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美國聯邦政府收購芯片公司英特爾10%的股份,成為其最大股東,此舉引發了投資者和觀察人士的關注。總部位於加州的英特爾曾是領先的微芯片製造商,但多年來,它一直在努力跟上競爭對手的步伐,因為該行業對於確保美國持續的技術和軍事優勢至關重要。
雖然政府的所有權是被動的,或者說沒有投票權,但它仍然會對公司產生一定的影響。一些人認為,這筆交易相當於政府對私營部門的干預,甚至表明國家正在從自由市場轉向國家資本主義。川普政府官員反駁了將此舉比作社會主義的說法,稱該協議將提升美國在半導體領域的領導地位。
不少專業人士認爲隨着華盛頓加大力度贏得中美科技競賽,這筆交易是更廣泛趨勢的一部分。儘管專家們對於如何界定這一趨勢(國家資本主義還是其他什麼)存在分歧,但他們一致認為,這是與一個不遵守既定貿易規則的政權主導的經濟競爭的必要舉措。專家表示,華盛頓無法僅僅通過控制北京獲取美國先進技術的渠道來贏得科技競賽。它還需要對中共的經濟模式施加壓力。
多年來,中共政權憑藉其過剩的製造能力,向全球市場大量供應廉價產品,從而為科技發展賺取利潤。專家表示,由於中共繼續依賴竊取的技術和通過出口獲取資金,美國在科技競賽中領先一步的機會已經不多了。
英特爾的戰略價值
根據該協議,美國商務部將根據2022年《芯片與科學法案》向英特爾提供的111億美元撥款轉換為無投票權股份。此外,如果英特爾決定在五年內將其在芯片製造或代工業務中的持股比例降至51%以下,美國政府有權再收購5%的股份。這就是“代工條款”。
聯邦政府此前也曾收購過私營企業。但這通常是在緊急情況下進行的,例如2008年金融危機或新冠疫情。英特爾當前的困境並非由於更廣泛的市場狀況,而是由於糟糕的管理決策。該公司因寄希望於個人電腦芯片而錯失了移動芯片市場,並且在先進人工智能(AI)芯片領域也遲遲未能進入。因此,該公司在7月份宣布,將在今年年底前裁員2.4萬人,占核心員工總數的25%,並計入了20億美元的重組費用,導致第二季度虧損30億美元。
前技術外交官、歐洲政策分析中心傑出研究員詹姆斯·劉易斯(James Louis)將華盛頓的新做法稱為“國家資本主義”。他表示,英特爾沒有獲得新的資金,並且在沒有董事會席位的情況下入股英特爾並不能真正幫助解決公司的問題。
然而,米爾肯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威廉·李(Willium Lee)認為,現在就斷定英特爾是國家資本主義還為時過早,因為英特爾是一個特殊案例,政府的所有權是被動的。
李將這一方針描述為“包含經濟資產的國防戰略”,“中國(中共)對美國的攻擊很可能與網絡、軟件和科技相關”,“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想要擁有自己的科技產業。因為那才是戰場。”
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8月27日接受福克斯商業新聞採訪時表示,全球絕大多數先進芯片都在臺灣製造,這構成了“自阿拉伯石油禁運以來我們從未見過的國家風險”。1973年的危機導致美國出現嚴重的能源短缺,並引發了全球經濟衰退。
從國家安全角度來看,英特爾具有獨特的價值,因為它是唯一一家擁有先進芯片設計和製造能力的美國公司。其芯片供應鏈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設計、晶圓生產以及測試和封裝。與嚴重依賴臺灣芯片生產的英偉達和AMD不同,英特爾在美國擁有自己的工廠,掌控了芯片生產的所有環節。此外,英特爾還在中國、馬來西亞和越南設有測試和組裝工廠。
台北臺灣人工智能實驗室創始人、人工智能領域資深從業者杜奕瑾表示,華盛頓此舉是“先發制人”,利用國家資本阻止高科技公司的人才和技術轉移到其他國家。杜奕瑾表示,該公司仍然掌握着中央處理器(電子系統的大腦)的關鍵技術。
同樣,李認為英特爾對美國政府的價值在於美國的“應急儲備”或“應急產能”。他表示,如果美國失去台積電(即臺灣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的產能,英特爾可以成為美國人才和生產能力的替代來源。
獨特的交易
8月11日,就在川普總統因涉嫌與北京關係而要求英特爾首席執行官陳立武辭職幾天後,兩人在白宮會面。有關美國政府入股英特爾的報道開始出現。該交易於8月22日正式宣布。
同一天,川普稱,他在與陳會面時討論了持有10%股份的想法。“他上任時想保住自己的工作,結果卻給了我們100億美元,用於美國”,“所以我們拿到了100億美元,我們做了很多這樣的交易。我還會做更多。”
投資者對英特爾交易的反應既有謹慎樂觀的情緒,也有不安的情緒。在正式宣布之前的幾天里,該公司股價普遍呈現上漲勢頭。然而,在8月25日具體條款公布當天,股價出現下跌,隨後有所回升。
英特爾似乎是一個特例,但據 Bastille Ventures 的普通合伙人安德魯·金 (Andrew King) 稱,這筆交易仍然“嚇得人心惶惶”。他還是未來聯盟 (Future Union) 的主席,該組織是一個倡導組織,鼓勵私營部門脫離與中共和俄羅斯等敵對國家的聯繫。
金說,英特爾需要資金,而政府提供了資金注入,否則該公司可能無法獲得這些資金。然而,他表示,這仍然讓華爾街感到“不安”,因為如果政府想入股另一家不需要資金的公司,公司能說“不”嗎?
8月25日,川普告訴記者,他希望參與更多類似英特爾這樣的交易。第二天,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告訴CNBC,政府正在考慮入股國防承包商。貝森特後來在接受福克斯商業頻道(Fox Business)採訪時表示,政府對入股不需要財政支持的公司不感興趣。
政府官員為英特爾交易進行了辯護。
白宮發言人庫什·德賽(Kush Desai)表示,通過將聯邦撥款轉換為股權,政府“確保納稅人能夠從聯邦政府為維護我們的國家和經濟安全而進行的投資中獲得收益”。
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凱文·哈塞特(Kevin Hassat)表示,英特爾交易“非常非常特殊,因為英特爾將獲得巨額的《芯片法案》支出”,該公司的股份可能會被納入即將成立的主權財富基金。
目前,金認為這筆交易是一個有趣的方案。他補充說,代工條款就像一顆“毒丸”,可以阻止英特爾剝離其芯片製造業務。
打擊中共的不公平做法
英特爾交易並不是政府入股美國私營部門的首例。
今年7月,總部位於內華達州、擁有美國唯一一座在產稀土礦的MP Materials公司宣布了一項協議,美國國防部將成為其最大股東,並擁有投票權。五角大樓還保證了MP Materials稀土元素的最低價格,以及其新建磁鐵工廠的最低利潤。
稀土交易並沒有引起太多關注。鑒於中國在該行業的近乎壟斷地位,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持,美國私營企業將無法生存。在正在進行的貿易談判中,稀土磁鐵已成為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一個關鍵弱點。稀土磁鐵的強磁場無需電源,是現代製造業和先進武器的關鍵要素。
今年4月,北京禁止出口此類磁鐵,導致美國汽車製造商的裝配線在次月出現生產放緩甚至停產。此後,北京方面同意發放出口許可證,但進展緩慢。
8月25日,川普威脅稱,如果中共再次限制向美國出口稀土磁鐵,他將對中國徵收200%的關稅。先進的芯片和稀土磁鐵都是決定技術領先地位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問題專家亞歷山大·廖表示,由於科技競賽將成為中美實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這種新方式——美國政府收購戰略產業私營企業的所有權——可能會擴展到更多的公司和行業。中美競爭目前正處於關鍵時刻。在他看來,中共維持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式是盜竊技術,並傾銷過剩產能產品以獲取收入,從而支持其產業政策。
對中國出口產品徵收關稅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巨大壓力,縮小了中國進入海外市場的渠道。除出口管制外,關稅還給中國科技行業帶來了挑戰。
中國研究人員發現,川普政府第一任期內的貿易戰增加了中國科技企業的運營成本,從而對中國科技企業的創新產生了負面影響。本屆政府此次加大了打擊力度。
廖表示,如果中國科技行業能夠再保持5到10年的發展速度,那麼即使有山姆大叔的支持,美國私營部門也可能無法與之競爭。
劉易斯同意中國“像以前一樣依賴竊取技術”。他表示,儘管存在“糟糕的投資決策”和“缺乏為創新創造政治空間的能力”等問題,中國在許多科技領域已經達到了同等水平。劉易斯認為,川普正確地認識到了來自北京的問題,但並沒有採取正確的解決方案。
金也認為,政府擁有私營企業並非最佳解決方案。“與那些不領先的公司合作,你會處於不利地位”。然而,金也認為這是最好的選擇。“我的簡單觀點是,當你的競爭對手和競爭性的地緣政治民族國家玩弄陰謀詭計時,你就會找出工具箱里的所有工具來競爭並獲勝,”他說,“這就是我們現在正在做的事情。”
中共統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欺騙。維持大面積的對華廣播不斷傳遞真相,就是持續地給中國注入希望。希望之聲誠邀您和我們一起攜手努力。歡迎點擊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