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星期天(9日)開啟的奧地利總統大選,由於現任總統亞歷山大·范德貝倫(Alexander Van der Bellen)在首輪投票獲得了過半的票數,故不用進入第2輪而逕行勝選,成為奧地利史上就職時最高齡的元首。隨着范德貝倫贏得其(Alexander Van der Bellen)第二個六年任期,他的俄羅斯貴族背景的光環也再次納入外界的視野。
綜合媒體報道,奧地利總統大選於星期天上午7時正式開啟,下午5時投票所截止投票。據奧地利內政部當晚已開出的 95%選票初步統計結果,范德貝倫獲得54.6%的選票,遙遙領先極右派自由黨(FPO)候選人羅森克蘭斯(Walter Rosenkranz)的19.1%。
報道說,現年78歲的范德貝倫曾是綠黨領袖,這次以獨立人士身份參選,面對的6位對手都是男性,其中羅森克蘭斯是他的主要競爭對手。但由於兩個主要的中間派政黨都沒有推派候選人,兩陣營高層人物都支持他,令他佔有優勢。
報道說,范德貝倫2016年12月當選奧地利總統,2017年1月26日在自由黨與保守派人民黨(People’s Party)共同組成的聯合政府中宣誓就職。在包括2019年聯合政府瓦解,和時任總理庫爾茨(Sebastian Kurz)2021年捲入貪腐醜聞等國家危機時,前綠黨領袖范德貝倫表現冷靜,因而贏得高人氣。
這次選舉正值奧地利苦於應付能源危機和通貨膨脹之際,他主打的口號為 “清晰明確” 和 “穩定”,被選民視為象徵穩定的燈塔。競選海報上更是宣稱范德貝倫是 “暴風雨時期的安全選擇”。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范德貝倫曾公開譴責俄羅斯出兵烏克蘭,並呼籲民眾減少依賴俄羅斯能源。
9日晚間,范德貝倫在確認勝選後通過社交媒體向民眾表示感謝,強調自己勝選是歐洲的勝利,並表示他不想改變太多,現在重要的是一起向前看,毫不拖延地應對重大課題。有着俄羅斯貴族背景的范德貝倫面對窮兵黷武的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再次呼籲歐洲要團結一致。
據報道,范德貝倫於1944年二戰期間在維也納出生,綽號 “薩沙”(Sascha)。他的母親是愛沙尼亞人,父親則是有荷蘭血統的俄羅斯貴族後裔,家族在逃離斯大林主義的共產蘇聯後,於奧地利建立了新家。
范德貝倫在因斯布魯克大學(University of Innsbruck)攻讀經濟學,於1970年完成博士學位,後來成為維也納大學(University of Vienna)經濟學院院長,直到轉入政壇。
他在1994至2012年間擔任奧地利國會議員,並曾於1997至2008年成為綠黨領袖。
范德貝倫18歲早婚,19歲已為人父。范德貝倫與已故妻子布麗吉特·范德貝倫(Brigitte Van der Bellen)育有兩子。
2015年12月,范德貝倫梅開二度,與長年友人多麗絲·施密道爾(Doris Schmidauer)結為連理,多麗絲也是目前的奧地利第一夫人。
歐盟成員國奧地利擁有900萬人口,議會是共和制,實權歸屬內閣總理。然而不少重要行政作為仍只能在總理或特定部長布署後,由總統行使。按奧地利國家法律,聯邦總統與國會均由直選產生,總統雖主要僅具象徵意義,但仍擁有影響廣泛的權力。奧地利總統是三軍統帥,可任命總理、有權解散內閣與國會,以及否決總理提名的內閣部長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