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近日呼籲歐洲各盟國需要對北京政權採取更加強硬的立場,規劃圍堵中共的具體行動。與此同時,美國也在爭取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簡稱北約)國家為印太地區效力。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有知情人士透露,華府在最近幾週一直在遊說北約盟國,要求對中共的措辭要嚴厲。並說,美國拜登總統上臺之初就把反制中共列為其外交政策的主軸,但因2月爆發的俄烏衝突而耽擱。如今,戰爭已將近一年,華府計畫把對中關係問題排入北約議程。
事實上,例如像匈牙利這樣對中軟弱派,出於巨大的利益因素,仍希望與北京接觸。此外,就是不斷變化的中間國,這佔了大多數。他們不想過度與北京對立,但又十分擔心太依賴中國經濟的可怕後果。
知情者說,美國現在是烏克蘭最大的軍事援助國,也希望藉此能夠爭取北約支持其在印太的政策。
據政治新聞網Politico報導,美國官員表示,早在今年6月,北約30個成員國就已同意一項新「戰略概念」,以因應中共對北約在「利益、安全與價值」上形成的「系統性挑戰」。並稱,將「持續針對這些議題進行溝通。」
美國駐北約大使史密斯(Julianne Smith)認為,美國和北約的戰略可以兼容,「我看到這兩者之間有巨大的一致性。」
她說,「我們開始思考如何讓聯盟具備處理(中國)問題的各種辦法」,「從評估問題進而達到處理問題。」
在11月29日(週二)召開的布加勒斯特(Bucharest)北約外長會議上,所有來自聯盟國的外交部長們將簽署一份針對中國的新報告,顯示北約更為強硬的立場。官員說,這份報告提出有關中共的軍事發展、企圖影響北約成員國及第三國的行動,以及中俄關係。
一位美國國會議員稱,北約外長會議,將「商討強化美方韌性,」「我們極度重視並鼓勵歐洲團結,因應來自中共的挑戰。」
但一些歐洲盟國憂心,太多有關中國的討論可能會分散注意力。他們認為,在現階段關鍵的是必須保證對烏克蘭堅定不移的支持。此外,歐盟還在評估如何平衡與中國的貿易關係,包括德國、法國等北約國家,並不十分想在中國問題上與美國採取一致的態度。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上週表示,北京「不是敵人」,但同時強調,北約必須回應中國的軍事現代化、與俄國合作,以及試圖「控制歐洲關鍵基礎設施」等行為。「所有這一切需要盟邦一起解決。那正是我們在布加勒斯特會議中,需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