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8月30日電稱,俄羅斯中央臨床醫院對媒體表示,蘇聯首名也是最後一名總統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爾巴喬夫(Mikhail Sergeyevich Gorbachev)因久病不治於周二(8月30日)晚辭世,享年91歲。
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爾巴喬夫(1931年3月2日至2022年8月30日)是俄羅斯和前蘇聯政治家、蘇聯第八任也是最後一任領導人,1985年至1991年任蘇聯共產黨總書記,1988年至1991年任蘇聯國家元首,任蘇聯主席團主席,1988年至1989年最高蘇維埃,1989年至1990年最高蘇維埃主席,1990年至1991年蘇聯總統。
在思想上,戈爾巴喬夫最初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到1990年代初已走向社會民主主義。
1931年,戈爾巴喬夫出生在斯塔夫羅波爾(Stavropol)邊疆區的普里沃爾諾耶(Privolnoye),一個擁有俄羅斯和烏克蘭血統的貧窮農民家庭。在約瑟夫·斯大林(Joseph Stalin,)的統治下長大,他年輕時在集體農場經營聯合收割機,然後加入共產黨。
根據對馬克思列寧主義學說的流行解釋,共產黨將蘇聯做為一黨制國家統治。
在莫斯科國立大學學習期間,戈爾巴喬夫出生於1953年與同學萊莎·蒂塔連科(Raisa Titarenko )結婚。
1955年,戈爾巴喬夫畢業於莫斯科大學畢業,獲得法律學位。早就加入了蘇聯共產黨的他回到了他的老家,成為了團委書記,正式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並參與在斯大林去世後成為去斯大林化的熱心支持者蘇聯領導人尼基塔·赫魯曉夫(Nikita Khrushchev)的改革。
1970年,他被任命為斯塔夫羅波爾地區委員會第一黨委書記;1978年回到莫斯科任蘇共中央書記處書記;1979年加入中央政治局。在蘇聯領導人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Leonid Brezhnev)去世後的三年內,繼尤里·安德羅波夫(Yuri Andropov)和康斯坦丁·契爾年科(Konstantin Chernenko)的短暫政權之後,政治局於1985年選舉戈爾巴喬夫為總書記,事實上的政府首腦。
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心向背,蘇聯及東歐共產體制國家順應世界大勢一個接一個崩潰,戈爾巴喬夫作為蘇聯共產黨末代總書記,曾力圖內部改革挽救頹勢,但積重難返,加盟共和國一個個脫離而去。1991年8月24日,戈爾巴喬夫辭去蘇共中央總書記,下令蘇共中央“自行解散”。同年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宣布辭去蘇聯總統,為這個曾經不可一世的超級強權正式送終,蘇聯國旗隨之在克里姆林宮降下,歷史進入新的世紀。
2021年3月2日,這位1990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在防疫醫院隔離中度過了他90歲生日。世界多國領袖為他發來了祝詞,包括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德國時任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等。
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的賀電發表在克里姆林宮網站,賀電稱戈爾巴喬夫是一位“卓越、出色的政治家”,“是我們這個時代罕見的對國家和對世界歷史產生重大影響的人物”。
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拉脫維亞外長林克維奇斯(Edgars Rinkevics)發推文對這位前蘇聯領袖表示感謝:“他實施的開放改革本意在於拯救蘇聯,結果加速蘇聯帝國崩潰,為數千萬人打開了自由之路。”
維基百科這樣評價戈爾巴喬夫:他被廣泛認為是 20 世紀下半葉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仍然是爭議的主題。作為包括諾貝爾和平獎在內的眾多獎項的獲得者。他因在結束冷戰、在蘇聯引入新的政治自由以及容忍東方馬克思列寧主義政府倒台方面發揮的關鍵作用和中歐以及德國的統一而廣受讚譽。相反,他在俄羅斯經常因加速蘇聯解體而受到嘲笑,這一事件導致俄羅斯全球影響力下降並引發經濟崩潰。而外界分析認為,蘇聯的崩潰是其共產專制體制引發社會、經濟等全方面矛盾激化的必然,而戈爾巴喬夫只是順勢而為者,他也因此而被歷史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