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聲-歐洲網
  • 首頁
  • 魅力歐洲
  • 文化歐洲
  • 家在歐洲
  • 資訊歐洲
  • 歐洲與世界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希望之聲-歐洲網
  • 首頁
  • 魅力歐洲
  • 文化歐洲
  • 家在歐洲
  • 資訊歐洲
  • 歐洲與世界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希望之聲-歐洲網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俄報復狂轟烏多地 誰炸了克里米亞大橋 俄內鬥政變浮上檯面?戰火逼近本土 白俄擬參戰?

2022-10-11
類別: 歐洲與世界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7個半月的俄烏戰爭再度升級進入白熱化,繼「莫斯科號」被擊沉後,象徵俄國昔日勝利的克里米亞大橋(克赤大橋)上週末突然遇襲,俄羅斯總統普京憤怒指控是烏克蘭的恐怖攻擊後,俄軍10月10日對烏克蘭首都基輔等多地猛烈襲擊,全境警報規模前所未有;德國領事館也遭殃;摩爾多瓦領空也被俄軍飛彈穿越,摩國怒召俄國大使說明;歐盟與北約痛批俄軍攻擊平民,犯下戰爭罪。普京回嗆是「報復」,俄前總統稱「還有續集」。

俄軍近期節節敗退,克里米亞大橋又遇襲,傳俄國防長、參謀總長將遭撤換,聯合部隊指揮官也換人,外界關注他下重手對烏克蘭狂轟濫炸。傳俄國近衛軍進莫斯科大舉逮捕軍事人員,內鬥或政變浮上檯面?俄羅斯安全局承認,烏軍砲轟邊境大幅增加,戰火逼近本土。為扭轉戰局,白俄羅斯稱將與俄國組聯合部隊,但克宮拒絕證實。烏克蘭反攻持續收復失土,烏軍方推出的「我想活下去」招降專案,被投降俄軍灌爆。

You might also like

中國非法移民穿越美墨邊界 偷渡人數暴增900%

中國非法移民穿越美墨邊界 偷渡人數暴增900%

2023-03-23
調查川普案的大陪審團取消3月22日會議

調查川普案的大陪審團取消3月22日會議

2023-03-23

規模前所未有 俄軍狂轟濫炸烏克蘭多地 總統辦公室恐遇襲

據BBC報導,烏克蘭包括首都基輔在內的至少10多個城市,10月10日上午交通高峰期間遭俄羅斯大規模轟炸。烏克蘭空軍發言人伊納特(Yuriy Ihnat)說,俄羅斯本日一共發射了83枚飛彈,鎖定首都基輔和烏國南部、西部城市,其中逾43枚被防空系統成功攔截;烏克蘭警方稱,已知有11人罹難,受傷人數則在60人上下。

相關數字雖然還無法由媒體獨立核實,但BBC派駐基輔的記者確實目睹了多起爆炸。

BBC記者巴切加(Hugo Bachega)在上午約8點左右,於基輔的某家酒店頂樓進行連線報導,他談及8日發生的克里米亞「克赤大橋」(The Kerch bridge)爆炸事件,恐怕會引起俄軍報復,接著就傳出飛彈劃過天際的巨大聲響。他驚險起身離開原地避難,整個過程全被鏡頭拍下。

基輔市長克里契科(Vitali Klitschko)指出這是基輔數月以來首次遭到襲擊,爆炸區域是在舍甫琴科區(Shevchenskivskyi)。這個地區位於基輔市中心,許多歷史建築及多棟政府辦公建築物坐落於此。

烏克蘭議員瓦西蓮科(Lesia Vasylenko)在推特發布的照片顯示,至少有一處爆炸發生於市中心的國立基輔大學(Kyiv National University)主要建物附近。

許多外媒記者也親眼目睹多起爆炸,相關畫面在推特上瘋傳。而俄軍報復行動不只在基輔,還有西部的利維夫州(Lviv),中部的第聶伯羅(Dnipro)、文尼察(Vinnytsia)、伊凡諾-法蘭科夫斯克(Ivano-Frankivsk),南部的札波羅熱,以及東部的哈爾科夫州(Kharkiv)和蘇米州(Sumy)等至少10多個城市遭遇俄軍攻擊,規模前所未有。

利維夫市長薩多維(Andriy Sadovyi)表示,利維夫市遭擊中後,已停止供應電力和熱水。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也在個人電報(Telegram)頻道憤怒表示:「他們試圖將我們完全從地球上抹去並摧毀我們,他們消滅札波羅熱在家中熟睡的人們,在第聶伯羅和基輔殺死去工作路上的人們。」他並呼籲民眾,烏克蘭的全境空襲警報尚未解除,請照顧好你們自己,不要離開避難所。

《烏克蘭新聞》(Ukraine News)下午在推特上以「重磅消息」指稱,位於基輔市中心佩切爾西基區(Pechers’kyi)班科夫街(Bankova Street)的總統辦公室恐怕也遇襲,不過此消息尚未獲官方證實。

前烏克蘭內政部副部長、現任內政部顧問格拉申科(Anton Gerashchenko)透過推特分享一系列基輔市中心遭受俄軍空襲的影像畫面,他也證實一枚飛彈破壞烏國民族復興代表人物格魯舍夫斯基(Mykhailo Hrushevsky)紀念碑附近區域,烏國總統辦公室就在該區域不遠處。

此前一天,烏克蘭總統府副主任提摩申科(Kyrylo Tymoshenko)表示,俄軍9日以飛彈襲擊烏南大城札波羅熱市(Zaporizhzhia)市區,造成至少12名平民死亡,並有87人受傷。札波羅熱核電廠也因此失去外部電源,只能依靠緊急發電機運作,所幸目前已復電。

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痛批,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是「用飛彈說話的恐怖份子」,而烏克蘭國防部也撂話會展開報復。

歐盟北約痛批俄犯戰爭罪 德國領事館也遭殃 摩爾多瓦怒召俄大使說明

據報導,俄軍這波攻勢是自戰爭初期迄今,針對平民和關鍵基礎設施的最廣泛攻擊。

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發言人史丹諾(Peter Stano)指出:「以懦弱、令人髮指的飛彈攻擊平民目標,無差別地以人民為目標,情勢已進一步升級。」

「歐盟以最強烈措辭,譴責這些針對平民和民用基礎設施的令人髮指攻擊…這違反了國際人道主義法,這種針對平民的無差別攻擊行為構成了戰爭罪。」

北約組織(NATO)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10日也譴責俄羅斯飛彈攻擊烏克蘭平民。

史托騰柏格在推文中表示,他已和烏克蘭外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談過話,史托騰柏格譴責俄羅斯恐怖無差別攻擊烏克蘭民用基礎設施。

德國駐基輔大使館簽證處10日也遭俄軍襲擊,建築明顯受損,所幸目前無人辦公,沒有人員傷亡。德國政府發言人赫伯史揣特(Steffen Hebestreit)向俄羅斯的襲擊表達「最強烈的譴責」。

韓國三星電子在烏克蘭的辦事處在俄軍轟炸波及下嚴重受損,許多落地窗被炸到粉碎,大樓外觀也燒得一片焦黑。

烏克蘭西南方小國摩爾多瓦(Moldova)也遭波及,3枚俄軍巡弋飛彈飛越其北部領空,激怒該國,摩爾多瓦外交部長波皮斯庫(Nicu Popescu)在推特發文稱,已立即傳召俄羅斯大使,要求解釋。

波皮斯庫對俄國發動攻擊表達憤慨之意。「俄羅斯火線對烏克蘭各城市發動攻擊令人髮指,其中包括了首都基輔,還攻擊平民目標。俄羅斯必須停止殺戮。」

普京回嗆報復「恐怖攻擊」 前總統稱「還有續集」

路透社報導,普京10日在電視談話中表示,俄軍本日以遠程彈道飛彈攻擊了烏克蘭的能源、軍事與通信基礎設施,以報復上週六(8日)克里米亞大橋的爆炸事故。

普京說,「這很顯然是烏克蘭情報機構下令、策劃、執行的恐怖攻擊,旨在摧毀俄羅斯關鍵的民生基礎建設。」他接著表示,俄羅斯將「嚴厲地」回應來自烏克蘭的任何進一步攻擊。普京10日當天召開了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

法新社報導,俄羅斯國防部在聲明中表示,「本次打擊達成既定目標。所有目標都被擊中。」俄羅斯前總統、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維傑夫(Dmitry Medvedev)則在社群平台上嗆聲,稱接下來還會有「續集」。

昔勝利象徵垮 誰炸了克里米亞大橋? 傳普京派「海豚」部隊追捕烏蛙人

連接克里米亞半島與俄羅斯南部的克里米亞大橋(克赤大橋,Crimean Bridge)8日清晨發生爆炸,俄羅斯官員說,當橋上一輛卡車行經時突然爆炸,有3人在爆炸中喪生。大橋在當晚恢復通行。

時值普京剛過70歲生日,在爆炸事件發生後,烏國國防部當天發文,「莫斯科號飛彈巡洋艦和克赤大橋,俄羅斯在烏克蘭克里米亞力量的兩大惡名昭彰象徵,都垮了,下一個是什麼?俄國佬?」

澤連斯基的顧問波多利雅科(Mykhailo Podolyak)「推」文指出,「克里米亞橋,只是個開始。任何非法的必被摧毀,任何被竊取的必回到烏克蘭,任何俄國佔領的必被驅逐。」他雖未明說,但引發外界質疑烏方可能參與其中。

這座耗資36億美元興建、全長19公里的克里米亞大橋,是歐洲最長的一座橋,是莫斯科對克里米亞擁有主權的象徵,對於維持俄羅斯在烏克蘭南部的軍事行動至關重要。2018年通車時,普京還開著卡車行駛這座橋,主持通車儀式,大讚該橋是奇蹟,享受著克里米亞永遠屬於俄羅斯的勝利時刻。外媒認為,如今這座橋被炸,對普京來說是極大污辱。

俄羅斯本來就在克赤大橋部署了包含導彈防禦系統、戰鬥機、軍艦、軍事潛水員和重型火砲守衛等,但最終仍逃不過攻擊。

普京認定是烏克蘭發起的恐怖攻擊,有媒體捕捉到,大橋爆炸前夕,下方的水域出現湧動,不少人猜測是烏克蘭使用特種部隊船隻,或是水上無人機發動襲擊。影片發酵後,有消息傳出俄羅斯軍方準備派出一支「海豚」部隊,在亞速海及黑海水域追捕烏克蘭蛙人。

雖然俄官方尚未證實組織海豚部隊的消息,但2月軍方被拍到轉移了2頭海豚,到克里米亞南端的塞瓦斯托波爾港海軍基地。

克里米亞大橋遇襲 傳俄防長、參謀總長將遭撤換 侵烏聯合部隊指揮官換人

據俄國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9日在其專屬Telegram頻道「灰色地帶」(Grey Zone)發文稱,由於克里米亞大橋遭攻擊,原定的國防部高層改組被提早了,國防部長紹伊古(Sergei Shoigu)與聯邦武裝部長參謀總長格拉西莫夫,雙雙將「辭職」。

「瓦格納集團」指出,接任國防部長的熱門人選,是曾任國防部副部長、現任戰略位置重要的圖拉州州長迪尤敏(Alexei Dyumin),現任俄羅斯陸軍中將副司令馬托夫尼科夫(Alexander Matovnikov),則看好接任參謀總長,兩人都得到總參謀部官員,特別是特種部隊的好評。上述消息尚未得到俄羅斯官方證實。

值得一提的是,被點名的防長熱門人選迪尤敏,曾是俄國總統普京的保鑣,與最受信賴的幕僚。分析家研判,普京可能是要把迪尤敏培養成接班人。

外媒報導,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科納申科夫(Igor Konashenkov)宣布,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已經批准任命陸軍上將蘇羅維金(Serhii Surovykin)為對烏克蘭特別軍事行動「聯合特遣編組兵力」(Joint Grouping of Forces)的新指揮官。

現年55歲的蘇羅維金6月時曾在俄烏戰爭中,領導俄軍南部軍團,曾在塔吉克、車臣各單位服役,並在2017、2019年指揮過俄軍在敘利亞的佔領特遣隊。美國智庫形容他以冷酷無情聞名。

俄軍近期在烏東、烏南兵敗如山倒,加上克里米亞大橋又被炸,俄羅斯緊急重整旗鼓,紅色空襲警報10日覆蓋烏克蘭全境,10多個城市被狂轟濫炸,規模之大令外界關注新指揮官下重手。外界分析新將領可能改變戰略,改為單一區域猛攻,不過,更多分析認為,俄軍的指揮系統一直是支離破碎,而新將領恐怕很難一夕之間改變目前的指揮問題,能否扭轉戰局受到關注。

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前主席穆倫(Mike Mullen)9日受訪時表示,隨著俄軍在烏克蘭的戰事接連挫敗,普京現在有如「困獸」(cornered animal),對世界「愈來愈危險」,呼籲美國政府正視其核武威脅。

內鬥?政變?烏情報:俄近衛軍大舉逮捕軍事人員

《烏克蘭真理報》報導,根據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GUR)情報,俄國近衛軍精銳部隊「捷爾任斯基師」(Dzerzhinsky operational division)的武裝人員8日進入莫斯科後,與警察人員一起向市中心移動,進行逮捕行動。

目前,已知有許多俄國軍事人員遭到逮捕、拘留和限制行動。與此同時,莫斯科周邊的所有軍事單位都處於高度戒備狀態。

烏克蘭「第5頻道」電視台報導,此類行動可能預示著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與俄羅斯國防部之間的戰爭。烏國軍情專家科瓦年科(Oleksandr Kovalenko)在訪談中稱,莫斯科正為戰爭失敗尋找替罪羊。他特別提請大家注意,FSB特工、瓦格納集團頭目普里格津(Yevgeny Prigozhin)和車臣領導人卡德羅夫(Ramzan Kadyrov),最近一直批評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

莫斯科任命的赫爾松州(Kherson)副州長斯特雷穆索夫(Kirill Stremousov)日前也矛頭直指紹伊古,建議他應為戰爭失利恥辱自盡。

戰火逼近俄本土 俄安全局:烏軍對邊境砲轟大幅增加

近期烏克蘭反攻收復大片失土,讓俄軍措手不及。如今俄羅斯更坦承,烏克蘭部隊對俄國邊境領土的砲擊大幅度增加。

外媒報導,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9日發布聲明,「過去一週以來,在布良斯克、庫斯克和別爾哥羅德等地區的32處地點,記錄到以多管火箭、加農砲、迫擊砲和無人飛行器的攻擊件數超過100起。」

FSB提到,上述砲擊造成1名當地居民死亡及5人受傷,其中包含兒童。

FSB聲明還提到,有2所變電所、11棟民房和2處行政大樓遭砲擊摧毀,8個橫跨州邊境的檢查點也受到損毀。

自願參戰或被逼?白俄宣布將與俄組聯合部隊 克宮拒絕證實

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西方情報單位都曾指力挺老大哥的白俄羅斯遲早會出兵幫助俄羅斯。

據路透社報導,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10日聲稱,由於烏克蘭正計劃攻擊白俄羅斯領土,鑑於邊境區域日漸惡化的緊張局勢,他與普京已經同意,兩國將部署一個區域性的聯合軍事特遣部隊,雙方在2天前已經開始合力組建軍隊。這個時間點恰好就在克里米亞大橋遇襲之後。

對此,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表示,僅稱普京與盧卡申科先前的雙邊接觸過程中,有討論包括國防在內各個領域的議題,但就是拒絕證實與白俄組建聯合部隊一事。

而前一天,《烏克蘭真理報》報導,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GUR)發言人斯基比特斯基(Vadym Skibitskyi)9日表示,「我們看到俄羅斯聯邦正在採取措施迫使白俄羅斯領導人加入公開戰爭。普京和(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之間不斷舉行會議,討論這個問題,普京正在努力迫使盧卡申科作出這個決定。」

此前,白俄羅斯外交部8日突然傳召烏克蘭大使,指控烏克蘭計劃攻擊白羅斯,並發出外交照會。GUR認為,這個舉動可能是俄羅斯挑釁計畫的一環;此外,白俄國防部長赫瑞寧(Viktor Khrenin)7日警告,國內有近50萬訓練有素新兵,必要時可在烏克蘭衝突蔓延時投入行動。

針對白俄指控,烏克蘭外交部嚴正駁斥,強調烏國從未侵犯外國領土,也沒有類似的野蠻計畫,「我們嚴格遵守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基本原則」。

白俄羅斯長期以來被視為俄羅斯的重要盟友,俄羅斯2月入侵烏克蘭時,即是以白俄羅斯境內的基地做為中繼站,向烏克蘭北部運送軍隊與軍事物資。GUR的軍情報告稱,截至9日,白俄有6個營戰術群集中在其邊境附近。

烏軍收復赫爾松領土逾千平方公里 「我想活下去」招降專案被俄軍灌爆

路透社報導,烏克蘭南方軍事指揮部發言人胡梅紐克(Natalia Humeniuk)9日表示,自從8月下旬發動反攻以來,烏軍在赫爾松地區(Kherson)已奪回逾1,170平方公里的領土。

赫爾松州是烏克蘭的主要農業區,地勢平坦,在俄軍入侵初期幾乎完全佔領了該州,而烏克蘭也不斷強調奪回赫爾松為優先事項。

報導指出,烏軍在赫爾松的任何重大勝利,都將威脅到俄羅斯在克里米亞的供應線,自從2014年俄羅斯占據克里米亞半島以來,基輔一直盼望奪回這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地區。

俄國為了扭轉戰局,普京9月21日頒布了「局部動員令」,引發民眾強烈反彈,烏克蘭軍方也對此推出「我想活下去」的招降專案。

推特帳號「@Flash_news_ua」PO出一段影片,影片中烏克蘭國家安全局(SBU)發言人德赫蒂亞連科(Artem Dekhtyarenko)表示,因為要打來投降的俄軍人數實在太多,熱線電話已經超過了負荷,所以他們將會加開熱線。

據悉,「我想活下去」專案自推出後已經至少有2,000多份申請書,該專案會依照《日內瓦公約》中的規定對待戰俘,包含一日三餐、醫療護理,與跟俄羅斯、克里米亞、頓內茨克和盧甘斯克州等俄羅斯佔領區的親屬聯繫的機會。

相關新聞:

普京生日前金正恩猛射導彈 拜登警告恐陷「核子末日」 歐洲共同體首次峰會挺烏 非洲也被俄捲入

最新戰況:烏軍首度挺進盧甘斯克 美情報揭誰暗殺「普京大腦」女兒 瑞典調查北溪管線指人為破壞

最新戰況:烏軍本週收復數十聚落 普京簽了併吞法律邊界不明 俄軍武「晶片秘密」遭洩

相關文章

中國非法移民穿越美墨邊界 偷渡人數暴增900%

中國非法移民穿越美墨邊界 偷渡人數暴增900%

2023-03-23

近年來,從美國南部邊境格蘭德河谷地區偷渡入境的中國非法移民人數呈爆炸式增長。據統計,2021財年中國...

調查川普案的大陪審團取消3月22日會議

調查川普案的大陪審團取消3月22日會議

2023-03-23

3月22日(週三),調查美國前總統川普(特朗普)封口費案件的曼哈頓大陪審團獲得指示,將不會在當天開會...

白宮擬改革美國器官移植系統 打破壟斷

白宮擬改革美國器官移植系統 打破壟斷

2023-03-23

3月22日(周三),拜登政府宣布了一項旨在全面改革和現代化美國器官移植系統的目標,其中包括打破系統壟...

硅谷高管將密會美國會議員 商討對中政策

聽證會前專家發警報:TikTok是中共的「情報武器」

2023-03-23

社交媒體巨頭TikTok首席執行官Shou Chew將在3月23日出席國會眾議院能源和商務委員會的聽...

下一篇
大陸「十一」假期無奈無聊 破網一日游大開眼界

大陸「十一」假期無奈無聊 破網一日游大開眼界

編輯推薦

江峰: 炸死杜金之女誰的手筆? 攜手杜金的張維為進政治局講學!

江峰: 炸死杜金之女誰的手筆? 攜手杜金的張維為進政治局講學!

2022-08-24
粉碎中共科技野心美連出重拳 專家解析

粉碎中共科技野心美連出重拳 專家解析

2023-03-03

熱門文章

  • 不在西班牙工作也能生活在西班牙?西國政府推出新種類簽證

    不在西班牙工作也能生活在西班牙?西國政府推出新種類簽證

    635 分享
    分享 254 Tweet 159
  • 2022精選9大德國聖誕市集

    627 分享
    分享 251 Tweet 157
  • 2022歐洲最美麗的10個聖誕市場

    619 分享
    分享 248 Tweet 155
  • 法國傳統服飾趣聞:扣子越多越有錢

    619 分享
    分享 248 Tweet 155
  • 歐洲7個最佳滑雪勝地 度假出遊好去處

    602 分享
    分享 241 Tweet 151
希望之聲-歐洲網 SOH Media ( EU ) LTD

我們的宗旨是提升您的生活品質,為您介紹最具價值的生活資訊,幫助您更加了解歐洲,更好地融入歐洲主流社會。

  • 首頁
  • 魅力歐洲
  • 文化歐洲
  • 資訊歐洲
  • 家在歐洲
  • 歐洲與世界
  • 關於我們

© 2022 希望之聲-歐洲網.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頁
  • 魅力歐洲
  • 文化歐洲
  • 資訊歐洲
  • 家在歐洲
  • 歐洲與世界
  • 關於我們

© 2022 希望之聲-歐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