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普遍很重視子女的教育,對於許多海外華人來說,辛勤工作、努力打拚,也是為了讓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但是,身在海外的華人,由於語言、文化上的差異,在子女教育和融入方面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近日,我們採訪了一個華人家庭,聽聽他們的孩子從出生到上學都經歷了哪些事情?又是怎樣解決的?
廖先生一家住在比利時,妻子是楊女士,他們有一個兒子,叫佳佳,今年6歲了。他們向記者講述了孩子從出生到上小學的過程,其中的一些小故事的確是移民子女教育的縮影,引人深思。
廖先生與妻子是在比利時相識的,他們兩人都是在十幾歲的時候隨着長輩一起移民比利時,孩子也是在比利時出生的。
關於子女教育,首先遇到的就是語言的問題。比利時的官方語言有三種:荷蘭語、法語和德語。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廖先生的家人就在討論一個問題:今後在家裡跟孩子說什麼語言?孩子的奶奶表示,應該說漢語,因為都是中國人,不能忘了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根。而且父母說的外語也沒有那麼好,容易把孩子帶偏了。就這樣,一家人一致決定,在家裡跟孩子說漢語。
一個問題解決了,另一個問題又出現了,就是把孩子送託兒所出現了障礙。比利時的託兒所,並不像想象的那樣,想送去就可以送去的,得提前註冊。什麼時候註冊呢?媽媽在懷孕的時候,就得去報名、排隊、註冊。比利時的託兒所、幼兒園和學校一般都是小班,一個班只有20人左右,再多就不收了,只能等到下學期或者下一年了。廖先生和妻子就是不懂當地的這些規定,沒有提前註冊,因此孩子上託兒所的事就被耽擱了下來,他們也只好自己在家帶孩子。
比利時的法律規定,孩子在兩歲半必須送幼兒園。佳佳到了這個年齡,終於進入了幼兒園。
佳佳上幼兒園時,學校用的是法語。他們在家裡,一直用中文交流。佳佳看兒童節目,一直是英文的。由於佳佳不會說法語,因此就遇到了困難,老師讓他向東,他向西,老師讓他站着,他坐着,在老師看來,這不只是語言的問題,還有不守紀律等等。
佳佳到了三歲的時候,類似情況仍然存在,老師幾次找家長談,讓他們在家裡也說法語。老師表示,如果佳佳再這樣下去,沒辦法溝通,她將無法管理,佳佳就不能在這裡了,必須退學或轉學。廖先生頓時感到壓力很大,因為他平時說的是荷蘭語,一句法語也不會說呀!這可怎麼辦啊?廖先生非常緊張,於是不讓佳佳看英語的兒童節目了,電視上的節目都換成法語的了。
後來廖先生向老師提出,要跟校長一起討論佳佳的事,看看能否找到妥當的解決辦法。後來那位老師便不再說什麼了,這事也就不了了之。
比利時由於講多種語言,當地被分成了荷蘭語區和法語區,還有一個很小的德語區,各個區域都有各自的教學方向和側重點。北部的荷蘭語區注重學生學習多種語言,培養多語種人才的輸出。在首都布魯塞爾,有一些如北約、歐盟等國際機構,那裡的一些多語種工作人員,就是從荷蘭語區出來的。南部的法語區就非常重視法語的教育,像法國一樣,對於其他語種,並不是很鼓勵,甚至有些排斥。
廖先生一家人住的就是法語區。他們還了解到,個別老師就是通過勸學生退學的辦法,使家長重視培養孩子學習法語的環境,使之能夠更快地融入其中,並不見得真的要趕走孩子。
孩子的姥姥講述了一個她朋友的故事。這位朋友原來是住在法語區的,後來在荷蘭語區買了房子,孩子也轉到荷蘭語區上學了,那裡的老師非常歡迎孩子入學,雖然那位朋友只會說法語,不會說荷蘭語,老師還找了翻譯來溝通。
廖先生說:“孩子在多語種環境里,本身說話就晚,在我們看來這並不是多大的問題。可是在老師看來,到了相應的年齡,不會說當地的語言就是個很大的問題。”
廖先生還向他的一位朋友進行了諮詢。那位朋友一家也是華人,住在法語區,孩子也是說話比較晚,法語又不好,家長也是經常被老師叫去談話。朋友說,小孩長到10歲左右,中文、法語基本上才能說得流利一些了。
對於佳佳的情況,媽媽楊女士倒是挺淡定的。她說:“孩子在這樣的環境里成長,語言沒有什麼好擔心的,早晚會講的。”
廖先生夫婦二人在超市上班,由於上班時間早,每天早上7點鐘就得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了,別的孩子都是8點半才到校。不過這也成了好事,佳佳早到的時間,就跟老師練法語,因此他的法語也在一點點地提高,日積月累,佳佳在學校正常聽說是沒有問題了。
廖先生說:“佳佳現在比以前好多了,能聽懂了,能跟上了,他也挺聰明的,老師和孩子們都喜歡他,他挺開心的。他在這個環境中,語言只會越來越好。”
對於如何管教孩子,廖先生表示是件很頭疼的事。因為比利時不像中國,對孩子打打罵罵都沒關係,孩子犯了錯誤,打一打也是一種教育方式。可是在比利時,家長是不能打孩子的。廖先生說:“在這邊打孩子犯法呀!虐待兒童啊!具體犯什麼法、負什麼法律責任,咱不懂,就是說不行,不能打!這孩子也不好管了。”
比利時法律規定,“故意造成傷害或毆打”的人可被判處監禁和罰款。父母毆打未成年子女,處罰更重。毆打伴侶(如女人)可被判處 1 年監禁。如果這種暴力行為導致受害者受到永久性傷害,懲罰可能會更嚴厲。不僅身體暴力,恐嚇和言語暴力也可能受到懲罰。不只是比利時,歐洲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法律規定。
佳佳4歲時,又面臨轉學的問題,因為廖先生一家在別的地方買了房子。根據以往的教訓,他們提前一年給孩子進行了註冊。新的學校是一個公立學校,學生們基本上是白人,環境也比較好,設備很新,相比起舊學校來,離家更近。
在今年9月份的時候,佳佳已經開始在新的學校上小學了。
對於新學校,佳佳挺喜歡的。因為他是開朗外向型性格,喜歡新的環境,喜歡接觸新人。
那現在佳佳的語言情況怎麼樣了呢?
廖先生說:”佳佳最好的語言肯定是法語了,孩子在學校的時間多,浸泡在這個環境中,都說法語。其次是英語,最後是漢語。沒辦法,由於沒有太多的時間陪孩子,所以跟孩子說漢語的時間比較少。”
廖先生說:“佳佳現在說的漢語,像老外說的似的。而有些孩子說漢語早,一般都是家裡有老人帶的。老人天天跟孩子說,孩子學的就快!咱沒有這個條件啊……”
轉眼間,佳佳已經6歲了。
廖先生感嘆道:“時間過得真快,一眨眼,孩子都上小學了!現在對於學校的各方面都適應了,學習也能跟上了,算是走入正軌了……” 對於孩子終於融入了當地的環境,身為移民的廖先生感到很欣慰。
結語:
海外華人的融入問題,始終都是每個華人都很關心並要面臨的問題。很多人終其一生,由於語言、習俗等方面的原因,也沒有真正地融入到當地的社會和生活中。海外華人的孩子們,由於從小就生長在海外,和當地人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接觸,因此也更容易融入。雖然開始難免遇到一些困難,但是通過家長和個人的不懈努力,最終都會有滿意的結果。而看到孩子能在海外的環境中健康快樂的成長,也是移民父母們最大的安慰了。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