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牛下山是阿爾卑斯山地區特有的傳統習俗。在夏季,牛群在鬱鬱蔥蔥的高山牧場盡情享用完最新鮮的青草和營養豐富的草本植物後,到了秋天就要從高山牧場返回到山谷村子中的馬廄里準備過冬了。有時,綿羊或山羊也會和奶牛一起被趕下山。阿爾卑斯山的許多地區在此時都會舉行盛大的趕牛下山慶祝活動,學生們甚至會此而獲得額外的假期。
在阿爾卑斯地區,“Almabtrieb”、“Alpabfahrt”(阿勒曼尼語)、“Alpabzug”(瑞士)、“Viehscheid”(阿爾高)或 “Kiekemma”(南蒂羅爾)等詞,指的都是把牛群從高山牧場(Almen)趕下到山谷,在農場的馬廄里過冬的意思。根據地區氣候的不同,趕牛活動在 9 月中旬至 10 月中旬之間進行,通常伴有慶典習俗。趕牛是阿爾卑斯山風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來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觀看,體驗當地民俗。
趕牛活動現場的氣氛十分熱烈,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活動還伴隨着音樂和舞蹈,盛大而喜慶。隊伍途徑之處,人們站在道路兩旁,夾道歡迎着這些盛裝打扮的牛群,爭相目睹這一盛況。牛兒們也被打扮的漂漂亮亮,它們的裝飾極具特色,頭部被人們用高山玫瑰或山松、銀薊和絹花來裝飾,脖子上還會掛上大大的銅鈴裝飾。牛群在行進過程中,鈴鐺發出清脆的響聲,悠揚悅耳。
牛群夏季在高山牧場要停留大約 100 天的時間,在營養豐富的高山牧場上吃飽後,牧民會挑選一頭領頭牛,即所謂的 “Moarkuh”,由它帶領牛群前往村中的馬廄。頭牛的頭飾非常大,是由樹枝、花朵、青草和絲帶精心編織成的花冠,上面通常會有一個十字架,以祈求上天的保護,還鑲嵌着鏡子和鈴鐺,用來驅趕路中遇到的邪靈。在列支敦士登高地,最好的奶牛還有佩戴木製的心型裝飾的傳統,下山後會將這種裝飾釘在牛棚的外牆上。
奶牛的頭飾 “Fuikln ”和小牛的山松都是手工製作的。來自賓達爾姆(Bindalm)的奶牛女主人瑪麗安-施穆克(Marianne Schmuck)說:”我的女婿邁克爾(Michael)在農場里製作 Fuikln頭飾。這是一項非常繁重的工作。他整晚都坐在那裡幹活。”
牛身上佩戴飾品也有講究,它們表示着高山之夏平安無事,即動物沒有發生意外,牧羊人也沒有受傷。如果牧群中的牲畜因摔傷、天氣或疾病而受傷甚至死亡,牛群就不能佩戴這些彩色飾品。筆者在德國米藤瓦爾德觀看趕牛活動時,牛群就沒帶頭飾,據說不久前有一頭牛生病了,非常遺憾的不得不被殺掉。
在德國巴伐利亞,當綿羊、山羊和牛群浩浩蕩蕩地從夏季牧場安全返回山谷時,整個村莊都會為之沸騰,無論是當地人還是遊客都會感到喜悅非凡,這預示着人畜平安。
作為遊客,除了觀看趕牛活動外,也不要錯過在當地的農貿市場品嘗美味可口的手工作坊的奶製品,例如用最好的牛奶製成的新鮮的阿爾卑斯奶酪、山羊奶酪、黃油、凝乳乾酪、山蜂蜜和許多其他美食。在工藝品市場上,人們可以欣賞到手工藝人的傑作,以及現場音樂慶祝活動。
如今,趕牛下山這一習俗已成為阿爾卑斯山諸多地區的旅遊亮點。趕牛活動的圓滿結束、牛群在吃飽喝足後安然無恙的返回村莊,也預示着新一年的人畜興旺。趕牛這一習俗以及與之相關的傳統服飾、音樂、美食和慶祝活動無不傳遞着巴伐利亞人的生活方式,也寄託着人們對新一年平安興旺的美好祝願。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