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一個月,美國共和黨人就將掌控聯邦眾議院。11月27日,他們承諾將繼續在軍事上支持烏克蘭抵制俄羅斯入侵。但有國會議員員擔心,這將加劇規模近190億美元、運送給臺灣的武器積壓。時值台海緊張局勢升級,這將很不利於備戰。
據NBC報導,德克薩斯州議員麥考爾(Michael McCaul)與俄亥俄州的特納(Michael R.Turner)將是國會監督新援烏計畫官員,他們表示,兩黨將在明年持續增援烏克蘭。
特納說:「我們將確保他們(烏克蘭)得到必需的裝備。」然而,麥考爾表示,當共和黨接管眾議院後,援烏政策與現在的民主黨會有所不同。他說,「實際上,我們不會開空白支票,屆時將進行更多的監督、透明度和問責制。」
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自今年2月俄烏衝突以來,迄今為止,美國已向烏克蘭輸送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武器,但戰事結束遙遙無期,這給政府和國防工業帶來了極為沈重的負擔。不僅如此,流向烏國的軍事裝備與幫助臺灣抵禦中共侵犯的長期需求也相牴觸。
國會知情人士透露,美對臺軍售延遲交貨總值,已從去年12月的逾140億美元擴增至187億美元。其中,包括臺灣在2015年12月訂購的208枚「標槍」(Javelin)反坦克武器,以及215枚地對空「毒刺」(Stinger)飛彈,這兩筆訂單至今未運抵臺灣。它們是華府將臺灣武裝成「豪豬」戰略的一環。
這些武器正被送往烏克蘭。後者已收到了超過8500套標槍反裝甲系統,以及超過1600套毒刺防空系統。除此之外,還有高機動性炮兵火箭系統(HIMARS)和榴彈炮等。
臺灣國防部軍備副部長王信龍在10月表示,臺灣想請美國如期交付售臺的武器。儘管五角大樓未解釋理由,但由國會授權設立的「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USCC)就刺針飛彈、帕拉丁自走砲等武器被不斷滯後問題,提出了警告。
USCC在11月公布的報告中稱,美國將現有武器與彈藥移轉到烏克蘭,再加上與疫情相關供應鏈不順暢因素,導致了大量已批准售臺的武器延遲交付情況惡化,不利臺灣備戰。
美國國防十大承包商之中的洛克希德馬丁(LMT)、波音及其他防衛公司高層表示,受到疫情影響的供應問題,導致許多軍備生產被推遲。在俄軍入侵烏克蘭拉高需求前,他們就已捉襟見肘,生產難以跟上訂單。俄烏戰爆發後,更加重了這個形勢。
美國陸軍首席採購官員布希表示,儘管不能把延宕軍售交付完全歸咎於烏克蘭,但俄烏戰仍將左右短期內交貨的「優先次序」。
外界擔心,華府充足協助臺灣抵禦中共進犯的時間所剩無幾。因為臺灣一旦遭到侵略,將無法有效補充軍備,這與烏克蘭情況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