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肖爾茨(Olaf Scholz)本周即將對北京進行為期一天的訪問,成為自新冠疫情以來西方七國集團首位訪華的國家領導人。這也將是肖爾茨去年12月8日就任德國總理以來首次訪華。由於隨着訪華日期的臨近,來自德國國內各界、包括聯合執政的綠黨和自民黨的批評聲浪也越來越高,特別是肖爾茨執意將部分漢堡港股權出售給中共的中遠集團一事,令外界質疑肖爾茨正在步其前任默克爾(Angela Merkel)的後塵。
執意將港口部分股權出售給中資集團 引發執政聯盟內部摩擦
綜合媒體報道,肖爾茨將於本周四(3日)動身啟程,預計將於周五(4日)抵達北京。幾天前,德國內閣批准了具有爭議的中資入股漢堡港投資項。不過中遠集團最終收購的份額比計畫中的要少。反對者認為,投資案可能會讓德國更為依賴中國。之前,德國 “紅黃綠” 執政聯盟政黨的不少成員紛紛發出呼籲,要求總理必須在對華政策問題上明確立場。
據聯邦政府發言人黑貝施特萊特(Steffen Hebestreit)在柏林透露,肖爾茨總理在相關會晤中將會談及 “德中關係的各個方面”,此外也會就氣候保護、俄烏戰爭和東亞局勢等國際議題與中方進行討論。
在被記者問及時,這位發言人補充表示,“中國的威權主義發展傾向” 以及人權問題——尤其是少數族群的境遇等,也都包含在上述議題範圍之內。
不過黑貝施特萊特也強調,討論當然也會涉及一些經濟議題,比如投資,以及中國市場的開放等等。
報道說,肖爾茨將於本周四(3日)動身啟程,預計將於周五(4日)抵達北京。這一次也是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首位西方領導人訪問中國。同德國前總理默克爾訪華相同,隨同肖爾茨訪華的經濟代表團中包括了德國多家企業巨擎,如巴斯夫(BASF)、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西門子(Siemens)、寶馬(BMW)、大眾(Volkswagen)、默克(Merck Group)、復必太(Comirnaty)和喜寶 (Hipp) 執行長等人。
社民黨的青年組織社民黨青年團(Jusos)主席羅森塔爾(Jessica Rosenthal)上周五(10月28日)對媒體表示,肖爾茨必須要 “非常明確地(向中國)指出,和一個民主國家做生意的界限在哪裡”。
聯合執政的自民黨負責外交事務的聯邦議院萊希特(Ulrich Lechte)則表示,鑒於有關允許中遠集團入股漢堡港集裝箱碼頭的決定已經做出,肖爾茨必須在自己作為德國總理的首次訪華期間採取 “明顯更加強硬的態度”。
黑貝施特萊特表示,肖爾茨此前一再表示,自己並不贊成與中國脫鉤。不過總理也曾表示,德國應該做的是減少自己對中國的依賴,降低在供應鏈和原材料供應等領域的風險。
本周二(1日)正在中亞訪問的德國外長貝爾博克(Annalena Baerbock)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表示,肖爾茨必須向北京表明 “公平競爭的問題、競爭的條件、人權問題、以及對環境的影響問題,還有遵守國際法是進行國際合作的基礎”。
貝爾博克提到了 “紅黃綠” 執政聯盟的三個政黨制定的執政協定。其中指出,北京在國際問題上既是夥伴,同時也是 “競爭及體制對手”。貝爾伯克稱,“我明確表示,作為聯邦政府,我們正在制定一項新的中國戰略。”
Politico指出,肖爾茨訪華前夕,德國朝野內外呈現了兩種不同的態度。貝爾伯克發表的言論反映了上周肖爾茨授權中國公司中遠集團購買漢堡港口碼頭之一的股份後,在德國執政聯盟中已有的摩擦。
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 (Jörg Wuttke) 認為,中資集團入股漢堡港給德國經濟帶來益處。接受德國媒體 Table.Media 採訪時他表示:“這樣一來產品能夠得到更有效地處理,通過漢堡港交易,而不是其他港口,這有益於德國經濟。”
針對中資入股漢堡港集裝箱碼頭不乏反對的聲音。伍德克覺得,不要亂說不吉利的話,招來不幸。伍德克還稱肖爾茨訪華 “絕對是明智之舉”。
事實是,來自社民黨的肖爾茨在斷然拒絕與中國脫鉤的想法後,他的北京政策也在歐盟引起了注意。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曾敦促肖爾茨不要獨自前往北京,而是加入一個聯合代表團。德國外國情報機構負責人警告稱該國 “極其依賴” 中國。
肖爾茨既不想撕破臉皮 又想要在一些議題上更加強硬
報道稱,中國是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同時中共卻在朝着重返極權統治的道路上高歌猛進。對於即將訪華的德國總理肖爾茨來說,既不想和北京撕破臉皮,同時又要在一些議題上更加強硬,這幾乎成根據德中雙方都已經確認的行程。
11月4日, 總理朔爾茨要帶一批企業家訪問北京;這是正式訪問。法國《世界報》(Le Monde)發表文章問,德國到底在搞什麼名堂 ?文章還用了一連串的問句來表達對德國的不滿:這是生意人的犬儒主義在作怪,還是因為煳里煳塗的幼稚在作怪? 是毫無顧忌的自私心理在作怪,還是因為太缺乏國際政治的視野在作怪?
文章說, 賦予習近平一言九鼎大權的中共20大剛剛結束,德國總理就迫不及待地趕去與被看作是21世紀的新一代的偉大領袖見面,而這正好是美國準備把自己的經濟與中國經濟脫鉤的時刻,是歐盟要和北京變得更強硬的政權保持距離的時刻。
俄羅斯的天然氣長時期地撐起了德國工業的競爭力。而德國的外貿出超靠的是對華出口。現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德國的俄羅斯天然氣沒了。對華出口方面,習近平的政策大轉彎,《世界報》表示,以後到底會怎麼樣很難說。
《世界報》問,在這種環境下,肖爾茨想得到什麼樣的短期利益呢。目前來看,德國的出口超過1000億歐元,寶馬,奔馳,大眾公司30%到40%的營業額都是在中國完成的。在短期內,要放棄這個市場是不可能的。但想要長期保住這個市場,那只有自求多福了。
但德國想要在中國留住市場是有代價的。《世界報》引用美國哈佛商學院的研究院 菲利普·勒科雷(Philippe Le Corre )的話說,中國(中共)是離間計的大師。他們會根據和這個或那個夥伴國家的關係,把海運往最符合北京利益的國家的方向調整。報紙說,北京的目的是在歐盟,或者範圍更大一點,在西方國家的陣營里製造分歧。
通過肖爾茨訪華的這一幕,中共向美國顯示:其對歐洲大陸仍然有影響力,美國的歐洲盟友在對華關係上不像對俄羅斯那樣同心協力。
社民黨秘書長:肖爾茨的對華政策會和默克爾更相似
肖爾茨去年12月在政策演說中宣稱,“必須將對中政策建立在中國真實狀況的基礎上”,他還承諾將以 “強大自信”,追求 “德國和歐洲的利益”。
然而中央社引述柏林智庫 “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Global Public Policy Institute)執行長班納(Thorsten Benner)透過《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投書指出,實際上,11月4日準備首訪北京並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會面的肖爾茨,幾乎完全沒有展現出這種務實和自信。
據報道,《紐約時報》在2021年11月25日曾發表題為《德國新總理奧拉夫·肖爾茨:下一個默克爾?》的文章。
文章這樣寫道:奧拉夫·肖爾茨能夠成功勝選成為德國下一任總理,主要是靠讓選民相信,他會很像他即將接替的那位長期任職的傑出前任:安格拉·默克爾。
作為帶領德國走過16年歷程的默克爾的繼任者,肖爾茨是繼格哈德·施羅德(Gerhard Schröder)之後又一位入主柏林國會大廈的社民黨人。輿論認為,擺在他面前的是個顯而易見的困局。
《紐約時報》評價稱,肖爾茨有點像 “政治變色龍”。第一次被選入議會時,他是社民黨內部的左派。如今,他被認為是 “中右翼” 的代表。作為一位務實的政治人士,他左右逢源,外界有時很難知道他的立場。
肖爾茨出生於德國北部小城奧斯納布呂克,在漢堡長大,後來成為該市市長。他的祖父是鐵路工人,父母在紡織業工作。他和兄弟們是家族中第一代上大學的人。
加入社民黨時,他還是一名高中生。作為熱情洋溢的年輕左翼人士,肖爾茨做了10年勞工律師,為遭遇工廠關閉的工人代言。在中左翼總理施羅德執政期間,肖爾茨作為社民黨的秘書長為勞動力市場的改革辯護,獲得了 “機器人肖爾茨” 的綽號。
《紐約時報》稱,肖爾茨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相似,都屬於意識形態的中間派。和拜登一樣,肖爾茨也擅長大筆派發福利。因此一些人希望,肖爾茨成為德國總理後能夠繼續慷慨。
德國之聲曾分析稱,靈活的政治手腕對肖爾茨的總理生涯至關重要,因為他面臨的政治局面空前複雜:“社民黨、自民黨和綠黨,即 ‘紅黃綠’ 的聯盟在德國歷史上是第一次出現,三個政黨的意識形態差異不小,聯盟的穩固將面臨多重考驗。注重環保的綠黨希望花費500億歐元進行綠色轉型,而親市場的自民黨將控制財政大權。”
分析人士預測,如果內部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德國將無法繼續在歐洲扮演默克爾時代的領導角色。能否平衡這些相互矛盾的要求,可能影響肖爾茨推動宏大議程的能力,也將決定德國的海外影響力。
當時的輿論普遍認為,肖爾茨上任後不會大幅改變默克爾的路線。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托馬斯·克萊恩-布羅克霍夫((Thomas Kleine-Brockhoff))對《紐約時報》表示,由於國際舞台上麻煩不斷,地緣政治正在發生結構性的變化,外部環境、鷹派的聯盟夥伴都可能迫使這位新總理採取行動。
《紐約時報》指出,在對北京的政策上,社民黨已經發出信號:肖爾茨不會在一夜間轉變為鷹派。
“相比美國的對華政策,我認為肖爾茨的對華政策會和默克爾更相似”。肖爾茨的盟友、社民黨秘書長拉爾斯·克林貝爾(Lars Klingbeil)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