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川普總統在橢圓形辦公室宣布,製藥巨頭輝瑞做出了驚人讓步:它將自願降低向美國人收取的藥品價格。同時,白宮宣布推出川普Rx,這是一個將於明年推出的新政府網站,美國患者可以直接從製藥公司購買處方葯。
多年來,政客們一直承諾採取行動降低藥品價格,這是許多選民的首要優先事項。奧巴馬總統曾將其作為話題,川普總統在其第一任期內也如此。拜登總統實際上成功通過立法,允許Medicare與大型製藥公司談判藥品價格。
現在,川普重返白宮,並決心兌現其承諾,通過一項名為“最惠國”地位的政策,使美國藥品價格與歐洲和加拿大看齊。
在美國,處方葯價格長期高企已成為民眾負擔沉重的頑疾。根據蘭德公司2024年報告,美國藥品價格幾乎是其他33個高收入國家的三倍:例如,治療丙肝的Harvoni在美國一療程平均售價3萬美元,而在智利僅需5000美元,在瑞士也僅1.47萬美元。2019年,美國人均處方葯支出高達1615美元,遠超全球平均水平。這種“葯價之謎”不僅源於製藥公司的專利壟斷和研發成本誇大,還與美國獨特的醫療體系密切相關。
專家分析,美國藥品價格高企的主要原因包括:首先,製藥企業享有專利保護期(通常20年),期間無競爭,導致價格居高不下;其次,美國缺乏全國性價格談判機制,與歐洲國家不同,後者通過政府或公共衛生系統強制壓價;再次,複雜的報銷體系和中間商(如藥房福利管理公司PBM)加劇了成本轉嫁,PBM往往從高定價中抽取費用,而非真正降低患者負擔;此外,廣告禁令缺失允許葯企直接向消費者營銷,推高需求;最後,聯邦法律(如2003年Medicare Part D法案)禁止政府談判,進一步放任市場定價。
這種高價已引發社會危機:據蓋洛普調查,超過75%的美國成年人認為藥品“不可負擔”,近三分之一患者因成本而中斷治療,導致健康惡化和社會醫療支出激增。拜登政府2022年《通脹削減法案》雖允許Medicare談判部分藥品價格,但覆蓋範圍有限,僅惠及10種高價葯,預計到2030年僅節省數百億美元。
川普重返白宮後,重啟“最惠國”地位政策,旨在將美國藥品價格錨定於發達國家平均水平,上周與輝瑞CEO阿爾伯特·布爾拉會晤時宣布,該公司自願降價部分藥品,並推出“特朗普Rx”網站,明年上線,讓患者直接從製造商購買。川普稱此舉可降價59%以上,兌現其“讓美國公平”的承諾。但范德比爾特大學健康政策教授斯泰西·杜塞齊納((Stacie Dusetzina)警告,這一政策實施複雜,可能面臨製藥巨頭法律挑戰,且短期內對普通消費者影響有限——品牌葯價格仍將居高不下,仿製葯雖佔90%處方量,但品牌葯主導高價市場。
批評者指出,川普政策雖具吸引力,但忽略了系統性問題:如PBM的“反競爭”行為和專利延長策略。杜塞齊納強調,“美國需像歐洲一樣引入全國談判機制”,否則高葯價將持續拖累經濟。民主黨人指責川普利用關稅豁免換取讓步,實為“製藥遊說”的勝利,而環保和消費者團體呼籲更全面改革,包括縮短專利期和加強價格透明。
隨着中期選舉臨近,葯價議題再度升溫。輝瑞等巨頭雖承諾降價,但分析師預測,若無國會立法支持,“最惠國”政策恐成空談。
中共統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欺騙。維持大面積的對華廣播不斷傳遞真相,就是持續地給中國注入希望。希望之聲誠邀您和我們一起攜手努力。歡迎點擊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