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銀行 (BofA) 零售分析師洛林·哈欽森 (Lorraine Hutchinson) 在 7 月 8 日接受 CNBC採訪時表示,美國和越南之間的貿易協議為美國零售業帶來了一種成本確定性,因為企業會向製造商下達假期訂單。
7月2日,美越兩國簽署了一項貿易協定,根據該協定,美國商品在印度將享受零關稅,而運往美國的商品將被徵收20%的關稅。該協議是在華盛頓對來自多個國家的進口產品徵收互惠關稅的最初90天暫停期結束前七天簽署的。暫停期原定於7月9日結束。目前,暫停期已延長至8月1日。越南於 4 月份被徵收 46% 的互惠關稅,但由於 7 月 2 日的貿易協定,該關稅將不再生效。
對美國而言,「越南是大多數公共服裝和鞋類零售商最重要的國家,」哈欽森說道。根據Statista的數據,越南去年是美國第二大服裝和配飾進口來源國。美國從越南進口了價值151.1億美元的此類產品。
哈欽森表示,美國零售商正準備完成聖誕節的訂單,「這是他們賺錢的時候」。然而,她表示,關稅形勢給企業帶來了不確定性。「所以他們下訂單時,並不知道要花多少錢。這非常困難。所以,我認為越南降價20%會帶來一些略微下調預期的風險,但實際上,這給了零售商一些關於他們要支付的節日商品價格的確定性,」她補充道。
哈欽森表示,在服裝和鞋類採購方面,越南對美國來說比中國更重要。至於服裝和鞋類製造的國內化,哈欽森表示這「根本不現實」,因為生產這些產品需要「非常密集的勞動力」。
美國零售聯合會(NRF)首席經濟學家傑克·克萊因亨茨(Jack Kleinhenz)在 6 月 17 日發表的聲明中預測,與關稅相關的通脹將在今年晚些時候開始影響零售業。他表示,今年核心零售額的增長速度與去年「大致相同」。他補充道,儘管勞動力市場疲軟,但由於工資上漲和股市回暖,消費者支出保持穩定。
克萊因亨茨表示:「消費者正在努力應對貿易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但我預計關稅相關的通脹將在今年晚些時候顯現。消費者對價格仍然非常敏感,這些成本可能會對消費者預算造成沉重負擔。」
關稅延期
距離 7 月 9 日解除互惠關稅的最後期限僅剩幾天,美國總統川普於周一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將最後期限延長至 8 月 1 日。
周一,川普還向多個國家發出信函,通知他們將於 8 月 1 日生效的關稅,總統警告說,如果各國未能糾正與美國的貿易不平衡或提高自己的貿易壁壘,稅率可能會提高。
根據信函,美國的主要盟友日本和韓國將面臨25%的關稅。其他面臨25%關稅的國家包括哈薩克斯坦、馬來西亞和突尼斯。南非和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關稅稅率為30%,印度尼西亞為32%,孟加拉國和塞爾維亞為35%,柬埔寨和泰國為36%,緬甸和老撾為40%。
川普在信中表示,如果各國減少非關稅壁壘並開放市場,關稅稅率可能會降低。如果美國能夠在 8 月 1 日之前與更多國家達成貿易協議,這將進一步減少美國零售商的關稅不確定性。
周日早些時候,川普警告那些支持金磚國家政策的國家,稱它們可能面臨更多關稅。「金磚國家」最初由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五國組成,後來又有新成員國加入。
川普在7月6日的「真相社交」帖子中表示:「任何與金磚國家反美政策保持一致的國家,都將被加征10%的關稅。這項政策不會有任何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