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國會跨黨派議員明天(23日)訪台,一行6人將晉見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拜會行政院政務委員羅秉成、政務委員黃致達,及相關部會首長等。這也是進入10月以來,第二個訪台的德國國會代表團,彰顯德國現政府正在加強與臺灣的關係。
據中央社報道,在自民黨(FDP)議員海特(Peter Heidt)的率領下,德國國會人權委員會6名跨黨派議員代表團將於明天(23日)飛抵臺灣,展開4天的訪問行程。
中華民國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在周四(20日)的例行記者會表示,海特率領的訪團將於23日至26日訪台,這是繼10月初德國國會友台小組成員訪台後,第二個德國國會官式訪團,外交部表達誠摯歡迎。
歐江安介紹說,訪團的6位跨黨派國會議員分別代表德國基民/基社盟、社民黨、綠黨及自民黨。在國際交流訪問逐漸恢復之際,德國國會創下一個月內陸續派遣兩個官式訪團來台的紀錄,彰顯台德關係在自由民主與尊重人權的價值基礎上,堅實強韌的友好夥伴情誼。
由於這次訪台的議員全是人權委員會成員,歐江安指出,代表團另將與立法院人權議題相關委員、臺灣人權非政府組織(NGO)及智庫等進行座談交流,並參訪國家人權博物館,藉由實地訪察瞭解臺灣人權發展,加強雙方在人權各項議題的交流合作,提升台德價值夥伴關係。
報道說,2 月 24 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德國的外交部長安娜萊娜·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說:我們在另一個世界中醒來,它標誌着一個時代的終結,在這個時代里,我們曾希望俄羅斯和中國能逐漸、並且不可逆轉地步向民主和自由主義。然而事與願違,中國和俄羅斯都已成為對內壓制異議,並大力擴張民族主義的修正主義大國。
出發前,代表團團長海特接受了中央社的採訪。海特在受訪時指出,臺灣位居民主和獨裁體制競爭的最前線,保持獨立對德國十分重要。
海特表示,在自由民主與獨裁的全球性競爭中,臺灣和日本都位於最前線;臺灣的民主和法治、對人權和個人自由權利的理念與德國相近,和動不動就以武力威脅臺灣的中共當局形成鮮明對比。
海特說,訪團將利用此行實地了解台海的緊張局勢,明確表達絕不接受 “一個比較大的國家違反國際法侵略比較小的鄰居” 的立場。
據報道,這次國會跨黨派議員代表團將晉見總統蔡英文,拜會行政院政務委員羅秉成、政務委員黃致達,及相關部會首長,並接受國家人權委員會主任委員陳菊及外交部長吳釗燮的款宴。
今年是德國與北京政府建交50周年。1972年10月,西德和北京建交時,協議中沒有提到 “一個中國政策”,因為中共當時還沒有準備好接受德國相應的(兩德)統一的要求。直到 2007 年,北京強烈抗議時任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與達賴喇嘛在柏林會晤之後,情況才發生了變化。為安撫北京,時任外長施泰因邁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同年11月致函時任中共外長楊潔篪,才稱德國政府將始終堅持 “一個中國政策”。
如今,中國已連續6年是德國最大貿易夥伴,不過雙邊關係有漸行漸遠趨勢;德國正跨部會通盤檢討中國政策,預計明年公布有史以來第一部 “中國戰略”。海特強調,德國有必要在討論中國戰略的過程中,找到擺脫對中國依賴的道路。
據統計,在德國的亞洲貿易夥伴中,臺灣排名第5,而臺灣與其他歐盟成員國的貿易,皆不如與德國的貿易多。去年雙方貨物貿易額超過2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