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12月18日上午與佛羅里達州共和黨國會參議員馬可·魯比奧(Marco Rubio)舉行了“實質性”的面對面會談。當選總統唐納德·川普(特朗普Donald Trump)已提名魯比奧為下一任國務卿。此次會晤正值川普團隊為過渡進程做準備之際。
“這是一次良好、建設性和實質性的對話,”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維丹特·帕特爾(Vedant Patel)在簡報會上告訴記者。“我們隨時準備幫助支持1月20日的無縫過渡,”他補充道。
川普組建的新政府國家安全團隊已經成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項任命就是提名兩次被中共制裁並被中共官媒描述為“最偏執激進的反華人士”的聯邦參議員馬可·魯比奧(Marco Rubio)出任美國國務卿一職。
路透社發表的一篇分析報道指出,提名魯比奧出任國務卿,與之前宣布的提名一貫對華持強硬立場的佛羅里達州共和黨籍聯邦眾議員邁克爾·沃爾茲(Michael Waltz)擔任白宮國家安全顧問,以及選擇前國家情報總監約翰·拉特克里夫(John Ratcliffe)出任中央情報局(CIA)局長,肯定會讓北京感到不滿與不安;這同時也反映出川普第二任新政府對華強硬的政策可能不會僅僅局限於關稅和貿易領域。
魯比奧是一位具有強烈反共意識的古巴裔美國政治人物,他特別關注中國的人權狀況,並且於2020年因為反對中共政府在新疆迫害維吾爾族人以及支持香港反送中抗議示威而兩度遭到中共政府的制裁,並被禁止入境中國。
魯比奧將成為首位遭到中共政府禁止入境的美國國務卿,這也為北京如何與川普新政府打交道增添了新的考驗與變數。
魯比奧12月初告訴美國之音,如果其提名得到確認,他有信心“找到某種解決方案”與北京接觸。
當被問及他是否會在外交政策問題上保持先前的立場時,魯比奧說:“總統制定外交政策,我們國務院的工作就是執行它。”
魯比奧以往在與中國有關的關鍵問題上的立法行動和公開聲明:
確保美國技術安全
魯比奧在9月份的一份題為「中國製造的世界」的報告中警告說,“共產主義中國是美國在人們記憶中面臨的最強大的對手”。
該報告聲稱,中國共產黨通過“扭曲市場的補貼”和“猖獗的盜竊”控制着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基地。魯比奧敦促美國議員、首席執行官和投資者等做出“全社會共同努力”,以“重建我們的國家,戰勝中國挑戰,為子孫後代繼續點燃自由的火炬”。
魯比奧一直直言不諱地批評美中研究合作,警告稱,納稅人的錢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支持了中國在隱形技術、半導體和網絡安全等領域與軍方相關的實驗–這可能讓北京獲得戰略優勢。
7月,他提出了一項加強美國研究的法案,主要條款包括建立一個“TRUST”數據庫,來追蹤高風險的中國研究實體、更嚴格的撥款申請透明度,以及對未披露的外國資金的處罰。該法案還加強了對與敵對外國研究有關的個人的簽證審查,並要求加強對美中研究夥伴關係的監督。
魯比奧倡導兩黨共同制定的2021年《安全設備法案》(Secure Equipment Act),該法案禁止美國政府向被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認為存在國安風險的華為和中興等中國公司發放新的設備許可證。
撤銷中(共)國的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地位
魯比奧是提出一項撤銷中國與美國的永久正常貿易關係(PNTR)法案的共和黨議員之一。
永久正常貿易關係俗稱“最惠國”待遇,指的是,進口到美國的中國商品將獲得美國在實施關稅和其他限制時提供的最優惠條件。
2024年9月推出的《非永久非正常貿易關係法案》(“Neither Permanent Nor Normal Trade Relations Act”) 標誌着美國貿易戰略轉向更具保護主義的立場。該法案旨在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更高的關稅,增強供應鏈彈性,並減少美國對中國商品的依賴。
其中一項關鍵條款包括設立一個信託基金,利用關稅收入補償因中國報復性貿易行動而受到損害的美國產業,優先支持農業、半導體和航空航天部門。
魯比奧早在2022年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的一次演講中就概述了他的立場,稱相信自由貿易和全球化將改變中國是“過去25年最大的地緣政治失誤”。
“二十多年來,中國通過竊取我們的關鍵技術、製造能力和就業機會,系統地削弱了我們的經濟實力,”他指出。
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
魯比奧還於2017年至2019年擔任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主席,目前繼續擔任委員。
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成立於2000年,旨在應對有關授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將使國會無法每年審查和辯論中國人權記錄的擔憂。該委員會負責監督中國遵守國際人權標準的情況,並保存着一份被侵犯人權的受害者名單。
魯比奧批評中國鎮壓香港民主抗議活動,提出法案禁止進口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強迫勞動有關的商品,並擴大對侵犯維吾爾人權者的制裁。
這位佛羅里達州國會參議員還支持美國對台軍售,並努力提高臺灣的全球地位。
他會見過香港的民主活動人士,並一直是他們運動的堅定倡導者。他提出了《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Hong Kong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Act),該法案於2019年簽署成為法律。
魯比奧參議員還領導了《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Uyghur Human Rights Policy Act),該法案於2020年簽署成為法律,對那些在新疆侵犯人權的中國官員實施制裁。由於該法律的制裁將於2025年到期,魯比奧於6月提出了《2024年維吾爾人權政策重新授權法案》(Uyghur Human Rights Policy Reauthorization Act of 2024),該法案得到了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聯合主席、俄勒岡州民主黨國會參議員傑夫·默克利(Jeff Merkley)的支持,將關鍵條款延長五年,確保美國繼續支持中國維吾爾族和其他族裔的人權。
2024年4月10日,魯比奧和參議員傑夫·默克利提出一項決議,重申美國對臺灣充滿活力的民主的承諾,並紀念《臺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頒布45周年。《臺灣關係法》是美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公法,自1979年以來一直指導着美台關係。《臺灣關係法》概述了美國向臺灣提供防禦性武器的政策,並承諾華盛頓向台北提供抵抗那些可能威脅到其安全或經濟體系的脅迫或武力的能力。
魯比奧一直直言不諱地批評中國對臺灣日益增加的經濟、軍事和政治脅迫。他提出了旨在加強在臺灣海峽威懾力的法案,並牽頭制定了促進美台官員互訪的立法,例如特朗普總統於2018年簽署的《臺灣旅行法》(Taiwan Travel Act)。
該法被視為對美台關係的重大升級,因為它取消了之前對官員旅行的限制。
共產黨領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統治過臺灣,但聲稱對這個自治民主政體擁有主權。中國並未排除使用武力控制臺灣的可能性。
(文章依據了美國之音的報導)
中共統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欺騙。維持大面積的對華廣播不斷傳遞真相,就是持續地給中國注入希望。希望之聲誠邀您和我們一起攜手努力。歡迎點擊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