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局勢急遽升溫,中美關係更形緊張之際,北京與東歐國家的關係也進一步冷卻。立陶宛要求中共撤回對訪台官員的制裁,並公布首位駐台代表,宣布代表處9月將正式營運,台立關係再升溫。
此外,曾指望北京幫助止戰的烏克蘭也開始轉向,烏克蘭國會首度成立友台小組,希望未來與台灣發展關係。國際支持台灣力量不間斷,除多國「國會外交」接力訪台外,美國與台灣也正式啟動雙邊貿易談判。中共過去不斷圍堵台灣國際空間的種種作法,在這次「圍台軍演」後將慘遭敗北。
要求北京撤回制裁 立陶宛:違反國際法及立陶宛主權
《路透》報導,立陶宛外交部8月18日發出聲明,要求中共政府撤回對立陶宛交通部政務次長愛格涅(Agnė Vaiciukevičiūtė)的制裁,並恢復雙方在交通部門的合作。「中共單方面的決定並不公平,違反了國際法以及立陶宛的主權。」
愛格涅8月7日率團訪問台灣,引起北京當局不滿。中共外交部在12日晚間發布聲明稱,對愛格涅實施制裁,並將暫停與立陶宛交通部門在各領域的合作。
無懼中共施壓 立陶宛駐台代表處9月開館 總理顧問任首位代表
無懼中共各種施壓,立陶宛繼續與台灣建立更緊密關係。立陶宛8月17日宣布,首任駐台經貿代表由立陶宛總理顧問盧百利(Paulius Lukauskas)出任。
綜合台灣媒體報導,盧百利現職為總理席莫尼特(Ingrida Šimonytė)的戰略改革事務顧問,此前曾領導立陶宛企業局(Enterprise Lithuania),他在8人角逐中勝出,獲得駐台經貿代表一職。盧百利在進入政府任職前,已具備超過20年的業界經驗,曾在不同企業擔任主管。
經創部長阿爾莫奈特(Aušrinė Armonaitė)指出,台灣是立陶宛在創新、出口、外國直接投資等領域的優先合作夥伴之一。新設駐台北代表處將有助於提升立陶宛在東南亞地區的經濟代表性,並加強推行與台灣的合作項目。
今年1至6月,立陶宛的貨品及服務對台出口額較去年同期成長約1/3,總計達1,150萬歐元;雙邊貿易額總計達9,060萬歐元,與去年同期相較成長92.6%。
對此,台灣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表示誠摯歡迎,期待未來跟盧百利代表能夠密切合作。
歐江安表示,台灣於去年11月18日在首府維爾紐斯設置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後,台立雙邊各領域的實質合作關係不斷深化拓展。立陶宛政府也全力籌備在台灣設處事宜。立國經創部政務次長聶琉嫻娜(Jovita Neliupšienė)在今年6月率團訪台時,盧百利顧問就陪同來訪,對雙邊各項交流及在台開館作業進展,均有第一手深入瞭解及掌握。
歐江安強調,台灣與立陶宛是共享自由民主的堅實夥伴,外交部樂見立國駐台機構即將開始運作,加速推進雙邊在經貿、農業、醫衛、教育、科技及關鍵產業人才培訓等各領域的實質合作。
立陶宛僅在駐英國、美國、瑞典、挪威、芬蘭、法國、德國、荷蘭和以色列等國的大使館設有商務代表一職,但預計在2024年將商務代表總數擴大至23人。新設駐點包括駐韓國、日本及波蘭大使館,駐美國和德國大使館的商務代表則將分別擴編至3人。
立陶宛在台的經貿代表處將以「台北」為名、而非「台灣」為名,預計9月12日揭牌。波羅的海通訊社(BNS)報導,政府官員表示,這個代表處屬「經貿」、而非「外交」性質,命名符合國際慣例。
不只立陶宛不懼中共壓力與台灣加深關係,連烏克蘭國會也首度成立友台小組,感謝台灣對烏克蘭的援助,並期盼發展雙邊關係。
對中國立場「感到失望」 烏克蘭國會友台小組首度成立
據中央社報導,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期間行徑令人髮指,中共當局至今不願譴責俄羅斯,讓與中國有邦交的烏克蘭社會感到失望。烏克蘭國會8月17日成立跨黨派15人友台小組,其中2/3成員隸屬執政黨,期盼小組成為雙邊議員於官方層級合作的橋樑,與台灣發展經濟、文化、人道援助及其他領域的關係,並促成烏克蘭在台灣設立代表處。不過,小組要在國會舉行下屆全體大會,由議長宣布才算正式成立。
友台小組之所以誕生,烏克蘭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列日科(Oleksandr Merezhko)強調,烏克蘭感謝台灣提供對抗俄羅斯侵略的支持,尤其是台灣對俄實施制裁及提供數百萬美元協助受損城市重建。此外,烏克蘭也珍視與台灣擁有民主、人權及自由等共同價值。在這場自由與獨裁世界的全球衝突中「台灣與烏克蘭站在同一邊」。
小組成員之一、屬在野民意黨(Holos)的索夫桑(Inna Sovsun)也表示,為雙邊關係打開機會之窗的轉折點,是俄國全面入侵烏克蘭以及台灣民間及政府的回應。許多烏克蘭人更理解雙邊面臨相似的安全疑慮。烏克蘭人透過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的新聞,獲得更多與台灣相關的資訊,就是這個時候「我的同僚提出成立友台小組的想法,我完全支持」。
烏克蘭與中國2011年宣告發展戰略夥伴關係,2年後雙邊簽署友好合作條約及深化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烏克蘭東亞專家布特絲卡(Nataliya Butyrska)指出,要探究背後脈絡,不能迴避烏克蘭與中國現階段的關係。戰事已進入第6個月,烏克蘭社會對中國的立場感到失望。北京沒有譴責俄國侵略行為,並且明顯與俄方合作散佈言論,正當化侵略烏克蘭。
布特絲卡續指,若干烏克蘭議員呼籲勿再與中國互為「戰略夥伴」,畢竟這與當前兩國關係不相符,同時有議員主張深化與台灣的經濟關係,因為烏克蘭社會並非無視台灣相挺。她說:「捷克、斯洛伐克及立陶宛等國與台灣往來的前例,為烏克蘭國會與台灣互動開路。烏克蘭國會中,要求與台灣強化合作的呼聲越來越高。」
中共圍台軍演後 美國與台灣正式啟動貿易談判
國際支持台灣力量不間斷,繼美國議員訪團後,下週日華議員懇談會將來訪,8月底美國議員,9月美國前國務卿彭佩奧將再度來訪,年底還有英國、德國等國會訪團。
此外,美國繼續加強與台灣合作,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8月17日宣佈,《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正式啟動雙邊談判。預計第一輪談判將於今年初秋進行。
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表示,「我們與台灣非官方但強大的夥伴關係,其中包括廣泛的互動,繼續看到美台合作向前發展,像是貿易代表署正式啟動倡議談判。」
上週五(12日),白宮亞太事務協調員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批評中共對佩洛西訪台「反應過度」,並稱北京的圍台軍演行為是「挑釁性、破壞穩定和前所未有」的。他當時說,美國今後幾週將在台灣海峽進行自由航行和飛越行動,並將推動與台灣的貿易。
在此台海局勢緊張之際,台灣外交部對美國採取「具體步驟」維護該地區安全表示「誠摯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