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這四個波羅的海國家周二(3月18日)宣布,他們計畫退出禁止地雷的國際公約。
北約東部四個國家以俄羅斯的威脅為由退出該條約。該條約於 1997 年在加拿大首都渥太華簽署,並於 1999 年生效。
四國國防部長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表示,自該協議批准以來,該地區的安全局勢“已根本惡化”。他們表示:“與俄羅斯和白俄羅斯接壤的北約成員國面臨的軍事威脅顯著增加”,因此“必須評估一切措施來加強我們的威懾和防禦能力”。
部長們補充說,他們需要為國防軍提供“靈活性和選擇自由,以便可能使用新的武器系統和解決方案”。“鑒於這些考慮,我們——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波蘭國防部長——一致建議退出《渥太華公約》。通過這一決定,我們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息:我們的國家已經做好準備,並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措施來捍衛我們的領土和自由。” 他們說。
《渥太華協議》目前已獲164個國家批准或加入,其正式名稱為《關於禁止使用、儲存、生產和轉讓殺傷人員地雷及銷毀此種地雷的公約》。
公約開篇聲明寫道:“禁止使用、儲存、生產和轉讓殺傷人員地雷 (APL)。它要求締約國在四年內銷毀其儲存的 APL,並在十年內消除所有 APL 持有量,包括目前埋在土壤中的地雷。”
雖然國際社會絕大多數國家都簽署或加入了該公約,但值得注意的是,在32個未簽署的國家中有美國、中國和俄羅斯。
撤出公約將使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按國內生產總值百分比計算,它們是北約最大的捐助國之一)可以再次開始儲存有爭議的彈藥。
然而,在宣布撤約的同一份聲明中,各國表示“仍然致力於遵守國際人道主義法,包括在武裝衝突期間保護平民”。
立陶宛國防部長多維爾·薩卡利內(Dovile Sakaliene)在另一份聲明中表示,撤約計畫是為了有效保護該地區的邊界。
同樣與俄羅斯接壤的芬蘭去年 12 月表示,由於莫斯科在烏克蘭使用地雷,該國也考慮退出該國際協議。赫爾辛基政府表示,計畫在 2025 年初完成對《渥太華公約》承諾的審查,並表示該國將考慮“安全環境的變化、技術的發展和從烏克蘭吸取的教訓,以及軍備控制協議作為國際條約體系一部分的重要性”。
國際監督機構「地雷監測」在去年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表示,2023 年和 2024 年俄羅斯、緬甸、伊朗和朝鮮仍在積極使用地雷。據聯合國稱,“烏克蘭現在是世界上地雷最多的國家,其 23% 的土地面臨地雷和未爆炸彈藥污染的風險。”
該組織估計,清除戰爭期間未爆炸地雷和炮彈將耗資約346億美元。
國際禁止地雷運動致力於從地球上徹底消除地雷的使用,該運動稱這四個國家的決定是“毀滅性的消息”,並指責它們“展現的是軟弱而不是力量,並且將平民的生命置於危險之中”。
中共統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欺騙。維持大面積的對華廣播不斷傳遞真相,就是持續地給中國注入希望。希望之聲誠邀您和我們一起攜手努力。歡迎點擊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