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參眾兩院在中期選舉後現已恢復了正常工作,類似於停止與中共合作的公司從美國軍隊購買半導體(或「微芯片」)等國家安全議題,是當前國會要採取行動的優先事項。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與參議員科尼(John Cornyn)正在準備相關的修正案,並列入即將出臺的《國防授權法》(NDAA)中。
美國對華髮動晶元戰可以說是一個必然。就如塔夫茨大學教授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在《芯片戰爭:爭奪全球最關鍵技術》(CHIP WAR: The Fight for the World’s Most Critical Technology)中所寫,「芯片行業現在既決定著全球經濟結構,也決定著地緣政治力量的平衡。」它已經成了當代國家權衡力量輕重的核心貨幣。
今年的俄烏衝突更凸顯了,控制最先進半導體的國家所俱有的優越經濟和軍事實力。烏克蘭由於獲得了更先進的美國軍事科技支持,使電子科技落後、缺少芯片的俄羅斯不斷處於被動挨打境地。因為現代武器系統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是其計算能力,若沒有半導體現代武器就無法有效運作。
全面的「芯片戰」成了主導核心。因為美國擔心中共不斷擴大的軍事實力,包括其潛在的、統一臺灣的能力,以及對美國的軍事威脅,所以用科技戰削弱中國的軍事科技實力、減緩其的發展。
據福克斯新聞的報導,去年,米勒就認為拜登政府的「大政策都集中在一個小技術上——半導體。」
美國在冷戰期間戰勝蘇聯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蘇聯的軍工企業無法與美國的計算能力相比。然而,不幸的是,美國的某些不成熟政策導致大多數半導體製造業遷移到了亞洲的低成本生產地。
報導稱,北京當局現在認為,他們能夠打敗西方的關鍵途徑是在芯片生產方面取得主導地位。目前,中囯逐步減少了在關鍵經濟領域對其他國家的依賴,同時迫使世界更加依靠中國。
中共投資了數十億美元大力發展國內芯片,除了巨額補貼和網路授權的間諜活動外,中資半導體公司還受益於該國巨大的市場力量,令外國企業對進入這個龐大的消費市場趨之若鶩,進而脅迫其向中國公司轉讓技術。
例如,蘋果公司過度依賴進口的中國零部件來製造新型手機,使其生產更易受到中共「清零」封控政策的影響。其他的美國公司,如汽車或健保設備公司,也因中國的供應中斷而遭受了巨大損失。
為全面遏制中共的進一步壟斷,美國目前一方面著手組建美臺日韓「Chip 4聯盟」的藍色半導體供應鏈;另一方面,拜登政府還實施了《芯片與科學法案》和《出口管製法案》,不但誓將半導體製造帶回美國,更將吸引科技專業人才「海歸」視爲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