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9 日,巴黎盧浮宮發生一起大膽盜竊無價珠寶的案件,被多家當地報紙稱為“世紀大劫案” ,評論員們迅速將此案與多年來類似的引人注目的犯罪事件相提並論。
這座每年吸引近 900 萬遊客的世界最大博物館發生光天化日下的盜竊案後,人們對其安全安排提出了質疑,人們也開始猜測幕後黑手是誰。
當特別調查人員爭相抓捕涉案人員時,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起搶劫案是如何在短短几分鐘內完成的,被盜的物品是什麼,以及為什麼專家擔心這些珠寶可能永遠無法找回。
事情是如何發生的
10 月 19 日上午,戴着巴拉克拉法帽的竊賊闖入樓上的畫廊,使用一輛卡車安裝的吊籃式升降機(稱為“櫻桃採摘機”)砸碎了樓上的窗戶,然後從存放法國王冠珠寶的區域搶走了珍貴的物品。
巴黎檢察官勞雷·貝庫奧 (Laure Beccuau) 向法國電視台表示,劫匪於當地時間上午 9 點 30 分實施搶劫,當時博物館剛剛向公眾開放半小時。
他們把車停在塞納河畔的一條路上,然後爬上升降機上的伸縮梯,砸碎了阿波羅畫廊的窗戶。據貝庫奧稱,雖然竊賊沒有攜帶常規武器,但他們用角磨機砸碎了博物館的窗戶,威脅了博物館的警衛。
據《世界報》等法國媒體報道,竊賊共有四人,其中兩人身穿反光黃色背心,看起來像是建築工人。兩人乘坐卡車,兩人騎着摩托車。該團伙騎着摩托車逃離犯罪現場時,曾試圖放火燒毀起重機,但沒有成功。
搶劫事件發生後,警報響起,博物館隨即疏散人員,並一直關閉至 10 月 20 日。
什麼東西被偷了?
竊賊鎖定了九件文物,最終成功盜走八件。檢察官表示,竊賊在逃跑過程中掉落了第九件文物——拿破崙三世的妻子歐也妮皇后的王冠。據博物館網站介紹,這件王冠鑲嵌着1354顆鑽石和56顆祖母綠。
德魯奧拍賣行總裁亞歷山大·吉凱洛 (Alexandre Giquello) 向路透社表示,拍賣行對這頂王冠的估價為“數千萬歐元”,並指出在他看來,這頂王冠“並非目標拍品中最重要的物品”。
文化部表示,被盜的八件物品包括:
- 瑪麗·艾米莉王后和霍頓斯王后的藍寶石珠寶套裝中的一頂王冠
- 同款藍寶石項鏈
- 藍寶石耳環套裝中的一隻(一對中的一半)
- 瑪麗·路易絲皇后(拿破崙一世的第二任妻子)珠寶套裝中的一條祖母綠項鏈
- 瑪麗·路易絲 (Marie-Louise) 套裝中的一對祖母綠耳環
- 被稱為“聖物胸針”的胸針
- 歐仁妮皇后(拿破崙三世之妻)的王冠
- 歐仁妮皇后的大型胸衣結胸針(胸花蝴蝶結胸針)
- 蘇富比稱,竊賊為何沒有偷走攝政王鑽石仍是一個謎。攝政王鑽石現藏於阿波羅畫廊,估價超過 6000 萬美元。
幕後黑手是誰?
貝庫奧在犯罪發生後立即表示,沒有排除任何可能性,所有調查線索均已開放——儘管外國干涉並不是調查人員的主要假設之一。
她說,這起盜竊案很可能是由收藏家委託的——在這種情況下,有可能找回完好無損的珠寶,或者是只對珠寶和貴金屬的金錢價值感興趣的竊賊所為。“我們正在研究有組織犯罪的假設,”檢察官說,並指出罪犯可能是為買家進行投機的竊賊,或者是尋找可用於洗白犯罪所得的珠寶的竊賊。
法國內政部長洛朗·努涅斯(Laurent Nuñez)表示,此次調查由一支在破獲重大搶劫案方面成功率很高的專門警察部隊領導。
為什麼安保措施沒有加強?
這起盜竊案再次引發了有關博物館資金的爭論,儘管博物館越來越成為盜竊者的目標,但其安全性卻遠不如銀行。
今年早些時候,盧浮宮官員緊急向法國政府請求資金,以修復和翻新博物館老化的展廳,更好地保護其無數的藝術品。
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在 X 電視台表示,政府於 1 月宣布的盧浮宮新計畫“將加強安保”。儘管法國總統承諾斥資 7 億歐元進行翻修,但博物館工作人員仍於 6 月舉行罷工,理由是他們所稱的過度擁擠已達到危險的程度。
文化部長拉奇達·達蒂 (Rachida Dati) 10 月 20 日視察犯罪現場時表示,博物館安全問題並不是什麼新鮮事。“40年來,這些大型博物館的安全保障工作幾乎無人問津。兩年前,盧浮宮館長甚至要求警察局長進行安全審計。為什麼?因為博物館必須適應新的犯罪形式”,“如今,犯罪分子都是有組織的犯罪——職業犯罪。”
司法部長熱拉爾·達爾馬南(Gérald Moussa Jean Darmanin)表示,這起犯罪事件使法國蒙上了“令人髮指”的陰影。反對派政客批評政府,稱其在法國深陷政治危機之際製造了民族恥辱。
專門追回被盜藝術品的國際藝術追回組織(Art Recovery International)的創始人克里斯托弗·馬里內洛(Christopher Marinello)表示:“盧浮宮是世界上資金最雄厚的博物館之一。如果盧浮宮遭遇襲擊,那麼每個博物館都可能面臨危險。”
法國官員 10 月 20 日表示,法國將審查全國文化遺址的保護情況,並在必要時加強安保。
此次盜竊案是否比之前的搶劫案更嚴重?
這並非巴黎這座著名博物館第一次遭遇盜竊,該博物館曾多次成為盜竊目標,其中一些引人注目的盜竊案還被拍成了電影。
1911 年,一名了解博物館布局和安全狀況的前僱員偷走了《蒙娜麗莎》並從博物館盜走。意大利房屋油漆工文森佐·佩魯賈(Vincenzo Peruggia)偽裝成博物館工作人員進入博物館,並藏身於櫥櫃中過夜,成功取走達芬奇的傑作並溜走。他將這幅作品藏在巴黎的公寓里兩年,但在試圖出售時被抓獲。
法庭判定佩魯賈是出於意識形態而非經濟動機,認為這幅畫理應屬於意大利,因此他只服刑了七個月。
10月19日的失竊事件是自1998年以來盧浮宮首次發生失竊事件。1998年,法國風景和肖像畫家卡米耶·柯羅(Jean-Baptiste-Camille Corot)的一幅畫作被盜。那幅畫至今仍未找回。
就在上個月,犯罪分子闖入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盜走了價值70萬美元的黃金樣品。同樣在9月,犯罪分子從法國中部城市利摩日的一家博物館盜走了一個花瓶和兩個盤子,這些物品價值760萬美元。
美國歷史上最大的藝術品盜竊案發生在波士頓伊莎貝拉·斯圖爾特·加德納博物館,13件藝術品被盜。這起案件至今已過去35年,仍未偵破。
1990 年 3 月 18 日凌晨,兩名偽裝成警察的男子闖入波士頓博物館,制服保安,將他們捆綁起來,並在 81 分鐘內瘋狂偷走畫作,其中包括馬奈、倫勃朗、維米爾和德加的傑作。
維耶蘭·托米奇,所謂的法國蜘蛛俠,於 2010 年從現代藝術博物館偷走了五件尚未找回的傑作,並在接受《紐約客》採訪時將他的罪行稱為“一種想象的行為”。
這些物品將會怎樣?
根據多項國際估計,被盜藝術品中只有不到 10% 能夠被追回。
專家們稱,這些藝術品目前的形式“完全無法出售”,這意味着它們可能會被拆開並完全重建,以降低將它們投放到珠寶和金屬市場的風險。
吉凱洛表示,“理想情況下,犯罪者應該意識到自己罪行的嚴重性和所涉層面,並歸還這些物品,因為這些珠寶根本賣不出去”。
77 Diamonds 的總經理托拜厄斯·科明德 (Tobias Kormind) 表示:“這些珠寶不太可能再被人發現。專業團隊經常會將一些大型、可識別的寶石拆開再重新切割,以逃避檢測,從而有效地抹去它們的來源。”
有人猜測加密貨幣可能在犯罪活動中扮演了一定角色。英國私家偵探約翰·伊斯特漢姆表示,藝術品犯罪調查人員發現,由於被盜物品難以公開出售,洗錢活動正從現金洗錢轉向加密貨幣洗錢。“當盜竊案涉及巨額價值——尤其是文物——真正的問題不僅僅是被盜物品是什麼,而是如何將其貨幣化?你不能只是帶着數百萬美元的鈔票或鑽石走進銀行。加密貨幣提供了速度、匿名性和國際覆蓋範圍,這是現金無法比擬的”。“盧浮宮失竊案的幕後黑手很可能已經制定了數字退出計畫——要麼熔化零件並通過私人網絡出售,要麼使用高價值的 NFT(不可替代代幣)或穩定幣來洗錢。”
馬克龍在X網站上發帖,誓言要追回這些珠寶,並將肇事者繩之以法。他稱這起盜竊案是“對我們珍視的遺產的攻擊,因為這是我們的歷史”。
中共統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欺騙。維持大面積的對華廣播不斷傳遞真相,就是持續地給中國注入希望。希望之聲誠邀您和我們一起攜手努力。歡迎點擊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