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NATO)盟國丹麥與挪威兩國首都機場周一(22日)晚間先後因不明大型無人機闖入空域而一度關閉,多條航班被迫改降或取消,數萬名旅客出行收到影響。這一事件發生之際,值逢歐洲近期安全態勢升溫:本月以來,俄羅斯無人機接連侵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國波蘭、羅馬尼亞和愛沙尼亞領空,故懷疑集中朝向莫斯科。多國警告,類似行動正測試北約應變機制與決心。
丹麥首相:無法排除是俄羅斯
綜合媒體報道,北歐地區最繁忙的兩座機場,丹麥哥本哈根機場 (Copenhagen Airport) 以及鄰近的挪威奧斯陸加勒穆恩機場(Oslo Airport, Gardermoen),22日皆因無人機飛越,一度暫停所有航班起降將近4個小時。
針對首都機場遭無人機侵擾事件,丹麥首相梅特·弗雷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23日上午發表聲明,表示無人機侵擾機場事件,是歷來對丹麥關鍵基礎設施的“最嚴重攻擊”,與最近其他無人機攻擊、侵犯領空以及駭客攻擊歐洲數座機場的趨勢一致;被記者問到,此事是否與俄羅斯有關連,弗雷德里克森說,“我無法排除是俄羅斯(所為),用意可能是要製造騷亂、挑起疑慮,“看看你能如何因應,測試極限”。“這映射了我們所處的時代,以及我們必須做好準備要應對的情況。”她補充道。
報道說,哥本哈根機場於22日晚間8時26分暫停運作,直到23日凌晨恢復,停擺4個小時,31個航班因此轉到其他機場,連帶影響總計造成取消或延誤大約100個航班,影響約2萬名旅客。
丹麥警方23日表示,前一晚無人機飛越哥本哈根機場,尚不清楚幕後主使者,但是從數量、無人機大小和飛行模式,以及盤旋機場上空時間來看,相關人員似乎具備專業知識。
哥本哈根警察局局長安妮·托內斯(Anne Tønnes)在提到襲擊事件時說:“這是我們的關鍵基礎設施,所以我才將這一事件稱為‘襲擊’。我認為形勢非常嚴峻。”
主導此案調查的警官延斯·傑斯珀森(Jens Jespersen)在新聞發布會上說,鑒於無人機的數量和規模,以及事件發生的時間,可以推測幕後黑手“具有相當的能力”。這個幕後黑手必須具備完成此類任務所需的技能、意志和工具。
警方副助理警監雅各布·漢森(Jakob Hansen)表示,警方已展開密集調查,理清這些無人機的類型,但侵入機場的無人機已經消失,警方未能取得其中任何一架。他補充說,正在研判無人機可能自船舶起飛的假設;哥本哈根機場鄰近往返波羅的海的繁忙水道,丹麥王家海軍事發後在周邊海域巡航數小時。
丹麥TV2報導稱,丹麥軍方也已參與調查。但軍方強調,仍在搜集證據階段,暫無更多細節可對外發布。
北約秘書長馬克·呂特(Mark Rutte)周二(23日)在聯合國大會期間表示,丹麥方面目前正在確實調查相關情況,以釐清事件背後的原因。判斷飛越丹麥的無人機是否與俄羅斯近期侵犯聯盟領空的事件有關,目前仍言之過早,但我們保持密切聯繫,也已與丹麥首相進行過溝通。
北約秘書長呂特在紐約表示:這些侵犯行為如果不是出於“公然的無能”,就是蓄意為之,北約將會根據威脅程度採取行動,捍衛其城市、人民和基礎設施的安全。
俄羅斯駐丹麥大使弗拉基米爾·巴爾賓(Vladimir Barbin)則在一份聲明中堅決否認所有指控,稱對俄羅斯涉嫌參與的猜測沒有根據。他說:“哥本哈根機場上空的事件,揭示出有人明確希望激怒北約國家,使其與俄羅斯發生直接軍事對抗。”
挪威總理:這些事件“令人無法接
受”
周一夜間,挪威奧斯陸加勒穆恩機場也發生了類似的無人機事件。當地調查人員正在調查此事與哥本哈根事件的關聯程度。
這兩座機場與瑞典的斯德哥爾摩阿蘭達機場(Stockholm Arlanda Airport)並列為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Scandinavian Peninsula) 三大機場。其中丹麥的哥本哈根機場 是歐洲最古老的國際機場之一, 到2025年已經是整整100年. 同時也是北歐五國 (Nordic countries) 的最大機場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國際航線最繁忙的機場。
挪威政府周二表示,俄羅斯飛機在今年內已3度侵犯挪威的領空,並稱這些事件“令人無法接受”。
挪威官方指出,今年4月25日,一架俄羅斯蘇愷24型(SU-24)戰鬥機闖入挪威領空4分鐘;7月24日,一架L410渦輪螺旋槳運輸機也在挪威上空停留3分鐘;8月18日,一架蘇愷33型(SU-33)戰鬥機進入挪威約1分鐘。
挪威與俄羅斯相鄰,有海上國界,更有長達198公里的陸地邊界。作為北約成員國,挪威經常被形容是北約在極北地區的“耳目”。
挪威總理喬納斯·加爾·斯托爾(Jonas Gahr Store)發表聲明表示:“俄國在今年春季與夏季,3度侵犯挪威領空…我們無法確定這是蓄意或是導航失誤所致。不論原因為何,都令人無法接受。”
北約於2025年9月12日宣布啟動代號“東翼哨兵行動”的軍事行動,旨在強化北約聯盟東翼的威懾與防禦態勢,同時要求莫斯科,停止在北約東翼“升高”領空侵犯行為。北約組織32個成員國在一份共同聲明中指出:俄羅斯必須為這些行徑負全責,這些行徑升高情勢、增加誤判風險,並且危及人命,必須停止。
同時警告俄羅斯,不應該心存懷疑,北約及其盟國將依據國際法,運用所有必要的軍事和非軍事手段進行自衛,嚇阻來自四面八方的威脅;同時重申對集體防禦條款的承諾牢不可破。
對此,俄羅斯駐奧斯陸大使館回應說,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才是導致歐洲北部緊張的責任方,因為北約舉行的軍事演習,將俄羅斯設定為假想敵。
川普總統:支持北約成員國擊落入侵俄羅斯飛機
據報道,自2025年7月1日起丹麥接替波蘭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任期至同年12月31日。歐洲大陸安全成為輪值主席國丹麥的首要任務。
歐盟輪值主席國負責運行歐盟理事會,由歐盟成員國之間輪任,每六個月為一任。主席國並主持除了外交事務外的九大領域理事會。
在提出優先事項時,丹麥首相強調,歐盟正面臨着一個以不確定性、全球戰略和經濟競爭以及衝突程度加劇為特徵的新國際秩序。“這就是為什麼歐盟必須能夠獨立行事。歐盟的力量在於歐洲的團結、強大的經濟基礎、穩定的民主和社會的平衡。”丹麥是歐洲支持烏克蘭的主要國家之一,丹麥認為歐盟進一步擴大是地緣政治的需要,因此承諾推進與西巴爾幹國家以及烏克蘭和摩爾多瓦的擴大談判。
在接任儀式當天,丹麥首相弗雷澤里克森與到訪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會晤並表示 : “丹麥將竭盡所能協助基輔加入歐洲聯盟,因為這符合丹麥和歐洲的利益。”
上周五(19日)三架俄國米格-31戰鬥機入侵愛沙尼亞領空,滯留十二分鐘,後由部署在該國執行空中警戒任務的意大利F-35戰機出動,將俄機驅離。俄國國防部否認指控,聲稱戰機是在俄羅斯西北部與芬蘭接壤的卡瑞里亞(Karelia,),與飛地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之間執行“例行飛行任務”。
事件發生後,愛沙尼亞政府立即啟動了《北大西洋公約》第四條款(Article 4)。該條款允許任何成員國在感到安全受威脅時,召集所有32個成員國進行緊急磋商。這是繼俄國無人機10日侵犯波蘭領空後,本月內第二次有成員國因俄羅斯空中入侵而啟動此條款。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23日在聯合國大會場邊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舉行雙邊會談,討論烏俄戰爭等議題。由於近期俄羅斯軍機頻繁侵犯北約成員國的領空,川普支持北約成員國擊落入侵俄羅斯飛機,至於美國是否直接參与,川普認為取決於具體情況為何。
川普後續在自家社群平台“真實社群”(Truth Social)發文指出,他在針對烏克蘭和俄羅斯的經濟和軍事狀況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之後,他開始相信“在歐盟的支持下,烏克蘭有能力透過戰鬥,收復烏克蘭被佔領的領土”。川普也提到,烏俄戰爭讓俄羅斯看起來像只“紙老虎”,俄羅斯也已經損失了大量資金。
中共統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欺騙。維持大面積的對華廣播不斷傳遞真相,就是持續地給中國注入希望。希望之聲誠邀您和我們一起攜手努力。歡迎點擊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