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逾半年,普京為反制西方制裁,扣住西方飛機不還,2家中企飛機也中標,習近平不敢出聲,被坑了11.08億美元。被俄軍佔領的札波羅熱核電廠因附近火災,整個與電網解聯,險些使世界遭遇巨大輻射災難。戰事不利,普京下令增兵,《富比士》曝光俄羅斯驚人的戰損數據。此外,歐洲能源成本飆升之際,俄國天然氣廠卻異常大量燃除天然氣,嚴重影響環境,專家推測可能是禁運奏效。俄國的侵略戰爭也引發數個東歐國家加速轉型正義,拉脫維亞首都拆除蘇聯紀念碑,擺脫與蘇聯時期有關象徵。
中企27架飛機遭俄沒收 普京坑了習11億美元
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為反制西方制裁,扣住西方飛機不還,估計沒收了400多架,中國也中標,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不敢出聲,只能讓中資企業吃悶虧,總計被普京坑了11.08億美元。
綜合中媒報導,中國四大銀行之一的中國銀行旗下中銀航空租賃發布半年報,出現資產減記引發關注,原來是17架飛機被俄羅斯扣押,導致中銀租賃上半年資產減記8.04億美元,營運出現3億美元的虧損。
此前,中國海航旗下的愛爾蘭飛機租賃公司Avolon,有10架客機也被俄羅斯扣住不還,第一季資產減記3.04億美元,使得原本盈利的Avolon虧損1.82億美元。
Avolon是位於愛爾蘭都柏林的飛機租賃公司,2015年9月,海航旗下渤海租賃以每股31美元,全資收購Avolon。2018年,海航爆發財務危機,同年11月日本歐力士吃下30%的股份,目前海航仍握70% Avolon股權。
札波羅熱核電廠大斷電 烏控俄險釀核輻射巨災
位於烏克蘭境內、目前由俄羅斯控制的札波羅熱(Zaporizhzhia)核電廠,8月25日傳出仍在運轉的最後2個反應爐也與烏克蘭國家電網解聯,再度引發各界關注。
綜合外媒報導,烏克蘭國家核電公司(Energoatom)指出,札波羅熱核電廠附近一座燃煤電廠的灰坑發生火災,導致電力線受損,使得札波羅熱核電廠目前僅存2個仍在運轉的反應爐與烏克蘭電網解聯,這等同於整個核電廠都與烏克蘭電網解聯,這是該核電廠投入營運以來首見,此事應歸咎於俄羅斯「入侵者」。
所幸目前電網已重新恢復運作。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指出,札波羅熱核電廠已經恢復其中一條供電線路。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當天晚間指出,「只要柴油發電機沒有啟動,要是自動化設備或我們的人員沒有在停電後做出回應,那麼我們就得被迫面對輻射事故所產生的後果。」
澤連斯基說,是俄軍砲擊引發札波羅熱核電廠附近火災,「俄羅斯將烏克蘭和所有歐洲人置於與輻射災難只差一步的險境。」
在此之前,最後一條與札波羅熱連接的電網兩度因大火斷聯,是近40年來首見。
烏克蘭的札波羅熱核電廠是歐洲最大的核電廠,自3月初就被俄軍佔領,也引發各界對於可能發生核事故的擔憂。烏克蘭官員認為,俄羅斯佔領札波羅熱核電廠,是為了將其發電量轉移給2014年被俄羅斯併吞的克里米亞地區。
普京下令大幅增兵 俄軍戰損驚人數字曝光
在烏克蘭軍民奮力反抗,俄軍遭嚴重打擊,推進速度緩慢,後勤問題屢現之際,據《衛報》報導,普京25日簽署命令,增加14萬名部隊人員,其中13.7萬為戰鬥人員等軍職,其餘則是負責行政事務等文職人員。
命令於明年1月1日生效,擴編後武裝部隊的規模從190萬人擴增到204萬人,其中包含115萬名軍人。該命令並未說明原因,也未載明將以強制徵兵、增加志願役人數或兩者並行的方式擴大部隊規模,僅指示有關單位分配相應預算。
報導引述俄國軍事分析家魯金看法,該命令與客觀現實可能「背道而馳」,在目前局勢下,莫斯科難以達到增兵目標人數。
克里姆林宮曾表示,只有志願役軍人才能參與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並否認有全民動員的打算。俄國媒體和非政府組織則指出,俄國當局有意圖動員更多人參與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其中包括聘請私人武裝部隊,甚至以提供特赦為由,動員囚犯參與。
近年來,俄國一直積極的增加志願役士兵的比例,並試圖打造一支現代化的軍隊,時刻保持備戰狀態,在俄國派兵入侵烏克蘭之前,俄國軍方有超過40萬名志願役軍人,其中有將近15萬名陸軍士兵。
英國防部5月表示,俄國已折損近1/3地面部隊。美國五角大廈8月初時則預估,已有8萬名俄國人在前線喪命或受傷。
俄國前一次增兵是2017年,當時擴充約1.36萬兵力,此次規模比前一次擴大約10倍,也凸顯俄羅斯在俄烏戰爭中戰損嚴重。華府智庫「戰爭研究所」(ISW)25日分析則指出,普京明年起的增兵計畫,對目前俄烏局勢的影響有限。
此外,《新聞周刊》(Newsweek)24日報導,據《富比士》(Forbes)估算,普京在半年的俄烏戰爭期間,最昂貴的5大軍事損失加起來已超過10億美元。
其中最慘痛昂貴的損失就是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Moskva)飛彈巡洋艦,價值7.5億美元,4月爆炸起火。俄國說是因為艦上起火,才導致這起事故,但烏克蘭說「莫斯科」號是他們擊沉的。
另外4大損失包括8,600萬美元的的伊留申Il-76型(Ilyushin Il-76)運輸機、7,500萬美元的「薩拉托夫」號(Saratov)短吻鱷級(Alligator-class)大型登陸艦、5,000萬美元的蘇(Su)-30SM戰機,還有4,000萬美元的Su-34戰機。
此外,據《富比士》估算,俄羅斯在俄烏戰場損失了價值165.6億美元的12,142件裝備,而這還不包括飛彈在內。
俄羅斯異常大量燃除天然氣 專家推測禁運奏效
俄軍戰損嚴重,普京仍舊沒有收手跡象,而國際禁運對俄國經濟產生不小影響。
據BBC、路透26日報導,在俄羅斯大幅減少對歐盟供應天然氣,以及歐洲面臨能源價格上漲之際,俄國一座鄰近芬蘭邊境的天然氣廠卻在燃除大量天然氣,有學者估計近兩個月每小時燒掉價值多達1,000歐元的天然氣,因此產生的二氧化碳也將嚴重影響環境。
從衛星影像中可見這座位於波爾托瓦亞(Portovaya)的天然氣廠燃除產生的橘色火焰,該處地點位於俄國向德國輸送天然氣的「北溪一號」管線起點壓縮站附近。俄國以技術理由,7月中起減少北溪一號的輸送量。不過,研究人員從6月就注意到波爾托瓦亞散發的熱能量顯著增加,據信是來自燃除天然氣。
儘管燃除是天然氣廠出於安全或技術理由的常見作法,但是如此大量燃除令專家不解,邁阿密大學的衛星數據專家麥卡棣(Jessica McCarty)說,「我從未見過一家液化天然氣廠燃除這麼多天然氣」。
挪威能源諮詢公司Rystad形容此事是一場環境災難,該公司的分析認為,燃除量「相信在每天約434萬立方公尺。」芬蘭拉彭蘭塔工業大學(LUT University)能源工程教授瓦基萊寧(Esa Vakkilainen)說,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過去這兩個月,或許每小時燒掉價值1,000歐元的天然氣,燃除也正破壞大氣層,「因此這也是一個嚴重的環境問題,尤其是對北極區,煙塵肯定對全球暖化有影響。」
參與解決燃除問題的Capterio公司執行長戴維斯(Mark Davis)認為,這並非偶然,比較有可能是為了運作理由所作的決定,「營運者通常因擔心技術困難或者再啟動的成本高昂,對實際關掉設備十分猶豫,此事可能就是這種情況。」
其他看法認為,俄國原本要透過北溪一號輸送的天然氣上可能遭遇技術困難。俄羅斯天然氣公司或許原本打算在新廠用多餘的天然氣製造液化天然氣,但是處理時遇到困難,因此最安全方案就是燒掉。
也有可能是歐洲因俄烏戰爭,對俄國實施貿易禁運的結果。瓦基萊寧說,「這種長時間的燃除,可能意味著一些設備短缺」,因為俄國遭貿易禁運,無法製造石油、天然氣處理過程需要的高品質閥門,或許有些閥門壞了無法換新。
德國駐英國大使柏格(Miguel Berger)向BBC說,歐洲努力降低對俄國天然氣的依賴,「對俄國經濟產生龐大影響」,「他們的天然氣沒有其他地方可賣,所以只得燒掉。」
俄烏戰爭加速轉型正義 拉脫維亞拆除蘇聯紀念碑
綜合外媒報導,東歐不少前共產國家還留有蘇聯時期產物,存留成了當地社會一大問題。拉脫維亞25日將首都內里加的勝利公園紅軍勝利紀念碑給拆除,倒下瞬間引發圍觀群眾一陣歡呼。
該座方尖紀念碑建於1985年,當時拉脫維亞仍是蘇聯成員國之一。塔尖飾有紅色五角星,用於紀念蘇聯紅軍在二戰擊敗納粹德國。拉脫維亞則在1991年取得獨立並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
拉脫維亞外交部長林克維奇(Edgars Rinkēvičs)在推特上表示,國家闔上了另一頁令人痛苦的歷史,放眼更美好的未來。
俄國在2月入侵烏克蘭後引發數個東歐國家加速轉型正義,擺脫與蘇聯時期有關的象徵。拉脫維亞議會便是在今年5月投票通過拆除紀念碑。
相關新聞:
俄再轟炸烏克蘭多地 火車站25死 普京後院著火 俄擬辦假公投併吞5地
俄烏戰半年逢獨立日 澤連斯基宣誓有玄機 專家爆扭轉關鍵及三種可能 美德再加碼軍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