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聲-歐洲網
  • 首頁
  • 魅力歐洲
  • 文化歐洲
  • 家在歐洲
  • 資訊歐洲
  • 歐洲與世界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希望之聲-歐洲網
  • 首頁
  • 魅力歐洲
  • 文化歐洲
  • 家在歐洲
  • 資訊歐洲
  • 歐洲與世界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希望之聲-歐洲網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美歐與俄對峙一觸即發 默克爾罕見發聲

2022-09-30
類別: 歐洲與世界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由於俄羅斯一方面在烏四個佔領區(頓涅茨克、盧甘斯克、赫爾松、扎波羅熱)進行的所謂 “公投” ,一方面揚言準備使用核武器來捍衛俄羅斯的 “領土完整”,令美歐和俄羅斯對峙的局面大有一觸即發之勢。令人意外的是,已卸任數月的德國前聯邦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日前罕見發聲,“提醒” 人們應該把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的話嚴肅對待,被以敢言着稱的烏克蘭駐德國大使梅利尼克(Andrij Melnyk)在推特上打臉,批評默克爾進行 “無恥的哲學思考”。

默克爾吁應該嚴肅對待普京的話

綜合媒體報道,9月27日,德國前聯邦總理默克爾在 “聯邦總理赫爾穆特·科爾基金會” 開幕式上發表演講。演講中她對普京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予以了譴責。默克爾表示,這場侵略戰爭 “破壞了包括前蘇聯和後來的俄羅斯在內的國際社會在歐安組織進程和《巴黎憲章》中商定的一切基礎”。

You might also like

布林肯訪中開啓下一輪博弈?評:中美各有目標

布林肯訪中開啓下一輪博弈?評:中美各有目標

2023-06-08
烏克蘭奪回國土 專家:這是唯一機會

烏克蘭奪回國土 專家:這是唯一機會

2023-06-07

在提到俄羅斯總統普京時,默克爾說:“人們應該把他(普京)的話嚴肅對待”。對於目前俄烏局勢的最新發展,她補充道:“嚴肅對待(他人的)言論,不是草率地一上來就判斷對方只是虛張聲勢,而是認真仔細地對待,這絕不是軟弱或綏靖的表現,這體現的是一種政治智慧。通過這種方式,不但可以保留,更可以創造新的迴旋的餘地。”

默克爾說,一段時間以前曾有記者在採訪時問她,普京是怎樣的人。她做出了同樣的回答,但沒有就她自己當年的對俄政策發表評論。

針對默克爾的最新發言,即將離任的烏克蘭駐德國大使梅利尼克在推特上指責默克爾 “多年來對普京採取友好的擁抱路線,才使得莫斯科對烏克蘭的侵略成為可能”。他還表示,默克爾提出的 “如何重新與俄羅斯建立起如同德國和烏克蘭之間的(友好)關係” 的問題是 “無恥的哲學思考”。

俄烏戰爭把默克爾拉下神壇

報道說,在俄羅斯進攻烏克蘭之前不久,德國前總理默克爾還被吹捧為德國人眼中最有可能說服俄羅斯總統普京放下乾戈的人選。然而,當俄羅斯炮彈開始落在烏克蘭領土上,默克爾的16年執政生涯也蒙上陰影。有觀察家認為,她過去對普京的和緩政策實際上弱化了德國,甚至歐洲。

偏保守的德國《世界報》(Die Welt)向來對默克爾不假辭色,這家媒體批評,默克爾推動外交,企圖用協議和商業合約來束縛政權,如今看來是個錯誤。

《世界報》指出,德國2014年的天然氣進口總量中,有36%來自俄羅斯,不到10年,這個比例提高到目前的55%,顯見德國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程度愈來愈高。備受爭議的北溪天然氣2號管線(Nord Stream 2)也是在俄羅斯并吞原屬烏克蘭的克里米亞(Crimea)之後敲定。於是,在美國及其他盟國針對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實施制裁措施之際,德國幾乎不知所措。

此外,德國多年來在軍事上投資不足,也削弱了德國國防形象。美國等盟國對此憤憤不平,他們一再催促德國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達到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所要求的國防支出目標,也就是至少要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

德國前防長卡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是默克爾最親近的幕僚之一,連她都譴責德國多年未能加強軍力,是 “歷史性挫敗”。據卡倫鮑爾推文說:“經歷過格魯吉亞、克里米亞、頓巴斯(Donbas)事件之後,我們仍未準備任何真正能嚇阻普京(的方式)”。她提到的地區都是俄羅斯在默克爾掌權期間進犯的目標。

今年6月,默克爾在卸任總理一職後首次公開露面。她在參加德國工會聯合會舉辦的一次活動上稱,今年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的侵略戰爭是 “對國際法的嚴重踐踏,是二戰後歐洲歷史的一個重大轉折”。她說:“對於德國政府、歐盟、美國以及我們的G7夥伴,為制止這場野蠻戰爭所付出的努力,我會予以堅決的支持。”

但默克爾為她的俄羅斯政策辯解,強調不必為依賴外交和商業來避免烏克蘭戰爭而 “道歉”,還駁斥了有關她對俄政策的批評。

與此同時,默克爾還為俄羅斯 2014 年吞併克里米亞和烏克蘭東部衝突後在所謂的 “諾曼底模式” 下與法國進行的外交努力進行了辯護。

默克爾表示,這次行動帶來的不是和平的希望,而是 “一些平靜”,這使烏克蘭能夠從額外的 7 年中受益,以發展為一個國家並加強其軍隊,並讚揚了烏克蘭人保衛國家的 “勇氣和熱情”。

擔任了四個總理任期的默克爾在過去的16年中曾多次與普京會面。她承認,“我們還沒有成功地建立一個能夠避免目前正在發生的 ‘悲慘’ 戰爭的安全結構。”

梅利尼克“口無遮攔” 澤連斯基“揮淚斬馬謖”

據報道,梅利尼克2015年1月出任駐德大使,在外交圈內,這是相當長的任期。今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後,梅利尼克頻頻抨擊德國政界,引發各界高度關注。他指責德國總理肖爾茨(Olaf Scholz)以及多名德國聯邦部長在援助烏克蘭軍火方面過於遲緩;拒絕出席一場由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 (Frank-Walter Steinmeier) 組織的、俄烏兩國音樂家共同舉辦的音樂會;認為施泰因邁爾多年來與俄羅斯各界往來 “過於密切” 等。

德國總統訪問烏克蘭被拒後,德國總理肖爾茨表示暫不前往基輔,梅利尼克於是將肖爾茨稱為 “受羞辱的豬肝腸”。在引發巨大爭議後,梅利尼克不得不為 “豬肝腸” 言論道歉。梅利尼克還曾將德國聯邦議會外交委員會主席羅特 (Michael Roth) 稱為 “混蛋” (德語Arschloch)。

7月9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宣布免去梅利尼克的駐德大使職務。同時被免職的還有烏克蘭駐挪威、捷克、匈牙利、印度大使。烏克蘭總統府公布的總統令中並沒有披露免職的原因。

在梅利尼克7月9日被免職後,德國聯邦議會副主席格林-埃卡特(Katrin Göring-Eckardt)表態說,梅利尼克總是全力維護自己的祖國,不知疲絕地為烏克蘭的自由而奔走。不管怎樣,我對梅利尼克個人、今後的任職、烏克蘭的未來予以最美好的祝願。”

相關文章

布林肯訪中開啓下一輪博弈?評:中美各有目標

布林肯訪中開啓下一輪博弈?評:中美各有目標

2023-06-08

據透露,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計劃在未來幾週出訪中國,和中共高層進行會談,其中可能包括與中共黨魁習近平會面...

烏克蘭奪回國土 專家:這是唯一機會

烏克蘭奪回國土 專家:這是唯一機會

2023-06-07

烏克蘭準備大反攻之際,南部俄軍佔領區的一座大壩被炸毀。外界都在關注洪水是否會影響俄烏戰爭走向。有專家...

最新戰況:反俄軍團占據俄邊境村莊 7烏軍俘虜22名俄特種兵 英:大規模空襲耗盡烏防空能力 東正教牧首座駕出事

最新戰況:誰是元兇? 水壩被炸釀生態災難 糧食危機 拖烏反攻?烏軍目睹俄軍被沖走

2023-06-07

烏克蘭南部俄羅斯佔領地區的赫爾松的新卡霍夫卡(Nova Kakhovka)水壩6日被炸後,聯合國安理...

斯洛維尼亞和南韓新獲聯合國安理會席位

斯洛維尼亞和南韓新獲聯合國安理會席位

2023-06-07

北約和歐盟成員國斯洛維尼亞(Slovenia)6日在聯合國大會的投票中,擊敗莫斯科的親密盟友白俄羅斯...

下一篇
歐洲最受歡迎的夜火車線路

歐洲最受歡迎的夜火車線路

編輯推薦

消息稱川普或在3月22日被起訴 多位共和黨人抨擊檢察官「純粹政治動機」

消息稱川普或在3月22日被起訴 多位共和黨人抨擊檢察官「純粹政治動機」

2023-03-22
沙利文促《台灣政策法》 中共黨媒放風「要斷交」?

沙利文促《台灣政策法》 中共黨媒放風「要斷交」?

2022-09-10

熱門文章

  • 不在西班牙工作也能生活在西班牙?西國政府推出新種類簽證

    不在西班牙工作也能生活在西班牙?西國政府推出新種類簽證

    639 分享
    分享 256 Tweet 160
  • 2022精選9大德國聖誕市集

    629 分享
    分享 252 Tweet 157
  • 法國傳統服飾趣聞:扣子越多越有錢

    628 分享
    分享 251 Tweet 157
  • 2022歐洲最美麗的10個聖誕市場

    619 分享
    分享 248 Tweet 155
  • 因台灣議題 德國高中地理教材引熱議

    604 分享
    分享 242 Tweet 151
希望之聲-歐洲網 SOH Media ( EU ) LTD

我們的宗旨是提升您的生活品質,為您介紹最具價值的生活資訊,幫助您更加了解歐洲,更好地融入歐洲主流社會。

  • 首頁
  • 魅力歐洲
  • 文化歐洲
  • 資訊歐洲
  • 家在歐洲
  • 歐洲與世界
  • 關於我們

© 2022 希望之聲-歐洲網.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頁
  • 魅力歐洲
  • 文化歐洲
  • 資訊歐洲
  • 家在歐洲
  • 歐洲與世界
  • 關於我們

© 2022 希望之聲-歐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