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聲-歐洲網
  • 首頁
  • 魅力歐洲
  • 文化歐洲
  • 家在歐洲
  • 資訊歐洲
  • 歐洲與世界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希望之聲-歐洲網
  • 首頁
  • 魅力歐洲
  • 文化歐洲
  • 家在歐洲
  • 資訊歐洲
  • 歐洲與世界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希望之聲-歐洲網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遭指乾涉中共間諜案審理 英國首相面臨信任危機

2025-10-08
類別: 歐洲與世界
遭指乾涉中共間諜案審理 英國首相面臨信任危機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因“缺乏足夠證據”,英國檢方上個月宣布撤銷對兩名英國男子中共間諜的指控,兩人最終被無罪釋放。多家英媒報道稱,英國首相斯塔默(Keir Starmer)政府疑似為了保護英國與中國的貿易和外交關係而介入此案,目的是避免讓北京不滿。部分英國議員批評政府未把英國國安放在優先地位,在野保守黨議員更是憤慨揚言查明由誰下令,斯塔默政府正面臨信任危機。

You might also like

日英美科學家三足鼎立 共享2025諾貝爾化學獎

日英美科學家三足鼎立 共享2025諾貝爾化學獎

2025-10-08
默克爾政治遺產遭動搖?德前總理“甩鍋”言論引強烈反彈

默克爾政治遺產遭動搖?德前總理“甩鍋”言論引強烈反彈

2025-10-08

綜合媒體報道,今年9月15日,倫敦中央刑事法院(Old Bailey)撤銷了對30歲的克里斯托弗·卡什(Christopher Cash)和33歲的克里斯托弗·貝里(Christopher Berry)英國兩名被控為中共從事間諜活動的男子的起訴,這一決定引發英國政府高層強烈不滿。其中卡什曾擔任保守黨議員艾麗西亞·凱恩斯(Alicia Kearns)、湯姆·圖根哈特(Tom Tugendhat)的國會助理,還曾是保守黨成立的智庫中國研究小組(CRG)主任。兩人原定於10月6日在倫敦伍利奇(Woolwich)王家刑事法院(Royal Courts of Justice)受審。

檢察官湯姆·利特爾(Tom Little)向法庭表示,控方將不再提交任何證據,“我們根本無法繼續起訴這個案件”。

英國內政部表示,鑒於指控的嚴重性,“案件無法進入審判階段令人失望”,並強調會“繼續動用一切工具和權力防範惡意行動”。

唐寧街也表態支持,首相發言人形容有關指控“極度令人關切”,並補充說:“這兩人無法接受審判令人極度失望。任何外國勢力試圖滲透我們的議會或民主制度都是不可接受的。”

周一(10月6日)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披露了有關此案的更多細節。報導稱,英國首相斯塔默政府疑似為了保護英國與中國的貿易和外交關係,干預該起有關英國國會內部中共間諜案的調查,導致兩名原本應該在本月受審的嫌疑人“逃過一劫”。導致起訴失敗的一個關鍵因素是,英國國安官員表示他們不會在法庭上作證稱中共是“敵人”,而這正是依據英國《政府機密法》(Official Secrets Act)起訴兩名當事人所需的法律要件。

英國廣播公司(BBC)說,一直執政到2024年的保守黨與其他反對黨則指控斯塔默首相的工黨政府故意讓審判破局,以避免激怒中共。他們指責當局為避免與中國恢復貿易談判前引發外交緊張,讓決定由檢方獨立作出,選擇向北京妥協。一些議員表示,這是一次“以法律謹慎為名的政治決策”,也是英國國家安全體系的一次嚴重失誤,斯塔默政府正面臨信任危機。

保守黨籍議員尼爾·奧布萊恩(Neil O’Brien)表示,“政府故意破壞對兩名替中共監視議員的嫌犯的審判。我是受(中共)制裁的議員之一,我們將查明是誰下令這麼做,我相信此事是由最高層級做出指示”。

《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則援引一名匿名官員表示,“這件事的決定,來自最高層。”

報道說,對於外界質疑,斯塔默政府的發言人周一強烈否認此事,聲稱是否起訴的決定由王家檢察署獨立作出,沒有任何政府官員涉入撤告的決定,並強調“本案相關證據,依據的是前一任政府當時的政策立場。”

回溯2023年3月,卡什和貝里首度被捕,2024年4月被英國王家檢察署起訴。二人被控違反《政府機密法》,涉嫌在2021年12月至2023年2月期間,把“政治敏感資訊”外泄給中共特務。該法規定,若傳遞“對敵人直接或間接有用”的資訊,就可能涉嫌違法。但兩人否認所有指控。

根據英國檢方說法,有一位“中國共產黨的高層和政治局委員”從這二位英國人那裡獲取了敏改文件。

英國《衛報》(Guardian)公開指明,英國檢方認為這位中共高層是現在中共黨內的第五號人物蔡奇;首先,由卡什把資訊提供給友人貝里,貝里又撰寫了至少34份報告,之後傳遞到蔡奇手中。

此案在英國保守黨執政時期引發巨大爭議,部分議員主張這暴露出中共特務滲透英國國會的風險。

據報道,案件程序進行2年多後,兩名被告原定本月初出庭受審,然而檢察長斯蒂芬·帕金森(Stephen Parkinson)卻突然於9月15日以“證據不符標準”為由宣布撤告。《星期日泰唔士報》、《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等媒體報道稱,案件之所以無法進到審判階段,部分原因是英國政府拒絕在法庭上以“敵人”一詞來描述中國,導致案件缺乏以《政府機密法》來起訴的基礎。

《金融時報》消息指,英國政府內部對此案的看法也有分歧:國安顧問、外交事務部等單位認為應該避免激怒北京,內政部則希望繼續推進此案的審理。

部分議員則質疑斯塔默的工黨政府刻意讓此案無法成立,為的是要跟北京保持良好關係。斯塔默於2024年上任,此後新版的英國國家安全戰略稱中共為“地緣政治挑戰”;上屆保守黨政府時期的國安戰略則稱中共為“劃時代的挑戰”,未明確將其定位為“敵人”。

下議院議長林賽·霍伊爾(Lindsay Hoyle)對於撤告的決定表示,如果部長級官員或國安顧問等人真沒有介入案件,很難理解為什麼審判無法繼續下去。

原本將出庭作證的保守黨議員艾麗西亞·卡恩斯說:“之前起訴時,證據標准都有滿足,結果後來在被告要出庭前幾周卻發生了某些事,讓情況有變……這隻可能發生在有證人或證據被撤銷,或是國家官員預計使用的情報被撤回的情況下。”

凱恩斯還表示,她擔心政府為了重新定位跟中共的關係,而“把英國國安放在次要位置”,因此她要求現政府應出面具體說明。政府必須“向英國人民公開決策過程,因為起訴(間諜)是為了人民的利益”。

卡恩斯還直言,斯塔默有權確保對兩名間諜的審判繼續進行,也必須出面解釋,“他的大臣或大多數高階顧問若非在他完全知情下採取行動,就是違背並蔑視他的意願,進而削弱王家檢察署提出控訴的能力,究竟是哪一種情況?”

工黨籍的保安事務國務大臣丹·賈維斯(Dan Jarvis)稱對於無法開庭感到“非常失望”,但稱現政府還是“極為關切中國(中共)間諜活動帶來的威脅”。

斯塔默政府的國安顧問喬納森·鮑威爾(Jonathan Powell)將於接下來幾周內赴國會聽證會作證,預期會被議員問到上述的間諜案。


化解當代最大威脅 幫助結束中共

中共統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欺騙。維持大面積的對華廣播不斷傳遞真相,就是持續地給中國注入希望。希望之聲誠邀您和我們一起攜手努力。歡迎點擊了解詳情。


相關文章

日英美科學家三足鼎立 共享2025諾貝爾化學獎

日英美科學家三足鼎立 共享2025諾貝爾化學獎

2025-10-08

當地時間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25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日本科學家北川進(Susumu K...

默克爾政治遺產遭動搖?德前總理“甩鍋”言論引強烈反彈

默克爾政治遺產遭動搖?德前總理“甩鍋”言論引強烈反彈

2025-10-08

前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日前在受訪時媒體暗示,波羅的海國家與波蘭202...

福克斯新聞: 拜登曾壓制與其家族有關的烏克蘭CIA情報報告

福克斯新聞: 拜登曾壓制與其家族有關的烏克蘭CIA情報報告

2025-10-08

2015年,時任副總統喬·拜登告訴CIA,他“強烈希望”一份記錄烏克蘭官員對其家族在該國“腐敗”商業...

CNN全球事務分析師:川普有可能獲諾貝爾和平獎嗎?是的

CNN全球事務分析師:川普有可能獲諾貝爾和平獎嗎?是的

2025-10-08

布雷特·麥戈克(Brett McGurk)是CNN全球事務分析師,曾在喬治·W·布什、巴拉克·奧巴馬...

下一篇
默克爾政治遺產遭動搖?德前總理“甩鍋”言論引強烈反彈

默克爾政治遺產遭動搖?德前總理“甩鍋”言論引強烈反彈

編輯推薦

美軍秘密打造護台無人艦艇 不歧視台灣法案出爐

2025-03-07
川普簽署行政令放寬商業航天監管 加速發射與創新

川普簽署行政令放寬商業航天監管 加速發射與創新

2025-08-14

熱門文章

  • 英媒:比格斯再做驚人預言

    633 分享
    分享 253 Tweet 158
  • 歐洲10大避稅天堂

    624 分享
    分享 250 Tweet 156
  • 丹麥人的哪些禁忌是不能觸犯的?

    602 分享
    分享 241 Tweet 151
  • 歐洲假期最多國家排行榜

    599 分享
    分享 240 Tweet 150
  • 法國將實施更加嚴格的居留許可和入籍規定

    597 分享
    分享 239 Tweet 149
soundofhope.eu

我們的宗旨是提升您的生活品質,為您介紹最具價值的生活資訊,幫助您更加了解歐洲,更好地融入歐洲主流社會。

  • 首頁
  • 魅力歐洲
  • 文化歐洲
  • 資訊歐洲
  • 家在歐洲
  • 歐洲與世界
  • 關於我們

© 2022 希望之聲-歐洲網.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頁
  • 魅力歐洲
  • 文化歐洲
  • 資訊歐洲
  • 家在歐洲
  • 歐洲與世界
  • 關於我們

© 2022 希望之聲-歐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