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已持續逾5個月,這場歐洲境內自二戰以來的最大衝突,迄今看不到盡頭。俄羅斯與烏克蘭7月29日互控對方砲擊烏東一座關押烏國戰俘的監獄,導致戰俘40人死亡、75人受傷。俄軍在間隔數週後,再度轟炸烏克蘭首都基輔周圍地區;烏軍則在南部赫爾松地區展開目前最大的反攻行動。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前往南部敖德薩港口,視察首艘穀物出口船裝載作業,聯合國正密切關注安全運糧細節。俄國多家獨立媒體無懼普京報復,陸續在歐洲各地重起爐灶,繼續設法向俄國境內傳遞真相。
俄控烏軍砲擊烏東監獄害死戰俘 烏反控俄軍砲擊為掩蓋刑求戰俘
俄羅斯國防部7月29日指控,烏軍使用美製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HIMARS,簡稱海馬斯),於夜間鎖定位於頓內茨克(Donetsk)歐連尼夫卡(Olenivka)的一座監獄,造成烏克蘭戰俘40死、75傷,有8名監獄員工也受到傷害。
對此,烏克蘭已否認砲擊這座監獄,並指控這是俄軍所為,指稱俄國意圖藉此嫁禍,並且掩蓋俄方對烏國戰俘的酷刑和處決。
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指控,俄國又犯下另一起駭人聽聞的戰爭罪,他呼籲所有夥伴強力譴責這起違反國際人道法律的殘忍行徑,並將俄國認定為恐怖主義國家。
「烏克蘭國家日」當天 俄軍再以飛彈攻擊基輔周邊
《路透社》報導,基輔州州長庫列巴(Oleksiy Kuleba)在Telegram表示,俄軍飛彈28日擊中臨近基輔的維什戈羅德(Vyshhorod)地區軍事設施時,造成15人受傷。
當天凌晨,俄軍也向基輔北郊小鎮柳季日(Lyutizh)的一個軍事基地發射「6枚口徑(Kalibr)巡弋飛彈」,其中1枚被烏國防空系統擊落。
俄軍在戰爭前幾週遭到烏軍頑強抵抗,導致戰損嚴重,撤退後開始對烏東展開第二階段的頓巴斯戰役,基輔因而有回復正常生活的感覺,如今這場攻擊粉碎了這個假象。
位於基輔東北方、同樣已有幾週沒有成為俄軍攻擊目標的切爾尼戈夫州(Chernihiv)州長喬索夫(Vyacheslav Chausov)表示,該州也遭到10多枚俄羅斯飛彈擊中。喬索夫說:「這就是俄羅斯如何問候我們『烏克蘭國家日』。」他並表示,有人擔心「敵方將展開第2階段的地面行動」。
7月28日是烏克蘭新的國定假日「烏克蘭國家日」(Day of Ukrainian Statehood)。
烏軍在赫爾松地區展開大反攻 民間反俄運動持續
在烏克蘭南部,烏軍聲稱以飛機擊中在赫爾松(Kherson)及另一個臨近城市周圍的5個俄軍據點。目前烏軍正集中火力,展開自俄羅斯2月24日入侵以來最大的反攻行動。
最近幾週,烏克蘭使用西方提供的長程飛彈系統,嚴重摧毀第聶伯羅河(Dnipro River)上的3座橋樑,使得俄軍更難支援位在河西岸的自家部隊。
赫爾松座落於第聶伯羅河的西岸,在俄軍入侵後被佔領,在政治意義上,赫爾松對俄羅斯贏得戰爭十分重要。一旦赫爾松重新被烏克蘭奪回,便會大幅壓縮俄羅斯宣稱這場戰爭勝利的操作空間。
「目前莫斯科正盡力調動最大規模的部隊前往赫爾松」,烏克蘭國家安全與國防事務委員會秘書達尼洛夫(Olesiy Danilov)表示。
而根據英國一份情報通報:「駐紮在第聶伯羅河西岸的俄羅斯第49軍團,現在看起來非常脆弱。」烏軍戰略已開始孤立赫爾松地區的俄軍,赫爾松市實質上已和俄軍佔領的其他領土切斷連結。
英國情報部門表示:「俄羅斯試圖聲稱佔領行動成功,但這項損失將嚴重破壞俄軍的意圖。」
而在赫爾松城內部,近日也傳出軍民受到俄軍鎮壓、被俄軍強行帶走進行施暴的消息。據《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指出,至少有42位赫爾松居民因故被消失,並且許多受害者向組織控訴,他們被俄軍強行打斷骨頭和牙齒,或者身上有瘀青甚至嚴重燒傷的情形。
許多地方居民也加入了游擊反抗運動。根據《烏克蘭獨立報》報導,反抗組織除了會潛入俄國在城內各行政中心,將俄羅斯旗幟拔除並換成烏克蘭旗幟,以此降低俄軍士氣外,也接連策劃多起爆炸攻擊行動,造成俄國駐地官員死傷。
澤連斯基視察首艘穀物出口船裝載作業 聯合國關切安全運糧細節
《法新社》報導,烏克蘭總統辦公室29日表示,在聯合國及土耳其促成烏國與俄羅斯達成協議後,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總統視察了南部敖德薩地區(Odessa)一座港口切爾諾莫斯克(Chornomorsk),監督穀物裝上一艘土耳其船舶以待出口。
澤連斯基站在一艘名為Polarnet的船舶前說,「戰事開打以來的第一艘出口船舶正在裝填貨物,這是一艘土耳其船」。
總統辦公室表示,穀物出口作業可能在「未來幾天」進行,將透過多艘船舶一起展開,這些船舶早在俄國軍隊2月入侵時已完成貨物裝填,只是因為戰事爆發而無法出航。
解除俄羅斯封鎖的協議,是為了緩和全球糧食危機。《路透社》報導,聯合國人道事務與緊急援助負責人葛瑞菲斯(Martin Griffiths)28日表示,首批從烏克蘭黑海港口出發的穀物運送,最早有望於29日展開,但他也不諱言「魔鬼藏在細節之中」,在俄烏戰事膠著卻嚴重對立的情況之下,該協議的細節必須要能夠保證,管理貨品與船隻的航運公司、保險公司可以在不受到水雷或其他攻擊的威脅之下,「安全地」完成運糧工作,即為戰時標準作業程序的重要性。
聯合國對於運糧安全議題的關切並非空穴來風,俄烏雙方於22日簽署協議後的24小時內,烏克蘭就指控俄國對其中一個主要運糧出口點敖德薩港(Odesa)發射4枚巡弋飛彈,造成基礎設施毀損外,也導致人員受傷,因此該協議如何在安全框架中主導運糧事宜,將是外界關注焦點。
無懼普京報復 俄多家獨立媒體境外重起爐灶續傳真相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強制掃蕩至少200家俄國獨立媒體,在國內創造支持侵略的一言堂。然而,美國《華爾街日報》28日報導,TV Rain、iStories、《新報》(Novaya Gazeta)、Mediazona、Verstka等獨立媒體,陸續在拉脫維亞首都里加等歐洲國家重起爐灶,透過群眾集資、補助或轉戰主流網路平台等方式維繫營運,繼續設法向俄國國內傳播非官方資訊。
在發動入侵烏克蘭行動後,克里姆林宮以防範資訊戰為由訂立新法,對散布「不實」資訊的媒體祭出最高15年徒刑等刑罰,造成數百名俄國記者流亡海外,已有12人被控違法,還有3人被未審先押。另有數十家獨立媒體不得不停止運作,或放棄報導戰事。
2010年成立的俄國主要獨立電視頻道TV Rain,在被迫關閉4個月後,近日在里加重新開台。總編輯濟亞德科(Tikhon Dzyadko)親自主持一檔報導烏克蘭新聞和俄國逮捕行動的節目,直言「自己就在戰場上,工作就是讓大家儘可能早日回家」。
濟亞德科的特派員妻子科崔卡澤(Ekaterina Kotrikadze)表示:「民眾渴望獨立於俄羅斯當局政治宣傳機器的另一個資訊來源。」她說,克里姆林宮「獨裁政權」宣稱大多數俄國人支持所謂在烏克蘭的「特殊行動」,這「不是事實」。
她說:「許多人在社群媒體直接傳訊息給我們,或是在我們的報導下方留言,人數多到令我吃驚。」
TV Rain靠著募資重生後,開始透過未遭俄國封鎖的YouTube營利,訂閱人數已突破330萬,還在阿姆斯特丹、巴黎等地設工作室。
俄國首屈一指的調查性報章《新報》3月底宣布暫停出刊,但4月起在里加設立《歐洲新報》,並於多個地點聘請逾50位記者。總編輯馬汀諾夫(Kirill Martynov)表示,他們對尚未迷失在官方宣傳中的俄國讀者負有責任,必須讓他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新報》原總編輯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為去年度諾貝爾和平獎的共同得主,但俄國媒體監管機構已訴請法院撤銷該報的網站版和印刷版許可證。《新報》則指出,他們會在法庭上捍衛自身的權利。
調查新聞網站iStories在3月被官方貼上「不受歡迎組織」的標籤,與這類組織合作者恐面臨6年徒刑,令創辦人兼總編輯亞寧(Roman Anin)直呼記者只剩3個選擇:坐牢、閉嘴或離開國家做點什麼,而他決定轉移陣地到歐洲國家,礙於安全未能透露所在地點,目前營運仰賴補助,主要工作是與俄國境內記者暗中合作,揭露疑似犯下戰爭罪的俄軍身分。
以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為主要根據地的Mediazona,持續派秘密記者前往俄國法院報導因批判戰爭而吃罪的案件,也依據公開情報統計戰死俄軍人數,指實際死亡人數是俄國國防部對外宣稱的3倍。
據報導,多家媒體選擇在拉脫維亞首都里加重新出發,不僅出於當地通曉俄語人士多、地理上鄰近俄國,也因為當地政府敞開雙臂歡迎俄國記者。
拉脫維亞外長林克維奇斯(Edgars Rinkevics)認為,現在的情況好比冷戰時,美國之音、自由歐洲電台/自由電台和英國廣播公司等,努力向蘇聯發送外部客觀資訊。雖然俄國民調顯示8成俄人支持侵略,但政治分析家認為,支持者實際上僅略佔多數,這使林克維奇斯相信,長期下來不難讓這些民眾知道真相。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