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目前正在密切關註上周一架載有炸藥的俄羅斯軍用無人機飛入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領空後的局勢。立陶宛外交部長凱斯圖蒂斯·布德里斯(Kestutis Budrys)在致函北約秘書長馬克·呂特(Mark Rutte)時表示,這起事件只是近期多起類似事件之一,並稱這些情況是“俄羅斯對烏克蘭侵略擴散至北約領土的警訊”。
綜合媒體報道,上周一(7月28日),一架被發現攜帶爆炸物的俄羅斯無人機自莫斯科盟友的白俄羅斯飛入。有目擊者看到,這架無人機曾飛越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部分地區。最終這架無人機於8月1日在一處軍事訓練區被成功制服。
立陶宛官員表示,研判這是一架名為“非洲菊”(Gerbera)的無人機,主要用於攻擊與偵察任務。
報道說,立陶宛外交部長布德里斯為此致函北約秘書長呂特,請求“立即採取行動強化立陶宛的防空能力”,其中包括由北約盟國進行空中巡邏。
布德里斯強調,這種威脅是真實存在的,而且還在不斷增加,俄羅斯的盟友白俄羅斯必須防止此類事件的發生。外交部長還特別警告說,如果白俄羅斯不採取行動,立陶宛將在政治上做出反應。
俄羅斯發射飛彈與無人機攻擊烏克蘭時,飛行路徑經常穿越白俄羅斯上空,而白俄羅斯也是俄國2022年發動全面入侵行動時的發射點之一。
立陶宛國防部長多維爾·薩卡利內(Dovile Sakaliene)表示,立陶宛正組建機動小組以因應無人機威脅,並部署“配備短程武器的防空部隊”。
北約在電子郵件回復表示,正密切關注局勢。北約稱:“歐洲盟軍統帥(SACEUR)上將亞歷克斯·格林克維奇(Alexus Grynkewich)有權決定他認為必要的應對措施。盟國也正在採購和開發偵測與反制無人機的能力。”
據報道,如立陶宛外交部長布德里斯所說,這起事件只是近期多起類似事件之一。因為近年來,俄軍多次在北約邊境採取此類行動。
2023-2024年間,波蘭、拉脫維亞、摩爾多瓦等國均有無人機或軍機短暫闖入事件。分析人士指出,這種做法一方面檢驗北約防空鏈路反應,另一方面傳遞“邊界模糊”信號,製造地區不確定性。
在過去幾個月中,波蘭邊境發現俄制偵察設備,愛沙尼亞遭戰機闖入,羅馬尼亞抓到俄軍偵察小組等。
今年6月,立陶宛國防部發布數據顯示,本國空情預警次數較去年增長了近17%,其中約有三分之一涉及俄羅斯方向。
7月10日,立陶宛邊境雷達驟然響起刺耳警報。一架俄制Geran-2型無人機以低空目標以150米高度、每小時60公里的速度,從白俄羅斯方向衝進立陶宛領空內。此時距離維爾紐斯不到40公里。
空情警報未響時,立陶宛總理金陶塔斯·帕盧茨卡斯(Gintautas Paluckas)與議會議長紹柳斯·斯克韋爾內利斯(Saulius Skvernelis)等政府高層正與媒體記者會面。在安保人員幫助下,所有人員迅速被帶入地下防空避難設施。此時維爾紐斯市區已開啟最高級別警示,核心區域交通管控、裝甲車進駐要道,立陶宛政府大樓內外一片戒備。
與此同時,立陶宛空軍指揮部將實時情報上報波羅的海空域北約快速反應部隊。結果,這架無人機最終墜毀在舒姆斯卡斯邊境口岸附近的農田裡,殘骸散落一地。經檢查,沒有發現炸藥。
現場目擊者回憶,當維爾紐斯上空警報聲此起彼伏時,市民有效率地疏散。專家評論稱,立陶宛本次危機處理流程啟動迅速,顯示其對俄方威脅的高度警覺。
據北約官網7月通報,在接到立陶宛的通報後,部署於立陶宛希奧利艾空軍基地的西班牙、德國戰機即刻 從“訓練模式”轉向“戰鬥狀態”。
按照北約標準流程要求,接到空中威脅警報後,戰機須在10分鐘內完成戰備切換。這套應急機制源自北約“強化前沿存在”戰略。
2025年6月,北約防空司令部剛剛完成東翼協同演練。數據披露,波羅的海空域年均攔截任務已突破400起,遠高於2019年的262起。而該次無人機事件,北約戰機雖未最終升空攔截,但相關單位已完成任務切換,隨時可以執行摧毀指令。
北約集體防禦條款第5條雖未被觸發,但北約高層警告,若有成員國遭遇武裝攻擊,將啟動“一切必要措施”。立陶宛與波蘭、拉脫維亞等國已聯合呼籲,北約應加快東翼軍事與信息防護的一體化進程。
6月末,歐盟外長會議將波羅的海安全列為議程重中之重。歐盟防務專員強調,歐洲必須“以超常規速度”升級邊界防禦,防止灰色地帶危機演變為真正軍事衝突。
同月,立陶宛完成對NASAMS-II防空系統的全面升級。該系統配備X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最低探測高度降至50米,有效復蓋低空小目標。立陶宛東部邊境還新部署了反無人機電磁干擾陣地,年內投入1.1億歐元升級邊境監控網。
本次事件後,立陶宛國防部宣布啟動“緊急空防一體化”行動。希奧利艾基地增配多型反無人機導彈系統,首都周邊構建臨時防護帶。另外,立陶宛計畫2026年前將國防預算提升至GDP的3.2%,並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合建聯合雷達網。
立陶宛位於波羅的海東岸,北鄰拉脫維亞,東接白俄羅斯,南界波蘭,西瀕波羅的海。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在波羅的海地區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立陶宛曾是一個強大的國家,但在19世紀末被俄羅斯帝國吞併。1991年蘇聯解體後,立陶宛重新獲得獨立。
立陶宛是北約和歐盟成員國,與美國、歐洲其他國家保持緊密合作關係。作為首個正式宣布向烏克蘭派遣軍事力量的國家,這一舉措體現了對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支持,也是對北約盟友責任的履行;另一方面,這也是立陶宛試圖通過實際行動來削弱俄羅斯在歐洲地區影響力的一種嘗試。立陶宛深知,與俄羅斯的對抗並非易事,但面對地緣政治的複雜局勢,它必須做出選擇,以維護自身的國家利益和安全。
中共統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欺騙。維持大面積的對華廣播不斷傳遞真相,就是持續地給中國注入希望。希望之聲誠邀您和我們一起攜手努力。歡迎點擊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