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前總統蔡英文本周將應英國議員邀請訪問英國。這是她自去年5月卸任的後首次訪英,而這一行程正值倫敦努力改善與北京的關係之際。按照一貫做法,英國政府部長或官員不會與蔡英文在倫敦進行正式接觸。中共外交部尚未對置評請求作出回應。
綜合媒體報道,臺灣前總統蔡英文本9日離台前往歐洲出訪。按計畫,首站立陶宛,然而轉道丹麥,並應民主聯盟基金會邀請出席第8屆“哥本哈根民主高峰會”(Copenhagen Democracy Summit)發表演說;在結束丹麥行程後,將前往英國訪問,與政界、學界交流。
蔡英文辦公室在聲明中說,此次蔡前總統在英國國會友人力邀下安排前往訪問。並表示,臺灣與英國是共享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的民主夥伴,蔡前總統八年任期以來,臺灣與英國在各領域都有許多具有意義的交流及合作,雙邊關係有長足的進展。此次蔡前總統在英國國會友人力邀下安排前往訪問,除了表達對台英關係的高度重視,更期盼透過此行,助益台英友好關係的更進一步深化。
蔡英文擁有倫敦政治經濟學院(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LSE) 博士學位。
英國外交部在聲明中表示:“英國在臺灣問題上的長期立場沒有改變。議會完全獨立於政府,議員們可以按照他們的希望邀請任何人訪問英國。”
蔡英文原定去年10月訪問倫敦,但當時恰逢英國外交大臣大衛·拉米(David Lammy)訪問北京,而倫敦正努力重啟與中共的緊張關係,結果蔡英文未能成行。
按照一貫做法,英國政府部長或官員不會與蔡英文在倫敦進行正式接觸。中共外交部尚未對置評請求作出回應。
去年,蔡英文訪問了捷克、法國、比利時和加拿大。此舉引發北京強烈反彈。
英國《衛報》(The Gurdian)報道指出,英國與臺灣沒有外交關係,但有着長期的非官方關係和互訪歷史。 2024年4月,工黨議員代表團由梁辛尼勛爵(Lord Leong)率領,前往臺灣與蔡英文會面,當時蔡英文正準備卸任總統。中共駐倫敦大使館強烈譴責了這次訪問,指責工黨議員“嚴重乾涉中國內政”,並稱蔡英文為“分裂分子”。
報道說,蔡英文此行安排滿滿。當地時間11日上午在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主席魯斯拉納斯·巴拉諾瓦斯(Ruslanas Baranovas)陪同下,參觀特拉凱城堡博物館;下午與在立陶宛求學的臺灣留學生和交換生交流,併到斯特布克拉斯(Stebuklas)“奇蹟之磚”上許願臺灣國泰民安;12日在立陶宛維爾紐斯大學發表演說,並與前立陶宛總統達利婭·格里包斯凱特( Dalia Grybauskaitė )對談;隨後前往丹麥,出席13日在首都舉行的“哥本哈根民主高峰會”,並發表演說。
本屆哥本哈根民主高峰會將於5月13日至5月14日舉行,邀請全球民主國家政要、科技界領袖、智庫、公民團體及香港民運人士出席,共同發聲捍衛自由民主價值。
據報道,隨着北京加大對臺灣的軍事威脅,要求台北接受其主權要求,臺灣和英國的經濟和政治交流有所增加。儘管沒有正式外交關係,臺灣仍將英國視為重要的民主夥伴。
2023年,臺灣與英國簽署了《強化貿易夥伴關係安排》。英國也協助臺灣發展本土潛艇項目,這一項目也是蔡英文執政期間推動臺灣加強防務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應對來自中國的威脅。八年任期,蔡英文被視為臺灣抵抗中共軍事威脅的象徵人物。
蔡英文在立陶宛維爾紐斯大學演講時指出,對民主國家而言,這是充滿挑戰的時期,2024年全球超過一半人口迎來新政府,卻也帶來廣泛的改變,如今,全球焦點已轉向重新平衡貿易關係及強化國防。與此同時,威權國家也越來越緊密地聯合起來,積極推動“擴張主義”的議程,我們必須記住民主的根本,歷史告訴我們,在這種不確定的時刻,我們更要堅守價值。
蔡英文指出,當前民主國家正遭受威權勢力的挑戰,無論是選舉干預、假訊息、軍事恫嚇,甚至是戰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為二戰以來的歐洲帶來前所未有的不安與動盪,也是一記警鐘,提醒大家威權國家的危險,反而讓我們更堅定要保護民主與國家安全的決心。
蔡英文說,我們或許是小國,但絕不會因威脅而畏懼,不論敵人多麽強大,臺灣始終與志同道合的歐洲夥伴站在一起,因為我們真誠相信,共同的價值能讓我們更加團結,臺灣與立陶宛攜手投入1000萬美元協助烏克蘭建造學校、防空避難所及重建受損地區就是一例。
蔡英文強調,臺灣致力於為民主國家打造更安全的未來,並願意發揮在關鍵技術與先進製造的優勢做出實質貢獻,更重要的是,我們願意挺身捍衛民主,因為我們深知,儘管民主不完美,仍是最能保護我們自由與人權、讓每個人發聲的制度。
中共統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欺騙。維持大面積的對華廣播不斷傳遞真相,就是持續地給中國注入希望。希望之聲誠邀您和我們一起攜手努力。歡迎點擊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