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今天引述消息報導,美國計劃限制中國從第三方國家獲取先進人工智能(AI)芯片。此前不久,中共對AI芯片龍頭英偉達(輝達)以「反壟斷」名義展開調查,美中科技戰似乎開始升級。今年11月,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向國會提交了一個類似「曼哈頓計劃」的人工智能研發報告。據專家介紹,這個報告建議,在涉及安全領域的所有先進技術全面遏制中共,因為目前以AI為代表的先進技術領域與當時二戰時期的原子彈一樣,就看美國和德國納粹誰先造出原子彈,這是決定命運的事情。
美國將限制中國從第三方國際獲取芯片
港媒《南華早報》12月12日報導,據兩個消息源透露,美國計劃在本月底前採取新措施,限制中國從第三方國家採購先進人工智能(AI)芯片。
報導指出,這項新的出口禁令旨在限制全球繪圖處理器(GPU)的輸出,以防堵現有漏洞,這些GPU用於AI模型。
美國自本月起已展開對中國芯片新一輪制裁,新措施一旦落實,將是美方另一次制裁中國芯片的快速升級舉動。
消息說,目前東南亞一些國家包括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仍有人以走私方式向中國供應GPU,而這些國家並未受到美國的出口限制。
中共對英偉達的「反壟斷」調查
在美國將進一步限制中共獲得先進人工智能(AI)芯片之際,中共對AI芯片龍頭英偉達(輝達)以「反壟斷」名義展開調查。
英媒BBC中文12月12日報導,此舉引發科技界的全球投資者的高度關注。
報導稱,中共宣布對英偉達的反壟斷調查時機亦相當微妙。美國本月初針對包括Piotech和SiCarrier在內的140家中國晶片公司宣布嚴格的銷售限制,隨即北京也作出反擊,限制向美國出口包括鋻、鎵和鍺等關鍵高科技礦物。這一系列動作似乎標誌着在川普上台前夕,中美雙方在科技領域的對峙已進一步升級。
分析人稱,2024年年末,中共瞄準了全球最受矚目的美國科技公司,顯然是為了在川普即將回到白宮之前,向美方秀肌肉。
有評論稱中共對企業展開此類調查十分罕見,但美國南加州大學法學教授張湖月(Angela Zhang)表示,自川普第一任期以來,中共其實一直將反壟斷法作為報復美國制裁的手段。
張湖月稱,像英偉達、英特爾、蘋果和特斯拉等美國大型企業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賴中國市場,且短期內無退出計劃,因此北京能夠利用多種監管工具,包括反壟斷法和反外國制裁法等手段,來對抗白宮的強硬政策。
張湖月說:「然而,中國(中共)明白這些反制措施可能是一把雙刃劍,可能導致美中進一步的經濟脫鉤。因此,我預期中國(中共)將僅選擇與美國展開‘有限戰爭’,利用各種監管工具展示其阻止美國行動的能力,但不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根據公開資料,英偉達在中國的AI晶片市場佔有超過90%的市場份額。
英媒報導稱,綜合分析報導,多數專家同意,這次針對AI晶片龍頭英偉達的調查,是向新任美國政府發出的信息,表明中共不會被動接受美國持續的制裁或關稅挑戰。
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IU)科技分析師艾耶(Laveena Iyer)預測稱,2025年下半年是美國對華落實關稅計劃最有可能的時期,但川普可能會比預期更快採取行動。
一場決定命運的較量
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11月19日在提交給國會的2024年度報告中,提出了一系列有可能徹底改變美中經濟與技術競爭格局的政策建議,其中包括啟動類似「曼哈頓計劃」的人工智能研發項目。
「曼哈頓計劃」指的是二戰期間美國政府與私營部門之間的大規模合作項目,最終促成了原子彈研製成功。
據斯坦福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許成鋼介紹,這個報告涉及安全領域的所有先進技術全面遏制中共,報告認為,目前以AI為代表的所有先進技術領域與當時二戰時期的原子彈一樣,這種技術帶來的後果與原子彈是一樣的,如同當時美國和德國納粹的競爭一樣,就要看美國先造出原子彈還是德國納粹先造出原子彈,這是決定命運的事情,因此,要全面推進與盟國聯合、全面推進政府與民間的合作,來大力發展所有這些關鍵的技術。
《美國之音》報導,從政策規划到技術研發,美中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正以不同的方式爭奪這一未來科技的主導權。專家指出,這場競賽不僅是技術的比拼,對兩個國家的經濟競爭力和國家安全起到重要作用,甚至影響着全球的價值觀和未來人類社會的走向。
USCC報告稱,截至2024年6月,中國有50家公司正在開發AI模型,而美國僅有少數幾家大型公司從事人工智能模型的研發。
不過,美聯社11月21日援引斯坦福大學最新發布的指數報導稱,美國在AI技術開發方面領先全球,在研究及其他各項重要的AI創新指標上超越中國。
斯坦福AI指數委員會主任雷·佩羅(Ray Perrault)表示: 「美國和中國之間的差距實際上在擴大。至少在企業創立和企業注資這兩方面,美國的投資規模更大。」
斯坦福的報告顯示,美國在私人AI投資方面遙遙領先,去年達到672億美元,而中國僅為78億美元。
聯合國知識產權機構今年早些時候表示,中國在生成式AI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遠超其他國家。斯坦福的這份排名將此視為中國在AI創新方面強勁增長的一個指標,但認為這還不足以使中國處於領先地位。報告指出,「中國專註於開發尖端人工智能技術,並不斷增加研發投入,這使其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重要力量。」
另據《哈佛深紅報》(The Harvard Crimson)11月19日報導稱,前谷歌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E. Schmidt)在哈佛大學肯尼迪政治學院舉辦的一個論壇上表示,在開發更強大人工智能的競賽中,美國正落後於中國。
該報稱,施密特的這一判斷顯示他在此問題上的立場變化。就在去年10月,他曾在同一論壇上表示,美國在人工智能開發方面領先於中國。
許成鋼則認為,許多西方智庫和媒體發表的報告,儘管在收集數據方面非常認真,但由於他們對數據背後發生的實際內容不了解,他們的對數據做出解釋是有嚴重失誤的,過高的估計了這些他們所看到的統計數據。
許成鋼教授解釋說,在人工智慧的能力方面,有一個重要的基本事實,美國大量的人工智能無論是在基礎研究還是應用研究方面,都有大量的中國科學家合作,包括中國國內的研究機構。當有大量中國科學家與美國研究機構合作的時候,自然會出現一個結果,中國在人工智能方面表現的非常強,因為其中大量的成果來自與美國的合作。
在基礎研究方面,中國落後於美國是非常清楚的,而在應用方面,在某些領域裡,中美之間沒有明顯差距,因為許多技術來自於與美國的合作。然而,一旦美國的AI曼哈頓計劃開始實行,將會切斷美國與中國在科技研究方面的關係。當切斷之後,西方所看到的中國在科技方面表面的強,將大不一樣。
化解當代最大威脅 幫助結束中共
中共統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欺騙。維持大面積的對華廣播不斷傳遞真相,就是持續地給中國注入希望。希望之聲邀請您和我們一起攜手努力。歡迎點擊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