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2022中期選舉全部結束後,美國聯邦政府將在明年初迎來兩黨各掌控一方的分裂局面。據美聯社最新公布的結果,民主黨人在參議院中最多佔51個席位,而共和黨人將在眾議院中佔有微弱多數。
由於共和黨控制了國會眾議院,總統拜登在他任期的後一半時間可能會與之前的兩年明顯不同。那麼,美國對中國的態度、對國土安全和對外關係是否會有新的做法?
對此,前美國國家安全官員、大西洋理事會中國問題專家基特·康克林(Kit Conklin)表示,共和黨人將首先從出口管制開始,挑戰拜登的中國政策。
預計重點將是技術競爭、供應鏈彈性,以及對美國出口管制的整體操作與效果進行非常密切的審查。
繼美國商務部10月初公布的針對中國晶元出口和技術管制措施後,眾議院軍事委員會共和黨人吉姆·班克斯(Jim Banks)再次提出了加強出口管制的立法,以阻止北京獲得敏感並涉及國家安全的技術。新提案要求,把出口管制的權力從商務部轉移到國防部的技術和安全管理局(DTSA)。
據美國之音報導,班克斯在10月28日的一份聲明中說,「商務部永遠不會真正切斷企業從中共得到資金。國家安全決策不應該留給那些只會計算金錢的人,尤其是在涉及中國的時候。」
在幾位共和黨眾議員包括維吉尼亞州的羅伯·惠特曼(Rob Wittman)、佛羅里達州的格雷格·斯托比(Greg Steube)以及班克斯等人聯合推行的《出口管制中優先考慮國家安全法案》中提到,自《2018年出口管制改革法案》通過以來,商務部負責實施出口管制的工業和安全局(BIS),沒有採取任何行動來限制基礎技術向中國轉移。
不只這些,截至2022年8月,審查美國對華技術出口程序的部門不僅批准了幾乎所有申請,竟連一些特別重要技術的銷售也有所增加。
許多共和黨人認為,這些對中資半導體製造公司實施的出口限制僅僅是以前管制方法的延續而已。為了確保晶元管制的實際效用,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將開始對BIS的工作情況進行為期90天的審查。
作為該調查的一部分,尤其要檢查出口審批程序,因僅在2021年,BIS就批准了向黑名單上的公司出口超過610億美元的美國半導體技術。
康克林表示,在90天的審查結果出來之前,共和黨領導的眾院可能會對現有的出口管制立法提出更多重大變化。
目前的想法,包括將BIS從商務部分離出來;建立一個能夠直接向總統報告的鏈條(類似於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賦予BIS更多自主權力並在其內部設立新情報室,以便更加有效地對機密信息採取行動;同時,擴大對新興基礎技術的終端使用控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