護我們的工業,”隆巴爾稱:“我們必須在所有工業領域都做到這一點,否則中國在每個領域都擁有超過50%全球市場份額的產能政策將會扼殺我們的工業。”
報道說,隆巴爾的這番言論突顯出巴黎方面越來越多的擔憂,即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重塑全球貿易流動的努力可能會在多個方面打擊歐洲,而不是僅限於美國可能對歐洲輸美商品加征關稅。
據報道,美國總統川普今年3月月宣布,對貿易夥伴加征高於10%最低基準稅率的對等關稅暫緩90天執行,唯獨對中國不只不緩,還一舉將中國商品的對等關稅從84%調高到125%。歐洲在中美貿易戰下可能遭受的波及成了法國關注的焦點。
隆巴爾在接受《法蘭西西部報》(L’Ouest-France)訪問時透露:“我們正在透過分析貨物流動來密切監控,必須防堵任何來自中國的產品湧入。”
隆巴爾警告稱:“中國或許會嘗試將出口重心轉向歐洲市場。我希望我們能夠堅決抵制任何來自中國的商品‘傾銷式’湧入!”
他指出,法國將致力推動讓歐盟委員會通過啟動保障條款,以在邊境設定配額來保護內部市場。
法國智庫雅克·德洛爾研究所(Jacques Delors Centre)研究員薩沙·庫爾蒂亞(Sacha Courtia)表示:“歐洲希望重建製造業,因此不能承受大量中國廉價進口產品的衝擊。”
法國ESSEC商學院亞洲項目主任菲利普·勒科爾(Philippe Le Corre)則表示,歐盟對華貿易採取了更務實的策略,更注重建設和保護本土產業,特別是在電動汽車等追趕領域。他說:“如果中國繼續維持當前出口態勢,歐洲將自動建立壁壘體系確保公平競爭。”
“我知道,從中方角度看,事情會很複雜,因為中方會認為歐洲在效仿美國對華設置市場壁壘,”勒科爾堅稱,美歐“兩者性質不同”。他表示,歐洲可能繼續要求中企與歐企合作在歐生產,以保護歐洲的製造業,歐洲將遵循WTO規則。
法國工業部長馬克·費拉奇(Marc Ferracci)告訴記者,他還呼籲歐洲加強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防禦。
費拉奇說:“一個令人擔憂的現象是,原本以美國為目標的中國資金流量正在轉向歐洲。由於中國在許多行業都出現了產能過剩,這對我們的行業來說非常敏感,也非常危險。”
據報道,歐盟和美國談判人員上本周正舉行會談。隆巴爾在星期天(6日)表示,歐洲聯盟(EU)力求在7月9日關稅暫緩期大限前與美國達成協議,以避免高額關稅恢復生效,“否則歐洲無疑必須更強力回應,以恢復平衡。”
中共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上周五(4日)表示,應國內產業申請,商務部於2024年1月5日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於歐盟的進口相關白蘭地發起反傾銷調查。商務部嚴格依法依規開展調查,充分保障利害關係方權利,廣泛聽取各方意見,最終基於事實和證據得出肯定性結論,裁定存在傾銷,傾銷幅度為27.7%-34.9%,並於2025年7月4日發布終裁公告,自7月5日起實施最終反傾銷措施,實施期限5年。
香港《南華早報》當天刊文表示,儘管中歐加強合作日益緊迫,但決定雙邊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仍是歐洲對中國威脅其製造業優勢的潛在憂慮。歐洲一直以來將製造業視作“皇冠上的明珠”。
中共統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欺騙。維持大面積的對華廣播不斷傳遞真相,就是持續地給中國注入希望。希望之聲誠邀您和我們一起攜手努力。歡迎點擊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