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是歌頌母親的節日,雖然母親節的日期,世界各地有所不同,但大部分國家,都把每年5月份的第二個星期日作為母親節來慶祝。又到了母親節,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我想起了我的媽媽,雖然她已經離世,但是關於她的點點滴滴,還是時不時地浮現在我的眼前……趁着這個特別的節日,我記錄一些和媽媽有關的故事,以寄託我對她的懷念之情。
我的媽媽出生在1942年,她養育了5個孩子,我是老大,是姐姐,我有3個妹妹,最小的是弟弟。我們一家人,住在吉林省的一個偏遠小鎮。
一根針的故事
弟弟大概5歲的時候,有一天,他從外面回來,對媽媽說:“媽媽,看——我撿到了一根針!”這根針,就是那種很普通的縫衣針。
媽媽正做着家務,看到弟弟手裡捏着的針,表情嚴肅起來,問弟弟:“你從哪兒撿來的?”
弟弟回答說,是從他的小夥伴家裡撿來的。
“送回去!把針給人家送回去!”
弟弟不是很情願,媽媽拉着他的手,就奔着人家去了。媽媽讓弟弟把針當面還給了人家,並向人家道歉。
回家後,媽媽告訴我們每一個孩子:“即使是一根針,也不要貪圖小便宜,不屬於我們的東西,絕對不能拿!”
這件事情,我們幾個孩子記了一輩子。
來了一個乞丐
我剛上小學的時候,已經是文革的後期了。有一年冬天,天氣非常寒冷,冰天雪地的。我們家外面來了一個乞丐討飯,他身高只有1.4米左右,十幾歲的樣子,臉上的稚嫩看得出來。小乞丐衣衫襤褸,破了洞的褲子露出肉來,連棉褲也沒穿,腳上的鞋也破了,露出的部分已經凍傷,併流着血。
“孩子,你怎麼穿成這樣?!”媽媽很心疼地問。
媽媽的話觸動了他,小乞丐不能自已地哭了起來,講述了他的身世。
他說的是南方方言,我聽不懂,但媽媽都聽懂了,之後媽媽抱着他哭了起來。在那個顛倒是非的年代,受到冤屈的家庭很多……媽媽沒有向我們作任何解釋,複雜的時代背景對於我們小孩子,也理解不了。
媽媽讓那個男孩子坐下,她給他熱了飯菜,讓他好好地吃了頓飯。媽媽還找來了褲子、鞋、棉大衣等,讓他穿上。男孩子默默地流着眼淚,他沒想到遇到了媽媽這樣的好心人。他感激地叫媽媽為“大姨”,他不好意思接受太多,不斷推脫着。媽媽急了,喊道:“穿上!別凍着!” 並給他帶了一大包大餅子、鹹菜等食物。我們平時吃的都是粗糧,大米和白面只有在過年時才能吃到,媽媽把最好的東西給了他。臨走時,媽媽還塞給他一些錢,並告訴他路上一定要小心。
媽媽的行為,使我懂得,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要做一個善良的人。
媽媽讓我們過上吃飽飯的生活
我們小時候,跟我的年齡差不多的人,家庭人口普遍很多。一般的家庭,只是父親上班,媽媽照顧家庭。我的爸爸媽媽都工作,是雙職工家庭,收入比一般家庭好一些。即使是這樣,在那個物資極度匱乏的年代,只靠工資生活,也很艱難。人多東西少,憑票供應,限量採購,是那個時期的特色。
我認識的一個比我大3歲的朋友說,他成長的時候,從來沒有吃飽飯過。我跟他不一樣,我從來沒有挨過餓,那是因為我有一個能幹的媽媽。
為了能有更多的糧食吃,媽媽也像別人一樣,在山上開荒種地,土豆、豆角、白菜、蘿蔔……媽媽的菜園子應有盡有。有一年趕上大旱,別人家的地裡面,種的菜大部分都乾死了,媽媽的菜園子卻旺盛得很,仍然像往年一樣,滿滿的收穫。我問媽媽為什麼?媽媽說:“得精心照顧啊,施肥呀、澆水呀,它們才能長得好。”
有付出,就有收穫。在艱苦的環境下,媽媽用她勤勞的雙手,使我們一家人能夠過上吃飽飯的生活。
媽媽總是樂呵呵的
媽媽在醫院工作,她是那裡的一名洗衣工。其實媽媽是可以進修學習,有機會當護士、醫生的。但是她為了照顧好我們這一大家子人,就放棄了,選擇當一名洗衣工。
有一次我去單位找媽媽,看見她身上搭了很多洗好的白色大褂,正往各個科室送。媽媽的臉上洋溢着親切的笑容,一位醫生拿了自己的大褂後,對着媽媽笑着說:“小李總是樂呵呵的。”
媽媽那親切的笑臉,永遠定格在了我的腦海里。
別的醫院領導來看媽媽工作時,說媽媽一個人乾的活兒等於他們醫院3個人乾的活兒,而且洗衣粉的用量也少很多。在年終評選時,媽媽被評為全系統的先進個人。
在媽媽的心裡,工作沒有貴賤之分。她認真做好自己的工作,也尊重自己的工作。她對工作積極、樂觀的態度,一直影響着我們。
媽媽是一個受人信賴的人
媽媽有一些很要好的朋友,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閨蜜。她們不僅關係好,而且都是交往很多年了。媽媽很忙,她很少有時間去她的閨蜜家串門,但是只要閨蜜們來到我家,媽媽就會立刻放下手裡的活兒,陪她們聊天。
媽媽信仰佛教,因為她心地善良、守口如瓶,閨蜜們願意跟她說說心裡話,媽媽甚至知道了她們的不少秘密。媽媽會開導她們,放下人世間的得失、恩怨,不要計較,不要為此煩惱。於是經常出現這樣的場景:閨蜜們愁眉苦臉地來了,跟媽媽聊完後,開開心心地走了。
閨蜜們非常信賴媽媽,願意跟媽媽交往,也願意把自己的煩惱跟媽媽說。媽媽永遠是那個善解人意、願意幫助人的人。媽媽也告訴我們,不要把別人家不好的事情向外傳播,這是我們該有的修養。
媽媽的愛好
媽媽很愛讀書。她買了很多的書,把書櫃裝得滿滿的。她讀書的時間,通常是我們都睡了以後。媽媽的記憶力很好,她總是能記住書中的情節,然後再繪聲繪色地講給我們聽。媽媽那極富感染力的講述,讓我們在以前沒有什麼娛樂方式的年代,度過了很多有趣的夜晚。
媽媽的精神生活很富有,她不僅愛讀書,還願意寫一些文章,詩歌、散文、長篇小說等,並把她的作品投往報社、雜誌社,常常聽到她說,她的文章又發表了,還能收到稿費。在媽媽的熏陶下,我們對讀書也產生了興趣,並從事了一些相關的工作。
雖然現在的生活跟過去有了很大的變化,但媽媽傳給我們的做人的最基礎的東西沒有變。
媽媽的故事有很多很多,難以述盡,本文只是蜻蜓點水,記述了其中的幾個片段。媽媽的善德善行,一直影響着我們,她也是我一生敬佩的人!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