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汽車 (Volkswagen) 日前發表聲明稱,今年將損失51億歐元的營業利潤。這是歐洲最大汽車製造商今年第二次下調利潤指引。大眾汽車表示,之前保時捷 (Porsche) 公司下調年度業績預期,加上其車輛項目調整在集團層面產生的連鎖效應,將對大眾汽車集團2025財年營業利潤產生影響;另外,美國政府關稅政策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也使公司面臨包括地緣政治局勢緊張、競爭加劇、大宗商品和外匯市場的波動等挑戰。
綜合媒體報道,當地時間20日,德國大眾汽車集團公布2025年上半年財經報告。數據顯示,大眾汽車上半年銷售收入為1584億歐元,營業利潤較去年同期的100億歐元大幅下降約33%,稅後利潤更是同比下降超過38%,至44.77億歐元。
報告稱,此前其旗下的保時捷宣布暫不推出新電動汽車系列,並延長燃油車型的銷售周期,下調了2025財年營業銷售回報率預期——從原先的5%至7%調整為2%;軟件等部門的重組費用支出以及與二氧化碳排放法規相關的支出等也影響了公司業績;此外,美國上調進口關稅導致公司面臨13億歐元的損失。上述因素,令大眾汽車集團2025財年營業利潤預計受到負面衝擊。
報道說,今年第三季度進入尾聲,保時捷股份公司在9月中旬時通知大眾汽車集團,作為該公司2026至2030年戰略規劃的一部分,其正在調整中期目標,將公司銷售回報率從原先的15%至17%下調至10%至15%。
保時捷股份公司同時宣布,在新的產品戰略規劃框架下,決定終止與大眾汽車集團聯合開發的某一整車項目的原有方案,並將在驅動系統方面採取更靈活的策略。由於相關資本化項目開發成本的資產減記及額外計提撥備金等因素,保時捷下調了2025財年營業銷售回報率預期——從原先的5%至7%調整為2%。
外媒認為,大眾的財務狀況其實並不令人意外,暴露出這家德國汽車巨頭在電動汽車轉型過程中面臨的無數阻力,證明大眾需要作出重大改變以維持競爭地位。大眾的困境也加劇了人們對歐洲車企競爭力乃至德國工業強國地位的擔憂,而大眾的遭遇並不是德國經濟唯一的壞消息。
據報道,自疫情以來,歐洲汽車市場已經萎縮了約數百萬輛,導致大眾汽車每年銷量減少了約50萬輛。與此同時,特斯拉更便宜的車型和來自中國的汽車在歐洲斬獲了市場份額。
“我們支持自由開放的市場,如果你看看來自中國的競爭對手,他們已經開始在歐洲建廠了。”大眾集團首席財務官兼首席運營官阿爾諾·安特利茨(Arno Antlitz)說,“我們沒有忘記如何製造出色的汽車,但我們的生產成本太缺乏競爭力。”他補充道:“我們真的應該花時間來提高我們在德國工廠的競爭力。”
貓頭鷹車志(Owl Car News)分析指出,戰略調整直接誘因是市場環境變化與經營壓力,保時捷2025年上半年合併凈利潤同比驟降71%,二季度汽車業務營業利潤同比暴跌近91%。美國27.5%進口關稅使其承擔約4億歐元成本,中國市場豪華車消費低迷更雪上加霜。
大眾汽車集團現將2025財年的營業銷售回報率預期調整為2%至3%(此前預期為4%至5%);汽車部門凈現金流預期從10至30億歐元大幅降至近乎零;凈流動性預期調整為約300億歐元(此前預期為310至330億歐元)。集團銷售收入預期則維持不變,與上一財年持平。
不過,在確定2025年股息(將於2026年派發)的計算基礎時,大眾集團執行董事會不計畫將保時捷股份公司商譽的非現金減值損失納入考量。
按計畫,大眾集團將10月30日正式發布截至2025年9月30日的中期財務報表。
中共統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欺騙。維持大面積的對華廣播不斷傳遞真相,就是持續地給中國注入希望。希望之聲誠邀您和我們一起攜手努力。歡迎點擊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