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今年繼冬、春降雪降雨量不足後,夏季又遭到一波波的熱浪侵襲,久旱不雨,導致歐洲數國遭遇破紀錄的乾旱危機。不僅衝擊農業收成,發電、水路運輸皆受影響,恐加劇俄烏戰爭引發的糧食和能源危機。
歐盟報告:半數歐盟和英國面臨乾旱危機
去年冬天歐洲聖誕假期異常高溫,雖省下不少能源,卻讓阿爾卑斯山和其它山脈的降雪量比平時少,冬末春初融雪不足之外,缺水問題從春天雨量不足到7月熱浪襲擊後更為加劇。
法國氣象局的數據顯示,該國7月僅降雨9.7毫米,是1961年3月以來的最低記錄,法國政府稱當前乾旱問題“史上最嚴重”,超過100個城鎮飲用水短缺;德國7月降雨量也不到1961年至1990年平均同月降雨量的一半;意大利麵臨70年來最嚴重乾旱,農業部長警告1/3的農產量陷入危機。
歐盟在7月中旬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接近半數的歐盟和英國地區面臨乾旱危機,包括44%處於警告(warning)階段,9%則進入更嚴重的警戒(alert)程度。
農作物收成、發電、水路運輸皆受影響
乾旱不僅衝擊農作物收成,還影響供電,首當其衝的就是水力發電。之前水電是歐盟第四大電力來源,僅次於天然氣、核能和風能,占所有電力近14%。現在乾旱導致西班牙水力發電量處於20年來第二低,法國水力發電量十年來最少,水利供電不足,或迫使這些國家燃燒更多的天然氣。
歐洲乾旱也讓河流水位大降。歐洲第二大淡水湖博登湖(Bodensee,又稱康斯坦茨湖)出現有紀錄以來第3低水位。歐洲最大河流多瑙河(Danube)航運變困難,意大利最長河流波河(Po River)沒有足夠的水用於灌溉農地。
其中萊茵河水位問題尤其引發關注。萊茵河全長約1210公里,是繼多瑙河後中西歐第二長河流,德國通過水路運輸的近2億噸貨物之中,八成依靠萊茵河,包括煤炭、石油、化學品、汽車零件和糧食等。
德國官員表示,萊茵河水位已降至低點,恐面臨停止河上航運的威脅,企業、工廠或要減少輸運量,甚至被迫停工停產。近期德國的萊茵河船隻都已減少了載貨量,包括煤炭等運輸皆受影響,從而影響煤電廠發電。
在法國,多處河流水位下降正在衝擊着核電廠。法國EDF能源公司表示,該公司的部份核電廠被迫減少電能輸出,因為廠內缺乏冷卻水。這導致法國從能源出口國,轉為仰賴從英國等鄰國入口能源。英國目前也面臨乾旱危機,泰晤士河源頭日前首度乾涸。
在數百年來以治洪為重的水利王國荷蘭,今夏的乾旱讓全國水位已達歷史低點。根據荷蘭媒體的報導,今年是荷蘭有紀錄以來最乾旱的5年之一。基礎建設及水管理(Infrastructure and Water Management)部長哈柏斯(Mark Harbers)指出,目前受衝擊主要是農業和運輸部門,飲用水供應尚屬安全。
強旱來襲 歐洲國家的應對策略
荷蘭政府呼籲民眾節約用水,包括減少洗車、澆花,同時限制農民不得取用地面水灌溉。此外,部分運河、水道禁止航行。由於荷蘭是全球農業出口大國,如果幹旱變長變頻繁,土地鹽化將變為農業的嚴重問題,荷蘭對此的對策包括研發從水分離鹽的技術等。
西班牙的應對之道也是限制用水,特別是南部安達盧西亞(Andalusia)地區。當地生產歐洲大部分蔬果,但水庫水位特別低,僅剩滿水量的25%。西班牙政府同時計畫推廣水回收、“有效理性”運用資源等措施來應對乾旱。
在法國,幾乎全境都在實施限水節約,許多地方也因此禁止澆水及灌溉。英格蘭東南部首發“水龍頭禁令”(hosepipe ban),戶外澆花淋草禁開水龍頭,違者罰款1000鎊。
歐盟委員會日前也發布了政策指引,要求成員國趕緊多利用廢水。其實歐盟已通過水資源再利用法案(Water Reuse Regulation),計畫自2023年6月起實施,內容包括設定廢水回收利用最低要求量等。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