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能源部長齊吉曼塔斯·瓦伊丘納斯(Žygimantas Vaičiūnas)日前對立陶宛能源安全議題闡述立場堅定。他表示,中國(中共)仍對立陶宛能源安全構成威脅,並強調中國制零件將不會出現在立陶宛能源設施中。去年11月,立陶宛新政府上任,施政項目其中一個目標,是推動與北京外交關係正常化。但強調,不會“不計代價”來修復對華關係,也不會改變目前的政策,包括繼續保持與臺灣地區的貿易聯繫。
據立陶宛國家廣播電台(LRT)報導,瓦伊丘納斯上周五(3日)接受電台訪問時指出,政府正積極尋找方案以防範能源部門可能面臨的威脅。
瓦伊丘納斯表示,能源部已與市場業者磋商,以確保在獲得歐盟資金支持的專案中不使用中國制設備。他特別點出逆變器、變流器等系統元件是風險所在,並說明相關監管決策已經到位,同時強調中共依然構成威脅,警告避免使用中國零件可能會放慢再生能源計畫的進展。
瓦伊丘納斯過去曾多次強調,必須防止立陶宛電力管理系統受到中國及其他第三國影響。
報道說,立陶宛自2022年4月起完全停止自俄羅斯進口天然氣,是歐盟最早脫離對俄依賴的國家,並透過液化天然氣運輸船“獨立號”(Independence)強化進口能力。今年2月,波羅的海3國也完成切離與俄羅斯電網連結,並同步接入歐洲大陸電網,提升其能源獨立性。
目前,立陶宛在能源設施領域已有一定基礎與發展方向,除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在加強電力基礎設施安全方面,透過混凝土防護牆、布設反無人機網等措施,為主要電網設備增設防護。
為降低對中國的依賴,立陶宛今年6月與越南簽署一份雙邊能源合作協議,重點為發展液化天然氣(LNG)基礎設施,以加強兩國在能源領域的合作。
據報道,在2024年10月底舉行的立陶宛議會選舉中,反對黨社民黨成為議會第一大黨,取代當時保守黨主導的執政聯盟。新上任的立陶宛政府尋求恢復與中共的外交關係,立陶宛新政府的施政計畫顯示,對中態度將有所軟化,施政項目其中一個目標,是推動與北京外交關係正常化。
新一屆政府的社民黨人、後來的總理金塔烏塔斯·帕盧茨卡斯(Gintautas Paluckas)表示支持通過向兩國首都重新派駐使節來修復關係,但不會不惜一切代價。帕盧茨卡斯強調,他的政府不會改變目前的政策,包括保持與臺灣的貿易聯繫。
去年11月,位於波羅的海瑞典領海的兩條海底光纖通信電纜在不到24小時內接連遭切斷,其中一條電纜連接瑞典和立陶宛。一艘在案發時間出現在附近的中國貨船被指涉嫌破壞。立陶宛與瑞典和芬蘭組成調查小組,聯合調查事件的原委。
兩周後,三名中共外交官被立陶宛限期離境後,北京當局譴責此舉為“粗暴挑釁”,並警告稱,保留採取反制措施的權利。北京還再次批評立陶宛違反“一個中國”原則。
中共外交部還否認中方對海底電纜被切斷負有責任。但在瑞典正式要求中國協助後,北京方面表示願意配合調查。
今年5月,中共駐立陶宛一位外交官員於短暫出境後嘗試返回維爾紐斯,因外交證件逾期而遭拒入境。
中共與立陶宛的關係交惡始於2021年。立陶宛先前退出中共主導的中東歐“17+1”合作機制;2021年底立陶宛設立臺灣代表處後,北京當局對立陶宛祭出外交與經濟制裁,並將雙邊外交關係級別由大使館降為代辦處,立方也召回駐北京大使,雙邊關係進一步惡化。儘管立陶宛與中共之間仍保有正式外交關係,但雙邊溝通已轉由中共駐歐盟代表團負責。
此外,立陶宛一直是烏克蘭最堅定的支持者之一,並呼籲對俄羅斯實施更嚴厲的制裁。總理帕盧茨卡斯明確表示,在安全問題上,他的政府與前任政府幾乎沒有區別。
立陶宛國會議長索利烏斯·斯克韋爾內利斯(Saulius Skvernelis)曾坦言,立中難以恢復過去的雙邊關係,並表示,中共在俄烏戰爭中明確支持俄羅斯,使局勢更為複雜。
中共統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欺騙。維持大面積的對華廣播不斷傳遞真相,就是持續地給中國注入希望。希望之聲誠邀您和我們一起攜手努力。歡迎點擊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