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幾年,在華人圈中,凡爾賽(Versailles )、天花板,成為了很流行的詞彙。兩者的意思大同小異,通常是指某人或某事在某個領域,達到很高的、幾乎難以被超越的境界,就是到頭了、到頂了。如果把這兩個詞連在一起,表達效果就更強烈了。那真正的凡爾賽天花板上有些什麼呢?是否有什麼說道呢?我們不妨來看看。
說起凡爾賽,就是鼎鼎大名的凡爾賽宮(Palace of Versailles) ,它位於法國巴黎以西約19公里處,是由法國國王路易十四(Louis XIV ,1638年9月5日至1715年9月1日)建造的前皇家住所。1682年,路易十四將宮廷和政府所在地遷到凡爾賽宮,使這座宮殿成為法國事實上的首都。在17至18世紀,這裡是法國權力、藝術和科學的中心。1979年,凡爾賽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現在,它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
凡爾賽宮的天花板,蘊藏着令人驚嘆的內容,比我們想象的要豐富的多、複雜的多。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鏡廳
鏡廳(Hall of Mirrors)又稱鏡廊,是一座宏偉的巴洛克(Baroque)風格畫廊,是凡爾賽宮最奢華、最輝煌的部分,也是其最具標誌性的房間,被視為路易十四王宮中的鎮宮之寶。廳內長廊一側是17扇朝向花園的巨大拱形窗門,可將凡爾賽宮後花園的美景盡收眼底。另一側是由483塊鏡片鑲嵌而成的17面落地鏡,它們與拱形窗門一一對稱,反射着從後花園中映射的景緻。而廳內巨大的水晶吊燈上安插的數不清的蠟燭,通過鏡面的反射,將整個大廳照得更加金碧輝煌、熠熠生輝。鏡廳一直以來都是宮廷舉行盛大宴會、舞會的場所,也是路易王朝接見各國使節時專用的宮殿。
鏡廳的天花板上繪有大量精美的壁畫,由路易十四的宮廷畫家查爾斯·勒布倫 (Charles Le Brun ) 及其工作室繪製,繪製時間從1680年至1684年,用了30個場景展現了路易十四統治的前18年的情況,也描繪了路易十四本人與神話人物一起慶祝他統治時期重要時刻的場景,壁畫的17個場景展現了法國對荷蘭的軍事勝利。當時,法國是歐洲強大的傳統天主教國家,荷蘭晉陞為歐洲新教頭領,雙方在歐洲各自結盟。路易十四討伐新教,雙方發生了大規模的戰爭。
大力神廳
大力神廳(Salon d’Hercule),也稱赫拉克勒斯沙龍,位於凡爾賽宮的一樓。1715年,路易十四去世,該項目推遲。1724年,在國王路易十五的推動下,大力神廳的工作重新開始,直至1736年竣工。
該廳天花板上的畫作——《大力神的神化》由弗朗索瓦·萊莫恩 ( François Lemoyne)創作,歷經3年,於1736年完成,房間也因此而得名。這幅畫面積巨大,共480平方米,包含142個人物,是歐洲最大的天花板畫之一。
大力神是古希臘受人尊敬的英雄,他的父親是希臘神話中的眾神之王宙斯,宙斯也是天空和雷電之神。大力神最著名的事迹是十二功績,他力大無比,歷經了層層磨難,戰勝了無數妖魔鬼怪。由於他的妻子聽信了謊言,將一件有毒的衣服披在了他的身上,導致他的身體被燒傷,皮膚脫落,變成了碎片。他死後成神。這部畫作所表現的正是他成神的瞬間,宙斯及眾神前來接引他前往天國世界。
皇家禮拜堂
路易十四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他將自己視為法國天主教的領袖和保護者。無論身在何處,他每天都會按照禮拜日曆進行祈禱。因此,皇家禮拜堂是凡爾賽宮的必要組成部分,它是路易十四建造的最後一座建築,於1710年竣工。
這座禮拜堂是于勒·阿爾杜安-芒薩爾(Jules Hardouin-Mansart)設計的,穹頂是用來歌頌聖三位——聖父、聖子、聖靈的。在基督教中,聖父是耶和華、聖子是耶穌基督、聖靈是上帝,統稱為神聖的三位,即“聖三位”。穹頂中央是安托萬·誇佩爾(Antoine Coypel)創作的《光環籠罩的聖父》(God the Father in his Glory)。在祭壇上方的半圓形拱頂上,是查爾斯·德拉佛斯(Charles de La Fosse)的作品耶穌的《復活》(The Resurrection),展現的是耶穌被釘十字架上三天後死而復生的情景。而御座上方則是讓·茹弗(Jean Jouvenet)創作的《聖靈的降臨》(The Descent of the Holy Ghost)。聖靈是在耶穌復活後的五十天的五旬節降下,故也稱聖靈降臨節。
路易十四和王室成員在此做禮拜時,允許群臣前來觀看。大臣們很欽佩國王的虔誠,國王怎麼做,他們就跟着學。國王的行動也帶動了全國百姓的信教。
阿波羅廳
阿波羅廳(Salon d’Apollon,也稱阿波羅沙龍),因天花板上繪製的阿波羅壁畫而得名。從 1673年到1682年,這裡是路易十四的卧室,後來改為王座室,是路易十四正式的接待室。阿波羅廳天花板中央的畫作,是查爾斯·德拉福斯受路易十四的委託而創作的,繪製了阿波羅坐在由4匹馬駕駛的太陽戰車、眾神簇擁挺進的情景。
在希臘和羅馬神話中,阿波羅是奧林匹斯神之一 ,被認為是太陽神以及音樂和藝術的守護神,是宙斯的兒子。
路易十四自稱為太陽王,也將自己視為太陽神,凡爾賽宮至今仍然保留了太陽王的標誌。
維納斯廳
由於路易十四稱自己為太陽王,有太陽,就少不了行星。因此,凡爾賽宮內的一些房間命名,就使用了九大行星的名字,比如維納斯廳也稱為金星。
維納斯廳(Salon de Vénus,或稱維納斯沙龍)是凡爾賽宮一樓的一個房間,路易十四時期用作接待室。在正殿舉辦晚會期間,該廳作為點心廳,桌子上不僅擺滿了花籃,還有橙子、檸檬等新鮮水果,以及杏仁糖、蜜餞……當然還有銀質餐具等等。
維納斯廳仍然像其它房間一樣,遵循神話主題。天花板上的鍍金橢圓形畫框里的繪畫,是由勒內-安托萬·烏斯 (René-Antoine Houasse)所畫。維納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愛情女神,畫中展現的是她使她的神聖帝國強大,這個大廳也因此得名。
戴安娜廳
戴安娜廳(Salon of Diana,也稱作戴安娜沙龍),是國王寢宮的前廳。在路易十四統治下,晚間聚會期間,它被用作檯球室,並設有畫廊。廳內設置了兩層座位,群臣們可以在此觀看比賽。國王的檯球技術非常好,表現出色。
在該廳天花板的中央位置,是由加布里埃爾·布蘭查德 (Gabriel Blanchard) 繪製的女神戴安娜觀看航海和狩獵的場景。
戴安娜是羅馬和希臘宗教中的女神,被認為是鄉村、獵人、十字路口和月亮的守護神,是處女女神和分娩的保護者,她和太陽神阿波羅是雙胞胎。
凡爾賽宮的天花板上都是藝術上的超凡傑作,每一幅壁畫都珍貴無比,這裡僅舉幾例。而凡爾賽宮本身即已代表了歐洲藝術的最高成就,更不用說宮內珍藏的無數藝術珍品。用藝術形式引領法國,是路易十四的治國方略之一,也因此使法國從歐洲的二三流國家,一躍而成為歐洲乃至世界的一流國家。
相關鏈接: